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2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同时,在这时期也牺牲了一大批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刘伯坚,就是牺牲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铮铮硬骨──读刘伯坚遗书曹君贵刘伯坚同志离开我们60年了。他牺牲时年仅40岁。他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崇高的人格,坚贞的节操,他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无限的赤诚是可歌可泣的。1934年,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突围长征,为了掩护突围,刘伯坚把生的...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之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20万国民党正规军,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保存了党在南方的组织,保持了党的政治影响,保存了党的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的革命战略支点,保存了红军游击队的基本力量,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后组建新四年的红色源流,  相似文献   

4.
刘伯坚,四川平昌县人,曾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时,刘伯坚奉命留守,掩护红军长征,在战斗中负伤被捕,拒绝敌人诱降,壮烈牺牲。依依惜别送战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并增设赣南军区。调刘伯坚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指令他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军区政治部驻扎在于都县的黎板桥,主力红军决定从这里渡于都河。刘伯坚奉命担负于都河的架桥任务。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刘伯坚每天都在架桥工地与广大指战员们共同奋战,很快在宽阔的于都河上架起了一座座长长的浮桥…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之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20万国民党正规军,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保存了党在南方的组织,保持了党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6.
商豫 《党史博采》2011,(4):45-46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留守人员的大肆围捕,致使我党政军许多高级干部壮烈牺牲。例如,红十军团车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红十军团长刘畴两、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人,被敌人捕获后枪杀。中华苏维埃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何叔衡、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等人,在战场上牺牲。  相似文献   

7.
王涛烈士先后担任过东江红军学校代理校长,中共湘南特委书记、陕北省委常委兼统战部长、湖南省委组织部长、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委员兼闽西特委书记等职。1941年,王涛烈士在闽西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王涛烈士牺牲,是我们党的一大损失。有许多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本文仅对王涛烈士牺牲的时间及其他一些问题进行考证,以供参考。王涛烈士牺牲的时间,党史学界一般认为是1941年农历8月13日,即公历10月3日。当时担任中共闽西特委组织部长,王涛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年至1937年10月,项英与陈毅等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梁柏台任中央办事处正副主任。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项英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贡献也尤为突出。党把红军的命运“寄托在他的勇气和忠诚上面”。  相似文献   

9.
刘伯坚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坚强战士,他作为我党我军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他于1920年赴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发起和组织旅欧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国任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部长,培训干部,致力于北伐。大革命失败以后,赴沪做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再次赴苏联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后,受党中央指派,进入中央苏区工作。红军长征时留守赣南,不幸于1935年3月在江西信丰率部突围时受伤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凛然就义于江西大余。刘伯坚于1930年秋与妻子王叔振进入中央苏区到1935年3月光荣就义于大余,前后长达5年,与赣南这块红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刘伯坚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坚强战士"他作为我党我军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他于1920年赴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发起和组织旅欧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国任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部长,培训干部,致力于北伐。大革命失败以后,赴沪做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再次赴苏联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后,受党中央指派,进入中央苏区工作。红军长征时留守赣南,不幸于1935年3月在江西信丰率部突围时受伤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凛然就义于江西大余。刘伯坚于1930年秋与妻子王叔振进入中央苏区到1935年3月光荣就义于大余,前后长达5年,与赣南这块红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相似文献   

10.
带镣长街行     
1935年3月21日,一辆囚车嚎叫着在江西省大余县的街道上疾驰,直向北郊的金莲山。金莲山下,国民党士兵荷枪实弹,严阵以待。囚车上走下一个带着重铐的共产党员,他是红军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他高昂着头,挺直胸,艰难地拖镣前行。随着三声枪响,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刘伯坚倒在血泊中。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2月21日)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国家以法律形式首次设立"烈士纪念日"之际,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在这里举办纪念中央红军长征80周年暨《烈火忠魂》首发座谈会,以此来纪念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史上的伟大壮举,深切缅怀为中央苏区建设、红军长征以及坚持南方游击战争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烈火忠魂——罗屏汉、张瑾瑜夫妇烈士》这本书从一个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和党的十二大以后五个历史时期,而党员入党誓词都有所不同。红军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抗日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不怕困难,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红军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实为罕见。红军长征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避免了党和红军覆亡的危险,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的影响,锻炼了党的队伍,使党和红军由重压下的战略退却成功转变为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进军,推动实现了中国革命由低谷向高潮、由被动  相似文献   

14.
正82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长驱二万五千里,冲破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无数激流险川和雪山草地,用巨大的牺牲创造了伟大的奇迹。长征的胜利是我们党带领红军追求伟大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和不屈不挠、战无不胜的动力源泉。这就是长征精神的核心。今天,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虽然没有了当年的艰难困苦、背水一战,但我们党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地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之一,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是红军游击队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支撑地之一,是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的策源地之一。福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22年(1927-1949),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积淀有深厚的红色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纪念馆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国民党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一方面加强军事“清剿”;另一方面,利用叛徒,妄图捕杀项英、陈毅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北山事件”就是敌人利用叛徒龚楚破坏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指挥机关的一个大阴谋。  相似文献   

18.
赖晨 《党史文汇》2013,(3):56-57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人,中共优秀党员,红军高级将领。1918年,他担任了四川省苍溪县知事(县长)一职,月薪120块大洋,半年后辞职出外求学。1922年,他在巴黎和周恩来等人共同组建了“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共青团),随即转为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正刘伯坚(1895-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红军早期将领。四川省平昌县人。1920年,他赴欧洲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共产党。1923年刘伯坚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奉命到冯玉祥部任政治部副部长,积极用革命思想改造部队。大  相似文献   

20.
长征的胜利,是党正确的组织领导和战略决策的结果,是红军信念坚定,意志顽强和勇于牺牲的结果,是党团结各族人民由此获其广泛支持的结果,是党走向成熟并成功运用党内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