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也谈证券犯罪的民事赔偿——以美国的内幕交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犯罪中的民事赔偿是近来法律界、证券界议论比较多的问题。作者以美国的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赔偿为例 ,对美国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的学说、判例和制度作了较详尽的剖析、研究。在此基础上 ,作者以我国的司法现状为立足点 ,借鉴国外建立证券犯罪民事赔偿机制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就解决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诉讼问题的若干方面 ,例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代表人诉讼、团体诉讼以及股东派生诉讼等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有星  杨楠 《时代法学》2012,10(6):23-32
内幕交易作为一种危害证券市场的行为,是各国证券法律监管的对象。目前我国的证券立法还未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制度,尤其是对民事赔偿损害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方法,难以维护证券投资者在遭受到内幕交易侵权时的损失。针对美国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的计算方法,以我国的司法现状为立足点,借鉴国外建立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建议我国应该以净损差额修正法为基础,建构我国内幕交易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责任不同于普通的侵权责任。如何应对内幕交易的民事诉讼、是否应对该类诉讼进行适当限制是各国制度建构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此方面,美国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追究中,存在着远非单一的多元价值,补偿投资者利益只是要实现的若干目标之一。制度构建的重要任务是要对相互冲突的价值目标进行恰当的协调和平衡,其中包括:威慑、监控内幕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信心与防止滥诉、保护公司利益之间的平衡;补偿投资者损失与防止民事责任成为投资者保险之间的平衡;保护受害者诉讼权利与抑制过度诉讼之间的平衡等。同时,为实现法律的目标,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的各种法律规则之间需要功能的互补和相互的配合,包括刑事、行政、民事责任的互补配合,程序法和实体法的互补配合等。  相似文献   

4.
内幕交易作为一种危害证券市场的行为,是各国证券法律监管的对象。目前我国的证券立法还未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制度,难以维护证券投资者在遭受到内幕交易时的损失。本文试从内幕交易的实质要件和民事诉讼赔偿程序的构建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结合美国证券法律的相关规定,探讨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赔偿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追究证券犯罪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同行政处罚和刑罚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制裁手段。但由于举证困难,蒙受损害的投资者要靠个人的力量获得赔偿非常困难。作者认为:要打破操纵行情犯罪的民事赔偿请求权的堵塞状态;对于内幕交易犯罪,如果是上市公司高层干部不履行公开股价将要下跌的信息的义务,无论他是否参与内幕交易,都可以追究他甚至该公司的损害赔偿责任,但要从根本上救助投资者,还是得引入集体代表诉讼制度,加强对违法行为人的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6.
"牛市内幕交易第一案"杭萧钢构案的一审判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从证券犯罪刑事政策视角考察,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和证券犯罪的特珠陆,当前证券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追求应定位为"功利优先、兼顾公正",表现为一种宽和的刑事政策.在此意义上,"牛市内幕交易第一案"之判决,虽然是一种轻刑化的表现,但有其现实的合理性.然而,宽和的证券犯罪刑事政策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证犯罪刑事政策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坚持宽和的证犯罪刑事政策前提下,必须完善证券犯罪刑事立法、证券犯罪刑事司法以及相关的证券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的中国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普遍存在,而引发了大量的证券民事赔偿纠纷。文章从非讼解决机制与诉讼解决机制出发,探讨了证券民事纠纷的和解、调解、仲裁与诉讼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内幕交易就是内幕信息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的违法行为。我国证券法规定对于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这个规定比较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有规制内幕交易法律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赔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纠纷诉讼解决机制中在前置程序、诉讼方式、法院受理案由种类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立足现有法律的规定,可以适当借鉴美国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规定,对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纠纷的诉讼方式进行完善,以更好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证券市场良好的秩序.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日趋完善,但由于生态环境损害难以量化以及司法实践较为贫乏,使得具体赔偿数额的确定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为保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赔偿功能的实现,要直面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赔偿数额确定之困境并加以因应,紧密结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法规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提炼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赔偿功能和范围,理清各种不同赔偿范围下须考量的问题,从相关法律法规及评估规则的完善以及司法实践中确立良好的裁判准则出发,探寻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赔偿数额的量化之法,进而明确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损害数额确定的基本路径,使受损的环境公共利益获得更为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