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商建立新中国,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统治的政治宣言,真正体现革命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胜利属于人民的政治意愿,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承载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美好远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深刻领悟“五一口号”蕴含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结合新时代发展需要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理念的整体意蕴,从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加强政党团结等方面探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精神实质及其启示对在新征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四个自信”,开展好“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调,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探索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五一口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起点;从价值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与成果、程序与实质等元素,这主要表现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等具体实践上,体现着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实质精神和价值理念;从制度逻辑来看“,五一口号”的人民民主价值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奠定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从实践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具体实践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节口号》,提出建立一个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组成的联合政府,由此形成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文正是分析了“五一口号”的发布历程、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阐述了精准领会“五一口号”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涵;“五一口号”发布的历史价值将再次呈现与升华;不忘初心,继承“五一口号”的政治立场、民主精神和优良传统等“五一口号”的新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5.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发布了“五一口号”,震撼人心,意义重大。“五一口号”迄今已提出七十五周年,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历史启示意义是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重要论述思想相契合的,“五一口号”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根基和政治原则相一致的,继承好“五一口号”精神,必将能更好地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更有效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更广泛地凝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6.
“五一口号”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最终胜利之际发布,一经发布即得到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华侨团体等爱国进步人士和团体的热烈响应,标志着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共领导,与中共同心合作,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由此奠基,“五一口号”在统一战线史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重温“五一口号”的重要历史意义,对于我们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继续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通过统一战线的民主实践功能坚持并完善中国式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价值在于给予人们以当代启示。对“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的挖掘和利用,可以获得深刻的当代启示。“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是:“五一”口号是讨伐专制独裁统治的宣言书,为推翻蒋家王朝统治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五一”口号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动员令,对于帮助各民主党派认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确立共产党执政地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一”口号是建立多党合作制度的集结号,为形成有中国特色政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五一”口号给予我们的启示有:源于口号价值取向之启示,源于口号内涵意义之启示,源于口号时机背景之启示。  相似文献   

8.
194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决定用发布口号的方式来表达“全国人民一致行动,为建立新中国共同奋斗”的政治意图。于是,亲自代表中共中央起草了鼓舞人心的“五一口号”。“五一口号”共23条,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9.
“五一口号”的发布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史的转折点,是巩固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号角,是民主党派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性转机,是构建新型政党关系的开端。九三学社重庆市委要以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为契机,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推动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深情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就是要学习中共党史和多党合作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使命,坚定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深刻认识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坚定做民进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传承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在立会为公、服务为本上做出新作为。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著名的“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五一口号”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党的统一战线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五一口号”的历史价值可概括为三大“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肇始于75年前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五一口号”形成的爱国精神、团结精神、民主精神、协商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全过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赓续“五一口号”精神,对进一步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一口号”是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建立真正民主新政权的行动纲领,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从“五一口号”的发布,到今天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人民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充分享受了民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五一口号”精神提出75周年。历经75年的发展,尽管我国国情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但“五一口号”精神却并未在历史进展中被消磨被遗忘,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影响。新时代,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价值,继续继承和发扬“五一口号”的精神,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体制的优越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奋斗力量。  相似文献   

15.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发布了“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回顾“五一”口号的提出过程,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光辉历史,“五一”口号的发布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正确有效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五一口号”的重大修改推动了多党合作的历史进程。“五一口号”的发布是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对于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事业具有方向性和奠基性意义。在中国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无可置疑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五一”口号的提出过程,阐述了“五一”口号的重大意义.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正确有效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75年前“五一口号”的发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社会各界团结奋斗的故事,推动了中国人民以团结奋斗开创历史伟业的进程。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创历史伟业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着眼当下,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续写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团结奋斗传统、用好“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更加自觉地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共中央周围,画出海内海外、线上线下共同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相似文献   

19.
“五一口号”在党的历史特别是统一战线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民主协商建国的伟大实践,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孕育、形成到发展、完善的伟大政治创造,“五一口号”所蕴含的“团结、协商、合作”的独特价值理念,凝聚成了“坚持统一战线”的宝贵历史经验。“五一口号”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局面,引领了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和统战工作的新发展,体现了其在统一战线历史上的开创性贡献和创新性特质,是新时代团结奋斗共谋民族复兴大业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中国未来民主制度的框架。“五一口号”的民主光芒构成一种新型政党关系——多党合作,至此,中国特色民主制度建设就按“五一口号”的蓝图开始构建。今天我们纪念“五一口号”就是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五一口号”对推进中国民主进程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汲取其民主建国的思想理念,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