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 ,伴随着公司法人制度的建立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成为我国公司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但在公司法人制度发挥其重大作用的同时 ,具有相当普遍性的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在许多国家提出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以补充公司法人制度的不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求抛砖引玉 ,促进人们对这一理论的研究 ,完善我国现代企业法律制度 ,使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实现原本的公平、正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宗成国  杜光坤 《工会论坛》2005,11(6):105-106
我国自引进公司法人制度以来,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公司法人制度的生存环境。单纯依靠现行的公司法律框架体系不足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为完善现行《公司法》,有必要引进刺穿公司面纱规则,对我国现行公司法人制度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3.
浅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进行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是通过公司组织机构分权制衡的职权设计来实现的,主要受《公司法》的规范。随着公司法人制度的发展,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也日趋明显,只有加强对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范公司制度,才能建立高效、安全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4.
郑子森 《工会论坛》2007,13(2):146-147
我国《公司法》引入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国有独资公司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理应适用《公司法》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具有特殊性,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依法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和董事会的职权。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经理实际掌握着国有资产的控制权。应防止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国有独资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了原公司法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就新公司法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完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6.
作为公司法制度核心的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在我国的《公司法》中得以确立,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有些人利用公司独立人格及有限责任从事不正当行为的现象,严重危害交易安全,损害债权人利益。为此,借鉴西方国家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解决上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公司法人格制度原本设计好的正义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就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现象、现行《公司法》确立的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及缺陷、及立法完善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产生,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以及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制度是现代公司制的三大基本原则。虽然公司法入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但它也容易沦为股东(或董事)逃避债务、损害债权入利益的工具,因此,需要有一个相应的制度来平衡公司的股东和债权入的利益,完善公司的法入独立人格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各国立法或实践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完善和补充。我国修订的《公司法》也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公司立法已趋于完善。我们应正确认识该制度中的股东行为及其适用条件,在实践中慎重权衡,审慎适用,这样才能体现该制度的价值,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引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性公司法颁布之初 ,我国曾掀起了一个成立公司的高潮 ,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应当肯定 ,公司的大量成立和飞速发展 ,对加速商品生产和流通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由于现行公司法立法价值取向定位不准 ,片面强调公司的营利性 ,对市场经济秩序缺乏强制性法律规范保护 ,尤其是对由于公司法人人格滥用行为而遭受损失的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救济更为不足。我国公司法虽然单列第十章对公司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但只规定了出资人的一些行政责任或刑…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是公司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但在跨国公司中,母公司如果出现滥用控制权、规避法律义务、不正当利用法人人格等情况,就有可能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使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直接承担责任。通过探讨其在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中的运用,弄清该法理之本质,有助于中国公司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公司法人制度建立以来,虚假出资、虚设股东等公司瑕疵设立行为就层出不穷,这些行为严重侵害债权人利益,损害社会信用制度,成为困扰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一大问题。应当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来规制公司瑕疵设立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新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出台适用这项制度的具体规定就显得十分紧迫。从司法实务层面,分析了应当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形、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后归责原则与责任承担、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举证责任、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主体和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公司法人人格的否定以公司股东获得有限责任的条件的丧失为法理基础。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设计和完善,应坚持灵活的立法形武,在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司法解释,突出制度设计的针对性,针对公司形式有区别的对侍、适当扩大、合理定位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用情形井坚持发展的视野,不断丰富否认的手段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两大法系的共同规则,而新《公司法》则第一次在法律上对这一制度作出明确规定。本文从新《公司法》的规定出发,探讨如何在实践中理解和适用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司法人机关之间的职权是公司法理论中的一个永恒课题,本文深刻地揭示了依“三权分立”学说构建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缺陷,指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前提是确立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并着力强调应体现公司中复杂利益群体问的制衡关系,以充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公司法》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但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探讨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和国外立法比较,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认为改善这一局面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界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形,以确立司法统一性,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在民商事领域中,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通过确保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公司法人有限责任带来的弊端。各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这一制度的适用标准进行了探索,我国公司法也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该制度的适用。但就其本质精神来说,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不应仅局限于民商事领域,将其应用于单位行贿犯罪领域具有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通过借鉴其在公司法中的适用条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认定单位行贿犯罪责任主体时的适用标准应包括:主体要件、结果要件、主观要件和行为要件。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确立可以有效的控制股东的投资风险,保证交易安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公司法对该制度适用的情形没有具体的规定,造成实践中可操作性差。文章分析了该制度适用的情形,并提出了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向来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拥护,认为这是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权利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公司法人人格在各国的适用与规定的阐述,剖析我国对该制度的规定,认为适用该制度其实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因此希望慎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司的控制股东滥用公司的法人资格或股东的有限责任,致使债权人利益严重受损,而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责令控制股东直接向公司债权人承担法律责任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2006年的《公司法》引进了这项制度,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股东提案权是在原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变化、权利重新分配的条件下提出的,是民主在公司中落实的具体体现和平衡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的重要工具,也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我国《公司法》虽规定了股东提案权,但确显粗糙。需要分析股东提案权的性质、价值、存在问题,完善我国提案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