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是一名罪犯,现正服刑了新疆盖米里克监狱三监区,他的女儿是一名高三学生,在校期间也触犯了法律。然而——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少管所现有在押犯罪少年1532名,性欲型罪犯239名,占押犯的15.6%。其中强奸犯105名,奸淫幼女犯134名,分别占押犯的6.9%和8.7%。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根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调研重点,我们采取问卷、查档、个别谈话的形式,对全所233名性欲型罪犯形成的社会条件、自身条件以及受害的对象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少年性欲型犯罪的基本情况1.从地区来源看:农村性欲型犯罪明显高于城市,苏北地区明显高于苏南地区。在233名少年性欲型罪犯中,农村的占63.9%,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2名未成年罪犯35副沙盘作品的研究分析,发现其作品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1)个体自控力与成熟度有较大差异;(2)主题不够丰富,内容缺乏生机活力;(3)生活缺乏目标,个人角色较为混乱;(4)对个人存在问题有所认识,有寻求帮助和自我治愈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出现了自报名罪犯呈持续上升趋势。据统计,2002至2006年,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年收押自报名罪犯从7人递增至43人,年收押比率从0.76%递增至2.63%。自报名未成年犯的大量递增,给监所的教育改造及刑释后的社会综治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273名初入狱男性青年罪犯为被试,以16PF为测量工具,探讨了初入狱男性青年罪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并比较了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刑期青年罪犯的人格特点。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初入狱青年罪犯在B、E、H、I、O和Q2六个人格特质、X2和X4两种次元人格因素和Y1综合人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罪犯在B,F,H,O,Q1和Q4六个人格特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刑期罪犯在所有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均不显著。该结论提示,未来的研究应采用纵向研究的手段以进一步了解处于不同服刑期罪犯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罪犯新视角──早年受害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刻揭示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美国纽约州的一中等规模的监狱对关押在其中的男性重罪罪犯进行早年生活史的抽样调查。研究者对近期被拘押或被移送到该监狱的罪犯中随机抽取300多名男性重罪罪犯进行调查,这些罪犯的平均年龄为30岁。根据拘捕记录,其中有约70%(212名)的调查对象是暴力犯罪者,有13%(38名)是性犯罪者。研究者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要这些调查对象回忆自己过去的生活史。他们惊讶地发现竟有68%的调查对象自述曾在儿童、少年时期(12岁以前)受到过各种形式的伤害。其中,约有35%的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的研究者研究个性特征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本研究调查了82名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劳教或判刑次数对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未成年抢劫和其他类型罪犯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征以及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FACESⅡ-CV问卷和FAD问卷,对320名未成年罪犯进行分组并进行施测。结果:在亲密度和适应性上两组罪犯与普通人群均有差异结果分别是:t=-658,p〈0.01;t=-18.10,p〈0.01;t=-5.95,p〈0.001;t=-1978,p〈0.001。两组未成年罪犯在极端型、中间型和平衡型上差异不显着(X^2=2.845,p〉0.05)。两组罪犯在家庭功能各因子与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负相关。结论:改变未成年罪犯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是进行罪犯矫正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罪犯数量大幅度下降,近几年开始有所缓慢回升,青少年罪犯占全国罪犯总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然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由此我们看到反映青少年犯罪情况的两个代表性指标一一犯罪数量和人口犯罪率。影响青少年犯罪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基数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而后者更能够反映青少年个体及群体的越轨行为危险程度。我们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决策和实务工作中更应当密切关注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同时重视青少年群体人口基数的变化。此外,从罪犯数量和人口犯罪率两个指标来看,未成年人与青年两个亚群体差异较为明显,因此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不能笼而统之,需要日益精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青少年读者朋友们,当我以一名罪犯的身份向你们讲述我的人生历程时,我很惭愧。我相信大家在听了我的故事之后一定会为我感到惋惜。从一名在校大学生沦落为可耻的囚犯,我觉得最对不起的是养育我的父母、教育我的老师以及帮助过我的同学。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异地户籍青少年帮教基地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打工人员越来越多,外来人员的犯罪率亦随之增加。这些外来人员特别是青少年在犯罪以后应有的权利保障状况如何,不但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的生活、他们的家庭,而且必将关系到我国的民主和法治化进程,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本院2006年的统计,2006年我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47件,判决未成年罪犯124人,其中异地户籍未成年人罪犯20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犯罪调查和犯罪统计,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对1387名青少年罪犯的人生“动点”进行了实证研究,描绘出这一社会群体的人生轨迹。从而在一个新的角度上仅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犯罪的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截至1999年4月,笔者工作单位某监共收押罪犯5518名,其中物欲型暴力犯2470名,占46.76%,比1992年同期增加9.21%。物欲型暴力犯恶习深,性情凶残,盲动性大,不计后果。他们投入改造后,暴力犯罪的可能仍然存在,行凶、脱逃、打架斗殴的潜在隐患较多,给监狱的监管安全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我监为例,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共发生5起狱内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其中3起是物欲型暴力犯所为。在教育改造罪犯中把握住这类罪犯的构成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对策,对预防狱内事故的发生,稳定狱…  相似文献   

