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岗射日     
1938年春,为了向江南敌后实施战略侦察,新四军军部从各支队中抽调少数兵力,组成先遣队,由粟裕、钟期光率领,4月28日自潜口出发,6月中旬到达南京、镇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2.
卫岗射日     
1938年春,为了向江南敌后实施战略侦察,新四军军部从各支队中抽调少数兵力,组成先遣队,由粟裕、钟期光率领,4月28日自潜口出发,6月中旬到达南京、镇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3.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二支队告别了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的闽西,开赴皖南岩寺集中。4月28日,由一、二、三支队各团战斗骨干和侦察分队组成的先遣支队,在我二支队副司令粟裕同志的率领下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为一、二支队主力的开  相似文献   

4.
召开第二次政工会议 项英回到军部的第二天,即1939年2月6日,前来参加新四军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的各支队负责人都已经到达。他们是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政治部主任刘炎,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胡荣;第四支队副司令员戴季英、政治部主任肖望东;还有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随一团归军部直接管辖)战地服务团长朱克靖及各团副团长、政治处主任等人。  相似文献   

5.
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曾三次执行抗日先遣任务:一是1934年,中革军委紧急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被任命为先遣队参谋长,在主力部队失利的情况下,粟裕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周密运筹,为这支部队尽量减少损失,为革命尽可能多地保留了一批骨干;二是1938年,为了推动新四军挺进敌后,毛泽东指示派有军事知识之人去江南侦察,粟裕再次受命抗日先遣,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20余天,圆满完成任务;三是1944年,中共中央决定:"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粟裕受命第三次先遣,跨江南下,发展东南,粟裕率领南下部队近万人,顺利渡过长江,越过敌人封锁线,胜利实现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按周恩来的意见办周恩来来皖南军部时和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陈毅等人商定的几个问题,项英经过王思之后,都同意了,有的已付诸实施。如第六团划归第一支队建制和江南第一、二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等问题,叶挺、项英都已分别报呈中共中央和第三战区审批。只有“向东作战”,由于形势急剧变化,项英又有些”五心不定”了。就在周恩来到皖南时,蒋介石很快就侦知了他的皖南之行的实际目的,派白崇橹、陈诚以解释汪精卫出走为名,到上饶与顾祝同密商对策。他们分析了整个新四军的现状后,白崇捧…  相似文献   

7.
68年前,粟裕写了一首五言诗-- 新编新四军 先遣出江南 韦岗斩土井 处女奏凯还 当年,粟裕曾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对新四军大部队深入江南敌后抗战和振奋大江南北人民群众起来抗日,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正如项英所说:"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5,(10)
<正>红军游击改编为新四军不久,国民政府即命令新四军开赴长江以南,企图使新四军在与日军的作战中消耗殆尽。根据中共中央和新四军的指示,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队挺进江南,实行战略侦察、寻机歼敌,后又率二支队重挫日伪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将计就计组建先遣支队国民党军几十万兵力没有抵抗住日军进攻,相继从上海、南京、杭州撤退,刚成立的新四军主力开赴  相似文献   

9.
赵劲 《党史文苑》2014,(9):40-43
粟裕是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全国抗战爆发后,粟裕率领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加入新四军战斗序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亲自指挥了几次重要的战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  相似文献   

10.
首取姜堰 郭村保卫战胜利之后,在苏北的部队进行了整编。为了继续东进,打开抗战局面,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别担任正、副指挥。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等部队统一整编为第一、二、三纵队。第三纵队以我们苏皖支队为基础进行扩编。陶勇任司令员,张震东为参谋长,我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团。即第三团(原苏皖支队)、第七团(原陈玉生所部),第八团(原江都独立团)。  相似文献   

11.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2,(11):34-35
江南抗战,陈、项再次争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南方8省15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在党内,项英任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陈毅任副书记。第一、二支队挺进江南后,在陈毅、粟裕指挥下,捷报频传,先在京(南京)沪铁路、京芜铁路、京杭国道两侧,连续对日寇展开夜袭、奔袭、伏击和突袭作战,先后取得了新丰、新塘、句容、珥陵、高资、仓头、小丹阳、永安桥、江宁、当涂等大小百余次战斗的胜利,受到蒋介石、第三战区长官部…  相似文献   

12.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3,(10):40-42
产生分歧就在1938年4月20日蒋介石派人来点验这天,叶挺、项英收到周恩来从武汉发来的电报:叶挺、项英:经中共中央代表同国民党政府协商,新四军的总任务,是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四个支队的活动地区划分如下:第一、二支队到苏南敌后;第三支队和军部留在皖南;第四支队到皖中。各支队开进时间,望斟酌上报延安。周恩来4月20日当时,叶挺、项英正陪同国民党军队的“点验委员”们活动,无暇研究这个问题。“点验委员”们一走,他们马上召集陈毅、张云逸、周子昆、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傅秋涛等进…  相似文献   

13.
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后,谭震林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由闽北红军改编的新四军第五团,隶属于第三支队。五团于1938年2月25日离别石塘,在安徽歙县岩寺接受新四军军部领导的检阅。叶挺军长赞扬说:“五团基本都是闽赣边  相似文献   

14.
李衍增 《世纪桥》2010,(22):22-24
粟裕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团)长、师长、师政治委员,红四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坚持不懈地、广泛地牵制和打击日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新四军第一支深入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并在韦岗伏击战中打响新四军北上抗日第一枪而旗开得胜的部队,就是粟裕(时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领的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月底,闽东红军游击队1300余人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煜,参谋长黄元庆,政治处主任阮英平)。后经周宁、政和、松溪、浦城和江西境内北上皖南岩寺集中。同年6、7月间,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陈毅、粟裕、张鼎丞先后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茅山地区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年9月,新四军第三支队  相似文献   

17.
谭明  张燕 《世纪桥》2009,(10):20-25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催生了新四军,新四军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3、4月间,新四军第1、第2支队相继从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秋,第1支队司令部进驻水西村。同年11月,新四军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水西村成立了以陈毅、粟裕为正副指挥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至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及主力部队北渡长江进入苏中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一个不得不警惕的问题 就在1938年4月20日蒋介石派人来点验这天,叶挺、项英收到周恩来从武汉发来的电报:叶挺、项英: 经中共中央代表同国民党政府协商,新四军的总任务,是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四个支队的活动地区划分如下:第一、二支队到苏南敌后;第三支队和军部留在皖南;第四支队到皖中。各支队开进时间,望斟酌上报延安。  相似文献   

19.
出发于长涧源,闽化红军游击队入编新四军第三支队 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是一支铁的英雄团队。这支英雄团队,是以景安红军五十五团为基础发展成闽北红军独立团.后又扩大为闽北红军独立师.历经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的锻炼和考验,从闽北游击区走进由历史名将叶挺领导的新四军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20.
戴和杰 《湘潮》2013,(8):20-22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南昌起义共走出26位共和国开国将帅,其中大将有3位,均为湖南人,他们是粟裕、陈赓、许光达。粟裕:忠诚坚守革命职责1927年5月,粟裕在武昌参加了由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队。二十四师是共产党控制的武装力量,特别是教导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