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满人统治下,汉人留辫子是一种臣服的象征。逼汉人剃发,曾引起汉人的激烈反抗,在满人残酷镇压之后,剃发得以推行。在留头和留发之间,汉人选择了留头。随着剃发令的推行,汉人软泡硬磨,所剃之发越来越少,到了清朝中期,所谓剃发,就是前额上剃  相似文献   

2.
李喜所 《党课》2011,(18):117-118
清廷以强迫男人留辫子以彰显其专制淫威;辛亥革命则反其道而用之,以剪辫子激发民众的反清意识,将反清革命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3.
曾勋 《廉政瞭望》2021,(6):50-52
近日,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表现形式掀起一股古籍热潮。当第二期《天工开物》播完后,网络上却爆发了一场“宋应星该不该有辫子”的争论。有人认为宋应星大部分人生处于明代,不应该留清代的辫子;也有人认为,宋应星一生跨越明清两代,晚年留辫子无可争议。争议归争议,关于宋应星长什么样,有没有留辫子,留了多久辫子,史书没有详实的记载。他的成名作《天工开物》正式出版是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到清顺治年间再版时,因为其中有“北虏”“夷狄”等词,被列为禁书销毁。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2,(13):65
叶挺,字希夷,人民军队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读本村小学,1911年入读惠州府立蚕业学校,因剪掉辫子反对清朝统治、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而被捕,  相似文献   

5.
《西行漫记》中记道,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在湘乡驻省中学中曾采取了一个革命行动,“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它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这位与毛泽东一起勇敢地与反动的清朝决裂的“朋友”,叫胡崇减。他是湘乡永丰  相似文献   

6.
正在古代,婚姻关乎传宗接代,也关系到家族的延续、兴旺和整体利益。因此,如果家里有大龄未婚男子,家族成员往往要"助婚"。"助婚"主要是针对因为没有钱财而难以结婚的情况,此时,家族长辈会用家族中的族产作为"助婚费"。"助婚"传统兴起于明代末期,在清朝时逐渐成为家族传统。清朝规定,男子"助婚"的年龄起点定在虚岁25岁,过了这个年龄  相似文献   

7.
路卫兵 《廉政瞭望》2012,(22):68-68
辛亥革命爆发后,金岳霖剪去了头上的辫子,还仿照唐诗《黄鹤楼》写了首打油诗:辫子已随前清去,此地空余和尚头。辫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溜溜。  相似文献   

8.
彭玉麟其人     
高鹏 《前线》2013,(8):90-90
晚清一代,有位被誉为“奇男子”者,这便是彭玉麟。 史书载,彭玉麟乃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清末水军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4,(7):64-64
《法制日报》目前刊登王传涛的文章说,辽宁省中部桌县纪委调研发现,一个村民小组60户,3月份有42户以各种名义置办了酒席,另18户正在筹备。在我国,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随出去的钱多,为保证不亏本,只好利用一切机会办酒席:父母大寿、新生儿满月、孩子上学、参军、盖房子、买房子、订婚、结婚……甚至孩子留辫子(农村一种风俗)都要大摆酒席。  相似文献   

10.
爱的姿势     
罗小四 《学习导报》2014,(12):52-53
风是有姿势的。弯腰的柳树,荡漾的水面,在清风拂过的时候,它们便是风的姿势。阳光也应该是有姿势的吧,向阳花就是它明媚的形体语言。我在想,生命是有形状的,爱又应该是什么姿势?是拥抱?是亲吻?还是化蝶后的翩翩飞舞?台湾一名62岁的男子,用一方花布兜住头发花白的母亲,在医院候诊大厅等候,老人的头靠在男子的手肘处,安详得像个孩子。时间在这划定格,我明白了,这便是爱的姿势。儿时的我们,也是这样被母亲用怀抱温暖着长大,只是长大以后,你还会这样抱妈妈吗?妈妈怀里年幼的儿子,儿子怀里老去的妈妈,这低头弯腰,都是爱的姿势。  相似文献   

