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近年来,在曾经泛滥一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有人盲目崇拜和宣扬资产阶级的某些哲学和社会学说,贬低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以离马克思主义之“经”、叛社会主义之“道”为时髦,甚至以离“经”叛“道”愈远作为愈有学问的标志而炫耀。这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种错误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过时了,不适合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我们要寻求新的真理。”对于这种借口马克思主义“过时”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必要指出它在认识方法上的错  相似文献   

3.
前些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期,马克思主义遭到了特别凶恶的攻击,什么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危机论”等等烂调甚嚣尘上。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坚决的驳斥,以捍卫马克思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断取得胜利的。今后的建设与改革,开放,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一) 资产阶级自由化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失灵了,解决不了新的现实问题。这能不能成立呢?完全不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现时代整个世界的发展总趋势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由资本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意识形态的运演突出地表现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较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颠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依托强大的经济力量以普世性文化的面目向全世界扩张,而马克思主义者在抗击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却步入了历史所带来的困境。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未因此而沉寂。马克思主义因其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前段时期党的前主要领导人放弃思想政治工作,听任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以致社会上公开流行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无用”的论调,使得学生们厌学马克思主义政治课,理论界也兴起了一股以批判马克思主义为时髦的风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志被视为“保守”,“僵化”,在某些学术讨论会上甚至陷于孤立。这种情况在党内也有所反映。去年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我们不少党员被卷入进去,就是我们许多党员长期不学马  相似文献   

6.
建国四十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的渗透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影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一些人对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产生了怀疑、动摇,极少数人甚至大肆鼓吹和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学派论”,否定社会科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  相似文献   

7.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和自由、人权问题一样,是当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今青年学生平时议论最多而又并不十分清楚的问题之一。为了批判资产阶级民主观,澄清理论是非,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重新学习和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是十分必要的。一民主问题,实质上是人的权利问题。从历史上看,“民主”一词出自古希腊文,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意思就是“人民的权利”或“人民主权”。虽然从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到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观念,以及我们今天所讲的“民主建设”、“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是马克思主义深入掌握群众,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的世纪。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走向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它掌握了从西方到东方的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变成了改造世界的伟大的物质力量,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预见在世界的若干地方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这是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前些时候,境外传来一种“马克思主义破产”论,以极大的尖锐性和鲜明性向马克思主义提出全面挑战。尽管资产阶级学者曾经一百次、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也遇到了挑战和面临一些问题。挑战主要指现实状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学员头脑提出的挑战。问题主要指学科建设内部遇到了如何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问题。本文对“挑战”作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对如何解决学科建设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正> 人权概念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范畴。人权作为一个政治斗争的口号,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特权和神权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资产阶级人权思想曾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当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占据统治地位以后,它所提倡的“人权”立刻就暴露出其固有的阶级性和虚伪性。随着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人权思想。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两大不同社会制度进行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不仅要在外交工作中,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权外交”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而且要在思想理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批驳资产阶级人权观,揭露他们的阶级实质和反动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中世纪西方和东方的神学政治,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以及当代各派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都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政治集团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虽然对前人,特别是资产阶级启蒙学派政治思想中的某些积极因素(比如“人民主权”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的思想等)有所批判继承;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一伟大学说只能产生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实践,只能在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以后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础高宝柱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早已从基本理论上对能不能超越阶级的和制度的对立去求得民族的统一,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我们今天实行“一国两制”,超越大陆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与台、港、澳资产阶级在阶级上和制度上...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这次发生的严重政治事件,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恶果。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说:通过这次学潮、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我们得出的教训之一就是全党必须十分重轻意识形态工作。抓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要把这些年来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乱了的思想理论是非重新纠正过来,正本清源;另一方面,要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正面“灌输”,让“理论掌握群众”。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这一概念,我认为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讲这一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其二是讲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研究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绝不能以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特别是资产阶级政党理论来研究无产阶级政党。研究某一学说必须准确地把握其研究对象。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研究对象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是以政党为研究对象;第二种是以无产阶级政党为研究对象;第三种是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能不能在这场挑战面前经受住考验,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或无产阶级政党来说都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挑战面前,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勇敢地起来应战。不过在迎接挑战的时候,首先有必要弄清楚它究竟来自何方。我认为,有来自不同方面的两种不同的挑战,应该加以区别。前一种挑战来自马克思主义的形形色色的论敌和“批评者”,他们现在正以超出过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对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的实验主义、改良主义的批判,即“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第一次论战。这次论战的规模并不大,时间并不算长,但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  相似文献   

17.
<正> 弄清党性原则的科学含义,弄清其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党性原则在党报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进一步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新闻界的影响,对于认识所谓“人民性”原则的实质等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陈锦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国际经济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力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要特别注重围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进行研究,诸如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的对比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和思想实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70年和改革的40年、中国社会主义的40年和改革的10年、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等等。同时,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批判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和剖析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研究和批判中要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方针和贯彻“双百方针”。 (摘自1990年1月2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中说过:自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世界历史的每一时代,“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即将来临的历史时代,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列宁选集》第2卷第440页)列宁的这一预言在十月革命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得到了证实。进入8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向社会主义提出了严竣挑战,共产主义运动在局部范围内发生了重大挫折。这使得许多善良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表示担忧;另有的人则乘机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真理多元论”等,企图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由此就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