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造积极网络社会心态是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青年作为网络使用主体,是网络社会心态的重点研究对象。培育青年群体积极网络社会心态迫在眉睫,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机制,保障青年网络社会需求;发挥网络媒体作用,提高青年网络社会认知;融合线上线下心理教育,调适青年网络社会情绪;把握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引导青年实施网络利他社会行为;着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年网络社会价值观和认同感。综合施策,全方位、多角度地培育青年积极向上的网络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新疆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加强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大数据时代,为有效推进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加强网络立法、执法和国际司法协作,实施网络社会法治化治理;健全网络治理制度体系,实现网络社会制度化治理;加强网络技术研发利用,推进网络社会技术化治理;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促进网络行为主体自律性管理,从而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技术保障、网民自律有机结合的网络社会协同治理体系,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在当下社会,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屏障,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维护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技术保障;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有助于提升舆论引导力和政府公信力;从个体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个人网络信息权利的基本前提,所以,应该从立法、制度、技术、伦理等多角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戚攻 《探索》2006,36(5):115-119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并依存于现实社会,网络社会又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存在及存在方式。由网络社会的这一二律背反的属性使然,研究网络社会有同源性和非同源性的两种路径及方法。“同源性-非同源性”命题,既是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重要识别,又是一种研究视角、理路及方法。基于同源性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我们能将网络社会纳入到现实社会的发展谱系中去考察和定位,并在“一脉相承”的逻辑语境中,彰显我们的“主义”和价值观;而基于非同源性的视角及方法,我们能揭示网络社会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逻辑场域、特征和规律;同时,基于同源性与非同源性相互关联、交叉的视角及研究方法,我们能研究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同构与互促,并通过二者的互验,拓展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舆情在虚拟空间的映射,监管治理不当极易引发舆情危机,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更容易对社会信任基础与和谐稳定造成冲击。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善治,必须从情感融入入手,分析舆情生成的根源诉求,畅通民意表达的机制和渠道,平衡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建构舆情风险信息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而从源头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实现有效遏制;必须通过技术赋能建立起长效的网络舆情监测、追踪、标识、评估、调控机制,增强对网络舆情演化发展过程的中端控制;必须规范网络舆情法律规制流程,建立舆情信息交流体系,依法监督和依规惩治净化网络空间舆情,完善网络舆情末端处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尤其是网络政治安全逐渐成为全球性议题。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试图利用网络破坏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本文试从加强法治化建设;提升政府网络治理能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高网络反恐能力;全面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阐述,以期为进一步维护好国家网络政治安全,维护好新疆社会稳定的目标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屏障,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维护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技术保障;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有助于提升舆论引导力和政府公信力;从个体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个人网络信息权利的基本前提,应该从立法、制度、技术、伦理等多角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社会的背景之下提升公民的国家认同,应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提高网络治理能力;提倡网络反腐,强化廉政建设;打造电子政务,畅通官民沟通渠道;完善网络立法,加强法律对网络社会的调节;普及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其网络伦理和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政治文化是现实政治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和发展,并反作用于现实政治生活。十八大以来网络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政治文化表现强势,推动了网络政治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网民政治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文化向理性参与型转变;网络正能量的现实凝聚力提升,促进了现实政治体系有序稳定运行。由此,推进社会公平与法治建设,筑牢网络政治文化建设根基;提升技术水平与传播艺术,发挥政府网络引导监管作用是今后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积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具有独特价值。其中,对于社会网络节点分析,能够准确及时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对于社会网络连接分析,能够直观展现大学生价值观横向传播渠道;对于社会网络图形分析,能够着力提升个体开展群体教育的精准性;对于社会网络内容传播分析,能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全过程;同时,对于社会网络动态分析,能够增强多维度教育效果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是社区内的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家族、亲戚朋友、单位和社区共同体中包含的信任和支持关系.加强社区社会资本建设,能有效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最终促进中国社会协调稳定地发展.因为,加强社区社会资本建设,有利于重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的社会支持网;有利于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组织活动,增加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有利于重建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时代我国网络政治生态治理在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府层面,主要表现为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不足、网络环境的监测机制不健全、网络事件的回应机制不畅通等;在社会层面,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守门人"角色缺失缺位、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严重、网络社会的价值评价标准混乱、网络信任愈加脆弱等;在个人层面,主要表现为从单向信息获取到双向信息互动的迷茫、网络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盲思、网民政治参与的盲从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时代政府"管理"角色转换不到位、多元网络文化的冲击和网民知识素养的欠缺。破解这些网络政治生态治理中的问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众擎易举。在政府层面,要实现从"管控"向"管理"的转变;在社会层面,要做到自我规制与社会教化并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在个人层面,要克服"乌合之众"心理,做理性守法的网络公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社会资本纳入分析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而言,社会资本所蕴涵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提高乡风文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6,(6)
网络流行语是中国转型社会人们诉求及心理的一种虚拟镜像,映射出复杂的社会心态。我国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加强了网络群体共同的心理倾向及观点,反映出从众心理;第二,以快感的满足为生产和传播目的,反映出娱乐心理;第三,主要在"陌生人社会"场景中传播,反映出冷漠的"看客"心理;第四,是网民实现舆论监督权利的体现,往往体现为一种质疑心理;第五,社会转型的种种问题让人产生相对剥夺感,社会现实滋生的种种复杂情绪最终成为不满情绪,折射出社会怨恨心理;第六,面对权利不公平、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等,风险和危机是一种常态,折射出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理论倡导的社会网络、信任、规范等内容,有利于奠定民间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社会网络基础;推动民间组织建立社会信任;整合社会资源,规范多元主体参与,因而能够提升民间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水平,从而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新模式。但目前这一模式存在参与机制不足、公信力危机和制度认同障碍等诸多问题。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从促进公民参与,引导社会网络良好发展;提高民间组织活动透明度,重拾社会信任;加强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规范社会资本等三方面探索推动和完善民间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思潮都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环境的产物,网络社会思潮是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社会基础交叉作用下的思想现象,更是寻求价值或观念认同的社会运动。网络社会的出现深刻变革着当前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确认识网络社会思潮的本质规律,寻求网络社会价值秩序建构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用网治网水平以及更好把握网络社会思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网络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社会的新样态,是意识形态发展进入网络社会的新呈现和新存在。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是多维动力协同作用的结果,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主要动力是网络人机、网络人际、网络人人三大互动机制,直接动力是线上催生机制、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机制、线下催生形成机制、扩大渗透演变机制四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网络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信息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已经开始影响和渗透到当代社会生活的口语、书面语中,因此,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语言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拟从其构成、特点、流行性以及规范化等方面对网络语言略作分析与探讨。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  相似文献   

19.
一、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产物 当今的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所谓网络社会,就是运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把现实社会的结构、关系、状态和现实环境条件,进行"再塑"、"虚拟",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出来,整合并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使得主流社会思潮与非主流社会思潮相互交织,针对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从建立网络官方引导力入手,提高主流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从"网络红人"入手,培养、发掘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红人"使其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代言人;从高校网络社区入手实施正确引导;从教学方式变革入手,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