11.
陆青剑 《当代贵州》2009,(21):76-77
离开贵州到北京后的25年,始终没变的就是那根“独立特行”的大辫子。在先锋和前卫概念不断碰撞的年代,这根大辫子显得特别另类,甚至成了王平的一个特征符号。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17日下午,迪庆州农行文化路分理处操作柜员杨雪萍突然发现一男子闯入营业室,她喝问男子:“喂,你进来干什么!”男子不理,杨雪萍见势不对,马上对正在专心做账的李学英喊,听见喊声,李学英抬起头来,可歹徒已快步冲到她的面前,一把揪住李的头发按到桌子上说:“抢钱”,并动手拉钱箱。李学英大叫“不准抢钱”,随即扑到钱箱上,用身体护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留欧人才回国后的作用与影响龙江,周瑞山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朝统洽集团内部的一些开明人士开始从事洋务活动,鼓吹向西方学习,倡导"自强"、"求富",以图苟延封建统治。洋务派在促使中国向近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经常为新式人才匮乏所困扰。李鸿章指出,西...  相似文献   

14.
母亲(散文)     
母亲还是一个姑娘时,梳着一根大辫子,被送到城里去读书,读着读着就剪短了头发,就上街举起了手臂,走进了一支队伍里去,随着队伍踏上了西去之路。为着理想她固执地穿上了黄军装,为着理想她选择了离家乡最远的地方—新疆的伊犁河谷兵团农场。 在长满芨芨草和芦苇的土地上,划一个方格挖一个地  相似文献   

15.
刘诚龙 《唯实》2008,(8):191-191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树活一条筋,人活一张皮,人活着总要留个好“口风”嘛。然而,一些贪官污吏横竖不顾,台上反腐报告照念,报上反腐文章照写,而床上腐臭的事情照干,手上铜臭的东西照拿。对此,我原先一直是不太理解的,名利双收,名在利前,哪里如此不要脸呢?我读了清朝官场大官兼学术大家王鸣盛的高论后,  相似文献   

16.
漫画精品     
不要脸 早年中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一点都不许毁坏的,辛亥革命的时候,就因为要剪辫子,那么多遗老如丧考妣。  相似文献   

17.
张宁 《廉政瞭望》2014,(22):66-67
清朝时期,四川巴中出过一个“喻青天”。“渝青天”本名喻秉渊,出生在今巴中恩阳区兴隆场乡玉皇村),这是一个书香不绝,科第绵延的家族。喻家世代相传的祖训是“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 喻秉渊为人豪爽,家学渊源,道光五年已酉(1849年)中文举,同治十年(1871年)以大挑签分云南署沾益知州,后授傈山县知县。任职期间,为官清廉,办案公正,被当地百姓誉为“喻青天”。  相似文献   

18.
农五师八十三团二区,是一个位于天山南麓,428国道边一个以棉花种植为主产业的团场,在哪里履行着屯垦戍边使命的职工群众,提起学校的教师夏凤兰,不论老少总是津津乐道。光阴荏苒,一转眼已经52岁的夏风兰从当年团宣传队演话剧那个留着大辫子的"喜儿"到如今在三尺讲台上己默默耕耘了30个春秋。30年里无论是把她调到离家20公里远的鱼池学校,还是连队学  相似文献   

19.
1932年10月19日,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从上海开往南京,车厢里有位50开外的男子酣睡如常。他身材不高,皮肤黝黑,头发微斑,唇蓄微髭,穿一件淡蓝色哗叽长衬衫。在他的周围几个  相似文献   

20.
百年抗争葡夷武力酿硝烟,腐败清朝丧主权。屠杀平民留血债,入侵圣土掠金钱。万雄拼死驱倭寇,千杰舍生扭大乾。正义抗争终报捷,百年国耻雪今天。宝岛新生澳门宝岛获新生,庆祝回归喜泪盈党育万才争跨世,国行两制踏征程。振兴经济人民富,建设文明社会清。待到江山成大统,中华民族更多情喜迎澳门回归@史洪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