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有利于推动港澳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战略意义。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世界四大湾区,既是全球发展最为繁荣的区域,也是青年最为聚集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看,湾区经济繁荣既有赖于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背景下,以统战视域研究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问题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实证研究入手,力图通过解剖一所湾区所在城市的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平台上所做的努力,以粤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平台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等重点工作开展,进一步探索和分析科技创新、创业创新途径中对于港澳青年吸引和融入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加大政策导向,加强信息协同,以"同心"思想做好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历程深刻揭示出青年聚集与湾区崛起之间互动关系的逻辑机理与重要价值。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最为活跃、高素质青年人口最为聚集的区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构建的视角看,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发展具有一定复杂性,青年发展政策具备多元政策目标。一方面,需要统筹优越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对标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大湾区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在创新创业创造中成为担当湾区崛起、率先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世代;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港澳青年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认同,融入国家建设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在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正逐渐完善的新时代条件下,将青年发展置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以顶层设计,实现大湾区城市群青年发展政策的整体性建构和精准化设计,将成为大湾区建设青年发展政策的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国际示范区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新时代"一国两制"框架下全面推进内地同港澳互利合作的伟大创举,全面管治权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全面管治权是大湾区建设的法治基石。大湾区建设是把维护中央对港澳全面管治权和保障港澳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的国家战略。其次,全面管治权是大湾区建设的法治动力。大湾区建设需要中央的全方位支持方能打破三地制度隔阂,促进生产要素的高速流动,形成统一市场。最后,全面管治权是大湾区建设的法治归宿。大湾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分离式宪制秩序向融合式宪制秩序的转变。唯有合作各方尊重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方能实现大湾区的深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2019年中央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计划初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与港澳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密,尤其在经贸合作领域,香港和广东的关系犹如“前店后厂”。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实践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下的一次重大探索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有其特殊地位,粤港澳三地三种不同的关税区具有不同的制度和法律,应在维护“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探索三地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的重大国家策略,也是广东省开启新征程的重大战略机遇。回望大湾区近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大湾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加速整合,开放共享程度持续提高,大湾区全球科研创新中心的影响力也明显增强。当前,广东省要从科技创新、产业产能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着手,加快推动粤港澳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在引领城市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政府之间合作还存在许多难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体系、四个核心城市"的发展格局,既是大湾区发展的特色,也是湾区城市合作的难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对这些难题进行分析。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存在利益冲突、三地立法协调困难以及区域府际合作机制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导致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困难。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青年融合发展,为激发青年活力,构建人文湾区提供较多的机遇和条件。然而,三地因历史原因和体制不同,使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香港青年对国家认同上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搭建粤港澳青年交流平台,加强思想融合,培养家国情怀;巩固文化内核,发挥榜样效应,形成湾区认同意识;激发湾区青年创新活力,深化合作,共谋湾区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湖南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大省,是粤港澳大湾区向中部产业转移的重要通道,是大湾区辐射带动内地的前沿阵地。湖南须以高度的使命担当,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赢得开放发展的主动权。通过深入研究对接融入的技术路径、技术细节、技术过程、技术要领等,实现多层次融合以及多样化协同对接,不断深化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各地的全面合作,以更高水平创新引领,必将推促湖南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一国两制"过去阶段的实践中,港人基于国籍与国家建立的"身份联结"更多具有形式意义,一定"虚置"的公民身份导致港人难以完整享有公民基本权利也无须履行全部公民义务,而成长在此环境中的香港青年一代对国家政治认同及自身公民身份认同就遭遇了一定弱化。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发展的新实践,可以为促进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和融入提供新契机。未来,国家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对港澳居民作为中国公民的主体资格进行有效填充,为香港青年建构起实质化的政治—法律公民身份,以促使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切实感受自身作为国家政治法律共同体与历史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实现香港青年的人心回归。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港澳青年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在内地就业的港澳青年群体日益增多。基于实证调研资料,从港澳青年来内地就业原因、内地就业港澳青年群体特征、港澳青年就业特征等多个维度研究港澳青年就业现状。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面临就业发展维度,就业市场融入度有待提升;就业认知维度,就业保障制度认可度有待提升;情感归属维度,身份认证差异导致归属感有待提升等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为促进港澳青年到内地就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集群促进人才高地建设是当前我国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服务国家战略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高等教育集群主要通过人才培育和人才吸引实现高地人才聚集及其结构优化。比较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高等教育集群吸引人才的质量和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相较旧金山湾区存在差距。从“育”和“引”两条主线出发,寻求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推动人才高地建设的现实路径,即优化高等教育集群体系、提升人才高地育才水平,通过制度型开放增强人才高地聚才吸引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人才、科技、产业互融。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湾区建设不仅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内涵,更能进一步加强内地和港澳的各类合作,不断为我国提供创新和发展.在警务执法合作方面,从传统跨境犯罪到现如今网络跨境犯罪,使得以往的警务执法合作机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遇到新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制度以有效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4.
