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进步社团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尽管在性质上不同,但进步社团却在事实上为中共早期组织输送了骨干力量。考其缘由,就在于“五四”进步社团在其运行过程中,对于成员的组织意识的培植、“主义”的选择、政党理念的诉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使进步社团能够成为连接“个人”与“政党”的“中介”。“五四”进步社团在中共早期组织的创建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对此需要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角度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淄博市周村古商城,夏、商时期即有初始的市场出现,唐宋时期初具雏形,明末清初最为繁盛,成为商业重镇,是中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素有“金周村”“旱码头”、丝绸之乡“等美誉;目前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古街、鲁商文化发源地、著名影视拍摄基地。  相似文献   

3.
(一) 在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如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等.这些时期,都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而都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堪称"某某时代".诚然,用来划分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的"时代"这一概念,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主要原因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不同阶段,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不同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5.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10,(19):52-53
从清朝覆灭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军阀.尤其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可以说是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政客在中国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或盘踞一地.或逞能一时,或多或少对一个地方发展和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华勇 《广东党史》2009,(3):59-60
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强调党史工作的现实功能,他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懂得中国历史和党的历史,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推动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过程,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曲折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必然有不同程度的低谷和高峰。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三个低谷”和“两个高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后相继的五个历史阶段。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才能避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为失误,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理论的浓缩、精华和集中概括。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背离“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的倾向,英雄史观思想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导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出现曲折和反复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和掌握“两个绝大多数”思想,并真正使之内化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基本素质和行动。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钟祥市一中刘朝恩、汪征路:从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的历史轨迹,表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前.在中国南部江西宁冈县砻市这个偏僻的山区小镇上.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重大历史事件——朱毛会师(亦称砻市会师、井冈山会师)。越过风云激荡的历史时空。“朱毛会师”这一特别用语,一直成为崇高的、充满含金量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光辉名词,闪现在官方和民间的政治生活与日常语汇中。虽然“文革”时期她曾一度被蒙上阴影,但拂去阴霾.她又以更加闪光、亮丽的身姿出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群星闪耀。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史称“宋氏三姐妹”,可谓是这个世纪的璀璨明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舞台上,“宋氏三姐妹”随同她们的丈夫.以个人的突出才华和贡献改变了中国历史.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对中国妇女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宋氏三姐妹”作为女性而言,她们出生伊始,便走在时代前列,在多方面开创了“中国第一”,并在此后为推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齐冰  钟海 《前线》2014,(10):47-49
回顾历史,在世界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和国家,在崛起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精神财富。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实现“体育强国梦”,必须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 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体育精神,往往与自身的民族和国家的传统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心理特征相联系,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中华体育精神既是被打上中华民族烙印的体育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精神,也是“中国精神”在体育领域的体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根据“纲要”课程的特点,从更新教育理念、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贯穿和渗透民族历史文化认同教育。有了历史文化认同的共鸣性,才能增强课程的感染力,使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真正深刻领会“三个选择”,从而主动接受和认可民族历史文化,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在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的对民族历史文化认知、认同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得到发展,这样“纲要”课才能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百年来党领导全体人民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即“十个坚持”,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中国道路。要对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进行科学的把握,必须深刻理解其蕴含的三重逻辑:深入理解坚持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深入认识不同时期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深入掌握坚持中国道路遵循的“54321”的实践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对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有科学把握,汲取其有益经验和智慧力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将其用好、用实,从而使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伟大荣光。  相似文献   

15.
龚培河 《探索》2007,1(2):178-183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可梳理出多种提法,若把这些提法总和起来考察,就会给人一种陷入杂乱无章的丛林之中的感觉,出现了所谓“动力丛林现象”。其实,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提法是在九个层面上、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动力系统的,具有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不存在真正的“丛林现象”。综合起来分析,生产力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历史动力思想的核心,九个层面都是围绕“生产力”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解放思想的一种新概括。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和解放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那么,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样必须依靠思想解放。解放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虽然是始终需要坚持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又有其不同的内容、要求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成员自愿组成的.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互益性社会组织.它具有民间性、互益性、非赢利性和公益性等特征。在中国古代有所谓二人聚而为“伴”.三人同娱为“社”.五人结义为“团”之说,但社团始于何时,至今已无史据可考。不过,综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社团的存在及其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群众”历史地位的同时,赋予了“群众”概念以政治上的积极意义。“群众”是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民众的集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群众”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在当代中国,一切从事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都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钟惠 《四川党史》2003,(2):17-18
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可称为盛世的现代化经济起飞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大局所在,是中国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真正洞见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当把它放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去,把握以下三个参照系,层层深入地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新中国建立50多年的三大阶段之比较新中国建立后的50多年来,大体可划分为三大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曲折发展22年———改革开放20多年”,总的来看是一条“高———低———更高”的螺旋曲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其产生的逻辑。生产力张力的释放、政治结构的重塑、多元地域文化的交流,以及“士”阶层作为思想主体的崛起,是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萌生的社会土壤。在百家争鸣时期,儒道墨法成为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源头,并形成了与中国历史发展相契合的理论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