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我认为要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首先,学习“讲话”要与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相结合。20世纪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融汇在《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中。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丰富和发展了这两大理论成果,对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环境、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如何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都作了科学论述,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在《延安颂》的首映式上,唐国强谈起再度扮演毛泽东感慨激扬:“延安十年,是中国革命黄金的十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十年。扮演这一时期的毛泽东,整部戏对我的考验很大,是我艺术生命和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唐国强先后在《三国演义》、《雍正王朝》、《战国红》等剧中出色地塑造了诸葛亮、雍正皇帝等历史人物形象,又在《长征》、《开国  相似文献   

3.
黄小谨 《前沿》2012,(22):56-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毛泽东自幼攻读《周易》,终生学易用易,运用《周易》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分为二的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阴阳思想进行改造.毛泽东经常引用《周易》中的句典、将相反相成的道理运用于军事辩证法,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处处体现了《周易》变通思想.对“穷则变”思想的运用、以“穷则变”思想为指导,成为毛泽东斗争哲学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阐述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不能不涉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关系问题,即毛泽东思想是否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及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居于怎样的历史地位?一、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来源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分别是“一源”说、“两源”说和“三源”说。如果按是否承认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来源划分,则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这就是“一源”说与“两源”说、“三源”说的对立。“一源”说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唯一来源。该说否认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是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5.
葛长龙 《前沿》2011,(12):167-169
毛泽东博览群书,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他对《论语》内容耳熟能详,在其著作、讲话中多次引用,并赋予新的含义,说明新的问题,古为今用,恰到好处,为我们树立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光辉范例。本文就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其重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中引用《论语》的情况进行列举和阐述,看看毛泽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扬弃《论语》中孔子的有关思想,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的。  相似文献   

6.
知识窗     
何时使用“毛泽东思想”一词慕容秋 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较长的酝酿过程。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1941年3月,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他说:我们党的教育人才“应该是忠实于列宁、斯大林的思想,忠实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1943年7月4日刘少奇撰写了《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文中他同时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追溯,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的关系,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从而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理论基础。这一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提出了“二源 说”。实际上传统文化并非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在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传统文化仅充当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介。不论对于毛泽东思想或毛泽东个人思想,“二源说”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墨子是春秋末期的学者。他的言论后被学生整理为《墨子》,其中“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曾为梁启超、鲁迅所推崇。毛泽东早年对《墨子》也很感兴趣,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实践论》所说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与同接经验两部分”,“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等观点都源自《墨子》中有关“闻知”(间接经验和“亲知”(直接经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磐石市在坚持开展“文化早餐”和“道德早餐”活动中,逐步完善、确立了以学习《弟子规》、《论语》、《三字经》等传统文化为底色的教育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钟周铭 《人民论坛》2023,(11):107-10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一书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的道论思想,并试图将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事与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天道相结合,强调“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将天和人的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范畴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关系论对于认识汉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为当下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省委中心组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来学哲学用哲学,不仅因为2017年是"两论"发表80周年,更是因为这两篇经典今天仍然焕发出来的智慧光芒。"两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结晶和典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过程中如何在认识论方面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13.
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 毛泽东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选秘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有学问”。胡乔木被选用,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乔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文章,发现“乔木是个人才”,所以点名要调胡乔木当秘书。胡乔木来到毛泽东身边后,在正确掌握毛泽东思想和起草中央文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夏,毛泽东南巡中在回答丁盛“胡乔木是什么样的人”时说道:“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14.
朱雅琪 《甘肃理论学刊》2012,(6):142-147,155
刘勰的《文心雕龙》堪称我国最具系统、最为成熟的文学风格论创作。其中《体性》篇更是风格的专论。本文详细分析《体性》篇风格论的特色,指出其以“人”为本的基调,并进一步分析此种论述所表征的“人”的形象及其出现之时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伟  于峰 《前沿》2007,2(3):12-14
毛泽东思想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阐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两个“论关系”之比较汪晓红40年前,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提出了《论十大关系》。1995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以下简称“论十二大关系”)。比照这两篇风格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权绘锦 《求索》2008,(3):164-166
胡风文论与《文心雕龙》都受到传统整体思维影响,具体体现为创作论上的“天人合一”,作家论上的“内圣外王”和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上的“体用合一”。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相一致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论与传统文论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安立志 《同舟共进》2011,(11):60-64
总体上讲,动辄强调“国情”(确切地讲是强调“国情特殊”)是中国近代以来遭遇的新问题。“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在学习和引进外国事物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先是器物,后是制度,再则文化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9.
1987年7月23日,湖南省哲学学会召开了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就“两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两论”的科学价值、“两论”研究的发展方向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 一“两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关系 与会者认为: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产生于中华民族处于严重危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从理论上反对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危害,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仅  相似文献   

20.
陆建 《当代广西》2013,(21):16-17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原本是他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再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