14.
假释在刑罚中的运用成绩斐然,被誉为是近代刑法的宠儿。对于少年犯而言,假释不仅具有很强的法律激励功能,而且还是避免少年罪犯被监狱犯罪因子过度污染的有效机制。在比较法的视野上,在世界上有诸多国家或地区对未成年罪犯进行了区别于成年罪犯的明确的假释立法规定及实践做法。可以看出针对未成年罪犯的假释已经成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体现,从而成为一种司法共识,这在我国也不例外,少年罪犯假释应当成为我国刑罚制度构建的重点考量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与常人相比,缺陷的社会化,特殊的犯罪、监禁改造经历,常常使罪犯面临更多的轻重程度不同的心理异常。同时,心理科学的发展已经为人类个体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具有相当说服力的解释,因此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其中,罪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否合理利用、正确操作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2005年出版的《重思罪犯改造》一书,对美国监狱和社区矫正中改造罪犯的理论与实践给予了全面的否定,在美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作者挑战性的观点促使人们思考:美国改造罪犯真是无效吗?我国改造罪犯真是有效吗?作者在否定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建议,有哪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7.
政情     
《南风窗》2014,(15)
<正>最高检收监18名监外执行的高官罪犯据报道,截至5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已发现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线索188件,已建议将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247名罪犯收监执行,其中副厅级以上职务犯罪罪犯18人,并对发现的违法线索,进行监督纠正。同时,立案查处相关职务犯罪案件30件40人。食药监总局网售处方药正研究配套目录国家食药监总局刚刚结束《互联网食  相似文献   

18.
监狱行刑与青少年罪犯尊严保障是一个亟需关注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命题,监狱行刑在青少年罪犯尊严保障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罪犯尊严保障是监狱行刑执法价值的出发点;是监狱行刑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的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水平。在新形势下,监狱行刑须以人的尊严为纲,切实在保障青少年罪犯尊严上下功夫,其保障的路径选择主要有:把青少年罪犯当人看,平等对待每一个青少年罪犯,切实保障青少年罪犯的合法权益,重视青少年罪犯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保释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的规定》(《北京规则》)规定:“少年司法制度应强调少年的幸福,并应确保对少年犯作出的任何反映与罪犯和违法情况相称。”对未成年罪犯在审判前慎重适用强制措施即是此一规则的司法要求,被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一、中国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强制措施的立法规定中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编总则第六章规定了“强制措施”。强制措施分为五种,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从适用的对象看,既可适用18周岁以上的成年罪犯,也可适用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罪犯。从…  相似文献   

20.
在诸多犯罪侵害对象人群中,未成年人则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据对天津市1999年当年入狱的全部罪犯的调查,其中,以未成年人为犯罪侵害对象的犯罪人占全部以自然人为侵害对象的2486名罪犯的7.84%。尽管这一比例相对较小,但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正处于发育时期,对犯罪被害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面对一定的经济损失、身体损害往往会形成强烈的心理恐惧感,造成身心发育的畸形化,影响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可能沦为犯罪人。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预防未成年人被害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其意义不亚于对未成年人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