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军宣传队救了国民党团长的三姨太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军一边打仗前进,一边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队伍。当时,年仅14岁的彭秀才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军剧团作宣传队长兼演员。  相似文献   

2.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军一边打仗前进,一边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队伍。当时,年仅14岁的彭秀才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军剧团作宣传队长兼演员。  相似文献   

3.
建设苏维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项英在中革军委和红军中没有职务,他主要协助毛泽东,致力于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中央苏区的苏维埃政权象其他苏区的苏维埃政权一样,是靠红军建立起来的。红军初到时,社情不熟,不少乡、村苏维埃政权被富农、流氓和坏人把握着,真正的贫在农和工人很少参加这一政权。因此,许多苏维埃政权不但不能为群众谋利益,反而压迫剥削群众,与群众关系很紧张。群众不把苏维埃看成是自己的政权,不敢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不少政府机构中吃饭的人很多,开支很大,但做工作很少。区、乡、村各级政府的经常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苏区的群众文化,在初创时期主要由红军中政治部领导和组织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各级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领导。红军和地方政府都非常注重群众文化工作,各纵队都成立红军宣传队,各级政治部都设有艺术股和士兵委员会的俱乐部,各级苏维埃政府都设有文化委员会或文化部,各级共青团、工会、妇女委员会,都有专人负责群众文化工作。到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汀州成立后,在省苏文化部的领导下,群众文化工  相似文献   

5.
刘良 《党的文献》2001,(6):34-38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 ,即曾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政治纲领。大革命失败后 ,毛泽东首先提出以农村根据地和强大的红军力量为依托 ,建立苏维埃政权 ,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苏维埃政权目标的实现 ,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绝非“左”倾路线的产物 ,而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发展的进程和客观需要而提出、并不断创造条件建立起来的 ,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1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干部绝大多数追求的是革命事业,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但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在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势力的侵蚀之中,存在着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等贪污腐化现象,面临着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7.
永安历史上属大闽西。1934年4B成立的永安县革命委员会(后为永安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一个重要行政县;8月,改称“岩连宁边区革命委员会”,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现留存在永安各乡镇有上千条红军标语.清晰记录永安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从红军标语的数量、部队落款番号、标语内容等方面分析论证永安苏维埃政权的普遍建立。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0,(4)
正"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的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的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  相似文献   

9.
1928年,中共闽西党组织先后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长乐、上杭蛟洋和永定暴动,其中以永定暴动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永定的反动统治,而且创建了福建第一支红军武装,建立了福建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并进行了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永定暴动的成绩与其他几大暴动相比,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是永定暴动的最  相似文献   

10.
一连城是革命老区。第一次土地革命时期,连城县有6000多人参加工农红军,90%以上的乡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是当年中央苏区21个县份之一。红军主力北上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连城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配合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  相似文献   

11.
胡小平 《党史文苑》2010,(12):52-56
1931年底,赵博生领导同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1.7万多将士参加红军。为了对国民党士兵进行教育和整编,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主席和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亲自召集李伯钊等同志,批示立即组织宣传队去唱歌、跳舞、演戏,做慰问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黎余 《红岩春秋》2014,(10):11-16
正土地革命时期,三大主力红军在实施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先后进入重庆境内,所到之处唤起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红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在老区群众中广为颂扬和传播,也留下了大量的红军歌谣。这些歌谣,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发自肺腑,震撼人心,既充分讴歌了红军的丰功伟绩,又深  相似文献   

13.
何乾健 《红岩春秋》2010,(2):F0003-F0003
2010年4月7日,“纪念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成立80周年暨红军烈士陵园开园仪式”在重庆市涪陵区罗云乡举行。 1930年4月7日,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涪陵区罗云乡正式成立。此后,武装力量由成立时的40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建立了13个乡苏维埃政权,开辟了30多个乡镇游击区。  相似文献   

14.
站在大巴山下诺水和宕水交汇的通江县城红军广场,近观烈焰熊熊的大型火炬雕塑和栩栩如生的红军浮雕墙,远眺广场对面壁山坡上醒目的“争取苏维埃中国”巨幅石刻标语,强烈的红军情愫撼人心魄、荡气回肠。值此红军入川建立苏维埃政权70周年,置身于当年苏区首府,历史的霹雳风暴和当今的改革开放交汇成雄浑的交响曲,无不澎湃着红军传人的心房。沿着当年红军人川的足迹,我们以新世纪的视觉与敬仰对这片红土扫描。两河口:红军入川第一镇两河口,两江汇流,绿荫夹岸,群山环抱,秀水蜿蜒。于川北盆周通江县边缘,控川陕而通湘鄂要津。1932年12月18日,红四…  相似文献   

15.
王钰鑫 《党史文苑》2011,(22):4-5,32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主张。共产国际关于中国是否建立苏维埃政权经历了政策转变过程,即从最初的反对建立苏维埃到后来的提倡建立苏维埃、从建立地方苏维埃到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应该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终建立与共产国际的政策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扩红对党和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关键作用。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把扩红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报刊、传单、标语、歌曲等实物和口头宣传相结合,积极动员,在遵义扩红5400余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遵义扩红成功,补充了革命力量,既是遵义会议实现转折的重要成果,也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1932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穿插和回旋于川陕边、湘鄂川黔边以及渝东南广大地区,运用运动战、游击战消耗敌人,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所到之处唤起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多次"进剿""会剿""围剿",保存和扩大了红军,为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清流城雁塔巷,在百年的土墙上保存着一幅珍贵的红军标语——“建立苏维埃政权!”标语白底黑字,正楷繁体,横幅长7米,字距墙根3米,字体高1米。虽经风雨侵蚀,土墙已稍微外斜,墙面的白灰也有些脱落,但是红军标语依然清晰可见,庄严醒目。 雁塔巷原名凹上,凹上并不  相似文献   

19.
《红岩春秋》2014,(10):17-18
编者按:1932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穿插和回旋于川陕边、湘鄂川黔边以及渝东南广大地区,运用运动战、游击战消耗敌人,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所到之处唤起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多次"进剿""会剿""围剿",保存和扩大了红军,为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1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商业税,是在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下,随着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扩大.土地革命的开展和根据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的。根据地初创时期,红军的给养主要靠打土豪、筹款和战争缴获。那时红军流动不定,没有固定的后方,根据地的财政还不能从税收取得收入。红军筹款,只能取之于敌、取之于白区和边沿区.这样既不加重根据地群众的负担,又使红军的粮草和必需品无匮乏之虞。随着红军的扩大,根据地的扩展,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根据地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