人心回归是港澳回归的核心,受制于原有制度设置,香港青年难以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内地的合作不断深化,但与资金的自由流动相比,劳动力流动受限,加以港澳产业高度化后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有限,特别是青年群体面临生活压力与就业机会减少的双重压逼,原有缺乏交往的制度限制以及敌对势力的有意引导,不利于港澳地区的稳定以及人心回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就是融合港澳地区与内地的优势,以香港青年融入为先导,通过制度创新推进面向青年人的"普惠制",让香港青年全面参与国家建设,推进人心回归,实现港澳与国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问题具有多方面重大意义。在研究方法上,要从一般性和特殊性、世界性与地域性、外生性与内生性之间的关系上把握文化融合的基本关联,从一元性、创新化、时代化、现实化、现代化上把握文化融合的现实要求;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从文化的内在特性及其结构要素把握文化融合的阻障因素。在发展举措上,要在思想观念、政策制度、民族情感、交往实践和产业创造等领域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实行湾区经济开放引领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将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世界三大湾区经济开放引领的成功经验,以上海杭州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比较梳理了我国湾区经济开放引领的基本条件和劣势,通过构建开放度测算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湾区开放层级相对较高,是较大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引领者,我国实施湾区经济开放引领战略意义重大。最后提出了以湾区经济引领构筑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为粤港澳大湾区警察教育培训合作提供机遇与动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警察教育培训合作的相关机制对于推动合作走向纵深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夯实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警务合作,丰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的内容以及拓展警察教育培训合作形式与范围。机制构建应考虑的主要方向包括:创设包含大湾区警察培训机构和警察学历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沟通机制;建立师资、图书、课程等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共享机制;完善与现有警务合作同步的培训互动机制;探索大湾区内警察高等教育的合作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不限于以下范围)一、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探索研究1.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研究。2.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问题研究。3.粤港澳大湾区促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发展高效联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是广府文化传承、发展的中心,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粤港澳大湾区法治文化具有异质性与同质性并存、私法性与公法性同在、建构性与进化性共生的特质,这些因素促进了大湾区法治文化的发展。同时,大湾区法治文化发展也面临着差异性影响、理性流失、"良性违法"等诸多困境。为此,粤港澳通过明确区域合作权限、加强软法治理、推动社会组织合作等路径消解困扰,形成协同合力,促进大湾区法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回归以来,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变动趋势与“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目标仍存在距离。在宏观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转型背景下,本文从行为公共管理的制度—心理视野出发,分别从社会文化与利益分配维度为香港青年的身份认同建构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利用OLogit回归模型分解香港民众国家认同融合状态的年龄效应(age effect)及时期效应(period effect),归纳后物质主义背景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融合的变迁形态。结合经济民生环境因素考察“物质因素”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变迁的影响机制,发现香港青年的融合现状及变化比中老年欠乐观,这反映了香港青年对经济民生的巨大需求尚未得到已有相关政策的有效回应和满足,青年获得感较低成为当今青年国家认同困局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特区政府从政策精准化、多元化以及加强青年社会责任等多方面优化香港青年政策,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