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下,糊弄上级已成官场腐败的一大痈疽,党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已经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糊弄上级耍绝招如今官场上不乏糊弄上级现象,少数领导干部不是扎扎实实地工作,而是滑头滑脑地糊弄,花招迭出,颇费心机。表面文章搭花架。现在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已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2.
最近东北某省一位领导到一个市调研时,发现部分街道脏、乱、差严重,要求尽快整治。该市负责人向他汇报说,将于某日安排包括武警官兵在内的2000多人上街清理。那天,省领导派人去察看,结果发现这个所谓“2000人大清理”的行动纯属子虚乌有。这位省领导感慨地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糊弄我!时下,糊弄上级已成官场腐败的一大痈疽,党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糊弄上级耍绝招如今官场上不乏糊弄上级的现象,少数领导干部不是扎扎实实地工作,而是滑头滑脑地糊弄,花招迭出,颇费心机。表面文章搭建花架。现在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已泛滥成灾。比如文明窗口单位…  相似文献   

3.
郭黎  雁谷 《正气》2000,(7):28-29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实惠 ,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但有少数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 ,钻房改政策的空子 ,谋取私利 ,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这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采取对策。形形色色的房改腐败少数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凭借手中权力 ,有的优惠购买了新楼后仍占据原来的住房不放 ;有的利用夫妇在两个单位工作 ,在各自的单位都分有住房 ,甚至都参加了房改 ;有的建起了私房又占有公房并参加房改 ,为掩人耳目 ,少数人还在房改前后匆匆忙忙将私房过户给子女或父母。1999年4月 ,江苏省宝应县在清理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房改情…  相似文献   

4.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是中央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针。注重预防固然离不开国家廉政制度建设这个宏观层面,同时也不可小觑个体心理认知这个微观层面。前者构成社会惩腐罚劣的外因,后者则是个体拒腐防变的内因。领导干部特别要谨防四个关键时期最容易出现的酿成腐败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领导干部主体出发,重点探索走向腐败之路的领导干部,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自身产生了什么样的心理变化,以及通过这个分析,试图找到每一心理平台上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突破点,探讨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贪官腐败还有“艺术”么?有的。否则,昨天做贪官,今天被查处,岂不短命?为生存发展而“适应形势”,贪官也就讲究起“艺术”来了。先说“曲线”艺术。就是不亲手贪污受贿,而是默认、支持老婆子女去办“大事”,自己在背后暗箱操作,赃款赃物等不义之财不沾自己的手,而让老婆子女去巧取豪夺。这样,自己仍然是个“正人君子”,可以继续大作反腐倡廉报告,可以大拍胸脯赌咒发誓说自己不贪一分钱,可以在事发后推得一干二净。浙江省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就是一例。他老婆儿子出面,帮人家解决不该解决的独立融资资格问题、劣质大楼高价出售问…  相似文献   

7.
原河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国税局局长李真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03年11月13日被执行死刑.这个曾在河北政坛上红极一时的人物,就这样踏上了不归路.记者日前就李真的毁灭带给人们的警示采访了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查办李真专案组副组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侯磊.以下是侯磊的部分谈话实录: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19):80-80
说到晚清官场,有一类人虽然身份卑微、地位低下,在权力机器的运作链条中,只不过充当了最微末最不起眼的角色,却也是万万小觑不得的。此班人物,便是效力于各级官府的种种胥役。其中。就有那专司名刺(名片)传递、通报来访及转达文书的看门者,俗称“门子”。凭借手里那点儿小小的“把门权”,门子们将衙署的两扇朱漆大门变成了一道敲诈索贿的关卡、一个敛钱肥私的财源。  相似文献   

9.
目前,反腐败工作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找准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着的表现各异的腐败心态,是导致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的原因。注重领导干部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心理层面上找到解决腐败心态存在的办法,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对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常人们一谈到腐败,就会联想到大案要案,殊不知大案是由小案件发展而来的。腐败有两类:发生在官场的“大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有人提出“小腐败”问题,并将那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称之为“小腐败”或“身边腐败”,认为“小腐败”也是腐败,是权力者通过对权力的操作谋取利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权势群体”。什么是“与民争利”?就是在“利”的问题上“小打小捞”。  相似文献   

11.
12.
腐败已成为侵蚀我国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颗毒瘤。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这个时期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转型期各项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这为党员领导干部滋生腐败行为留下了漏洞和提供了条件。本文从转型期腐败成因的制度视角分析我国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对于预防和惩治腐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体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近,媒体披露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当家却不怕柴米贵”,在职务消费方面挥霍无度,花钱如流水,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的成因、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解决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2,(9):70-72
近年来,在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被查处后,人们注意到有不少案件“拔出萝l、带出泥”地牵出了其秘书的吭桩活动。秘书利用领导干部“身边人”的身份进行腐败,已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腐败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刘志勇 《廉政瞭望》2011,(22):65-65
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努力避免和着力打击期权腐败行为。在党纪层面,早在2000年,中纪委就有“三年两不准”的规定,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离职和退(离)休后三年内,不准接受和代理与原任职务相关的企业活动。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将“三年两不准”的主体扩大到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及政协。  相似文献   

17.
18.
《廉政瞭望》2013,(10):16-17
武侠世界里,总有各式高手组成的联盟,正派反派皆而有之。现实中,也有各种因利益而催生的"联盟",譬如官场上为了抱团牟利而结成的腐败"联盟"。英雄也好,狗熊也罢,联盟的形成总需要点理由。腐败"联盟"集结各种资源优势,盟友亦各展所长,一旦形成,威力巨大。不过,飞得越高,也容易摔得越重。得势时自然无限风光,直冲云霄;但对于一个各为其利的松散团体,一旦危机爆发,则树倒猢狲散,大难各自飞,免不了一网打尽的下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上对“学历腐败”问题,一直反映十分强烈。近年来有不少人,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地获得了高等院校的各级正规学历和学位。逮实际上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和知识尊严的公然亵渎,是一种扰乱社会评价机制的公开舞弊行为,对追求知识的莘莘学子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激励”效应。长此以往,人们对教育的平等  相似文献   

20.
盛立中 《廉政瞭望》2006,(10):49-49
去年被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因反腐不力解除了职务的“橙色革命”领导人季莫申科,由于“盟军”社会党的临阵倒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到手的总理宝座再次离她远去。不过,人们且不要奢望乌克兰官场腐败会因这位“美女总理”复辟梦破而发生新的变化。这正如普京幽默而又不失忽悠般地针对乌克兰政局所做的点评:“我们早就对乌克兰政府的腐败现象发表过意见,但是根本没有人能听得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