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构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 确保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长江流域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遭受着巨大的威胁 ,为了进一步遏制长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保护长江流域地区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 ,必须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工作 ,坚持综合治理长江流域的基本原则 ,实施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5,(2):29-30
<正>我国长江流域新一轮开放开发即将开始,拟从加快交通一体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构建长江绿色走廊,力促长江经济带通过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但目前我国尚无哪个区域、哪个城市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性突破,为此,建议中央抓住长江经济带决策的契机,给予长江流域各地特别政策,鼓励地方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将长江流域打造成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的生态环保问题不仅关乎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还关系到国家淡水战略储备库的安全及库区千万人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它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0)
西北地区作为我国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西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枯竭的重灾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理论为指南,研究西北地区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可能性,力求为西北脆弱地区生态建设寻求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文慧 《理论视野》2007,94(12):24-25
林业生态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林业生态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任务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尤为重要。认为建设美丽中国应该建立和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保证国土空间功能区开发与保护制度,建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市场机制,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8.
生态概念伴随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变化,大致包括与人分离的"自然"或"环境",为人所用的"资源"或"能源",与人相关的"时空"或"系统"和与人同一的"文明"或"观念"等。后者并非对前者的否定,而是对前者的跃迁和提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且在具体措施中分别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角度展开。而这四个角度分别与生态概念的四重内涵相互对应,充分说明其对生态的理解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有关生态研究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特色,更作为一股思想力量和精神动力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到了生态方面,形成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观。在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严重破坏和环境重度污染的警示亦或是生态伦理道德的制约,都迫切要求人们不能再盲目追求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本文旨在从孟子的生态伦理观出发,探究孟子生态伦理观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它是一种社会思潮,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的背景下产生,伴随现实中的绿色运动而兴起,随着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而发展,其主要是将生态理论和马克思理论的结合,去寻找一个不损害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并实现自身发展的道路,其社会主义的立场十分清晰,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利于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问题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立伟 《学理论》2023,(3):24-2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创新和发展,包含有理论和实践的双层逻辑,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共同体状态,因此两者之间应该“互为维度、互为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健康互为统一以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具体特点。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人民增强“四个自信”,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路径借鉴,更是为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以及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8)
詹姆斯·奥康纳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社会劳动"是物质性与文化的双重实践,以此来把握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批判的视角,分析了资本逻辑下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其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警惕"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三峡蓄水所引起的地质变化,还在可控制范围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随着三峡右岸电站最后一台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的安装,历时近14年的三峡工程建设即将竣工,预计今年10月底11月初可并网发电。在此之前,三峡工程还将面临一个严峻考验,那就是将于9月中旬开始的第四阶段的水库蓄水。随着水位由目前的156米蓄水到175米,库区地质环境将再次面临大考。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2)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进行探讨,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深化,对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从生态安全角度而言,云南存在国土生态安全问题、水资源生态安全问题、林业资源生态安全问题、矿业资源生态安全问题和贫困生态安全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根本在于生产方式转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探索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整体生态观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认识为基础,要求在实践中改造自然并"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解";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以"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为基础,以"制天命而用之"的实践态度追求"乐山乐水"的美学境界。这两种理论形态都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将二者相结合能够完善我国生态伦理制度的建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入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社会发展的同时,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到方方面面,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方面的文明建设中,尤其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更应将生态文明贯彻始终,实现构筑"五位一体"的建设框架和目标。当前,成都正处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能够探索一条成都特色生态城市模式,显得极为必要。而成都所具有的先天的自然环境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生态基础,为成都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去分析成都在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探索特色生态城市模式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党政论坛》2013,(5):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首次用一个篇幅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谷保军  郝钰叶 《学理论》2020,(3):16-17+51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极大的挑战。生态伦理学是讲述人和生态的哲学。新时代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就要有新的生态理论体系。我国古代生态伦理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但各学派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主的人与自然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突出人是自然的一员并与世间万物有平等关系等。我国古代各学派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种生态思想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