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解放成为必要。并且,通过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阶段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影响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在人的解放中的作用,从而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的可能性问题。总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分析,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技术哲学中,不存在人本主义技术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技术观的对立,而是人本主义技术观与唯物史观的技术观相整合,唯物史观的技术观是对其人本主义技术观的超越,而不是抛弃。  相似文献   

3.
黄帝荣 《求索》2010,(8):104-106
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马克思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分析和批判基础上,为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指明了一条现实道路和光明前景。即人的解放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所必备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的大发展。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的现实性和科学性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交往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但是学者们大多只是将交往形式交往过程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反而忽视了对与交往来说最基本的概念——交往主体的研究.因此,对交往主体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只有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把握交往理论的深层内涵,科学阐述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深刻领悟其在全球化社会中的实践价值.本文着重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的发展历程、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哲学,就其本性来讲,是追求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马克思的哲学,彻底地体现了哲学的这一本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把“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并把这一内容贯彻到自己的所有研究之中。在反思哲学与人的解放关系问题的基础上,只有把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并走向解放”的学说,才能真正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奚冬梅  隋学深 《前沿》2012,(5):51-53
马克思对技术与社会伦理关系的认识,是站在破与立、解构与建构辩证统一的哲学高度认识与看待的。通过对技术史和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的考察,深刻剖析了技术对社会伦理的解构作用与消极影响,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虚伪性与对人性的扭曲。同时,指出了技术对社会伦理的建构作用与积极影响,认为要实现技术对社会伦理中"善"的建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改变技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特性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劳动解放人是劳动的根本伦理意义,解放人的劳动是对劳动的根本伦理要求。通过劳动解放人,会产生劳动对人的不解放,而不劳动又无法实现解放人。但是,劳动解放人是解放人的劳动的根本前提,解放人的劳动会对劳动解放人会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进行伦理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资本剥削无酬劳动的基础上,从而驳斥了资本正义、公道的虚伪性.如果说资本正义是将资本与异化劳动作为毋庸置疑的前提,那么马克思则论证了无论是从时间、逻辑还是价值的意义上,劳动相对于资本都具有优先地位,因而将"劳动解放"作为自己劳动正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劳...  相似文献   

9.
刘子瑛 《前沿》2011,(20):76-79
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共同的理论旨趣。但由于二者对自由的理解存在差异,因而在实现自由、解放的途径方面也各不相同。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一方面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将人从这一生产关系所造成的利益冲突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人的自由个性。而在哈贝马斯看来,经济与政治只是生活世界得以存在和再生产所必需的职能系统,真正的解放只有在生活世界的相互作用领域通过规范人们的交往行为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步观是对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理性主义历史进步观的根本性变革,其变革的标志便在于改变了以往哲学家从抽象的人或直观的人角度来理解和阐释人类历史的进程。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历程和揭示进步的规律时,以现实的人当作他思考、探究社会历史之谜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人概念是马克思历史进步观中的最为核心的概念,只有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历史进步观的精神实质,并更好地把握其现实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深入揭示了个人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个人主体性的发挥与现代社会的生成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个人主体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既要促进个人主体的生成发展,又要超越西方历史上曾经演绎过的狭隘的个人主体性,形成中国式的、与他者和谐共生共进的新型个人主体。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本脉络是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的,社会历史的变革演进在他看来,是人从对物和对人的各种依赖关系中逐渐解放出来的,不断获得自由发展的过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个历史的进程和现实运动的过程。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全面进步的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体价值观的本质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与历史规律演进是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王刚 《长江论坛》2015,(3):21-25
马克思以工具主义和阶级分析法揭破了国家本质的阶级性。马克思关于国家本质的阶级性观点在当代遭遇危机,敲响了完整辨认马克思国家本质观的警钟。执着于在"国家"内部求索而忽视马克思文本之中"公共权力"和"氏族组织"的概念语义及其与国家范畴的同异关系,是一直以来造成从单一的阶级性视角片面解读马克思的国家本质观的根源之一。缘于对公共权力的合理定位,马克思在重点披露国家本质的阶级性之时,也附带指认了国家本质的社会性。国家本质的阶级性和国家本质的社会性拼成了国家本质的完整意涵。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彰示了国家本质的内在矛盾性,坚持二重性的国家本质观应当防止以马克思之名肢解马克思本质观。  相似文献   

15.
邹银凤 《湖湘论坛》2010,23(3):23-25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国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人类进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把世界历史理论同人联系起来,其中关于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现代性反思的根本旨趣。马克思从现代性社会资本与劳动的“历史同构”出发,阐明了现实世界生成变化的劳动本体论,通过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批判“旧世界”,发现了基于自由劳动的“新世界”。马克思认为,劳动社会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新世界”出场的物质基础,民族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为“新世界”的出场提供了历史前提,“自由人联合体”取代“虚假的共同体”是“新世界”出场的社会条件。马克思从实践主体出发,把颠覆“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历史主体身份赋予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作为劳动主体,将通过社会解放而逐步完成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背景下,马克思“新世界”思想对于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这是马克思和其他领域学者研究社会分工问题的本质区别。社会分工决定了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必须和社会分工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
秦明承  黄婷婷 《传承》2012,(14):30-31
人的自由解放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表现为人的需求的多方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发展及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探讨马克思哲学中关于人的理论对我国今天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道德修养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建立 《前沿》2009,(10):13-16
纵观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批判性是其突出的特征;但马 克思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马克思绝不是纯粹的理论家,他批判思想的旨趣在于人的解放,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个过程,理想就在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