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丽 《求实》2006,(Z3):3-4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邓小平“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实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综合标准。探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深化和拓展尤其是导致评价观的革命性转换,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三个有利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综合性标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取得了两项成果,一个是实践方面的,一个是认识方面的。实践方面,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上了三个大台阶;认识方面,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的十四大也特别强调这个根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完整、鲜明地概括为九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下简称“九条”),如何理解和把握“九条”的基本精神,笔者试从哲学的角度来谈谈初浅认识。一、“九条”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的智慧结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正式提出的,但是这一理论和这条路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多次曲折以至付出巨大的代价得来的,是认识上多次总结提高的升华,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了检验改革开放实践的综合标准,即著名的“三个有利于”论断:“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发展内涵角度看,这也是邓小平对社会发展思想的精辟概括,体现了他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本文试图从“三个有利于”为切入点,以发展本身的内涵为视角,对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作一分析。一、生产力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小平同志对我党长期以来检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标准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为了准确运用这一标准来指导和衡量我们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 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们党领导的各项改革决不允许从根本上搞资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当代共产党人活动的价值标准,这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评价和确立这一标准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理论界众说不一。笔者认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当代共产党人改变世界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人们已作了不少阐述和讨论。然而,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目前人们对“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理解并不一致,出现了一些新的误解,从而影响这一标准在实践中的有效贯彻。“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提出的背景及实质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有其历史背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实质就蕴含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中。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邓小平率先提出了并进一步概括和强调了“生产力标准”。旨在解决经济建设实践领域中的认识问题,是在思想认识上引导人们从扭曲的社会主义观念(只从生产关系上考虑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符合规律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古代“大同世界”的梦想,到西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在孜孜追求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作为一个客观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既是不可抗拒的,又是需要一定客观社会条件的。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就经历着一个从理论向现实转变的艰难过程。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在实践和创造过程中对其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开启了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历程。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贡献。这一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和行动指南,因此,也必将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经济理论和经济建设的新实际,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与其说是严肃的理论问题,不如说更是个实实在在的实践问题。准确全面地理解“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可以增强实践中具体把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与形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学习这一重要观点,需要深入了解邓小平同志谈话背景和人们的思想、工作实际,才能在认识上融会贯通,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回  相似文献   

11.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他说:“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这一著名论断,向人们指出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关键在于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我  相似文献   

12.
通观邓小平全部思想和理论,绝大多数重要思想和论断都是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比如: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联产承包、人民公社制度逐步解体引发姓“社”姓“资”争议为实践背景的。又如:作为邓小平理论实践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中国“三农”问题这一基本国  相似文献   

13.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选择适合本国国情、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取决于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特别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认识。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社会  相似文献   

14.
1992年 ,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明确了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来判断改革中的是非得失 ,使过去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姓“社”姓“资”的疑问得到了解决。在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的今天 ,如何使“三个有利于”更好地成为我们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 ,使各种新生的经济和政治要素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 ,“三个有利于”能否在新的世纪里更好地得到贯彻 ,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党的十五大在确立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 ,郑重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 ,江泽民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一根本性问题作…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为了鼓励人们迈开改革开放步子,敢闯敢试,提出了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372页。以下只注着页)“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但它又不是单纯的生产力标准,它提出的是一个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系统工程。首先,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它的系统性。“三个有利于”标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生产力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反复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这实质上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这一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基本实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以后,什么是衡量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呢?应当是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实践标准的贡献:一是恢复实践标准权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航向;二是进一步阐明生产力标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三是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立足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充满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新思想、新观念。全书反复阐明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两手抓,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对于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同志是把它当作坚持党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理论中具有根本性的观点。然而,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个标准在某些问题上的认识仍不一致,需要予以讨论。这里,谈谈我的理解。一、“三个有利于”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有些同志仅仅把“三个有利于”标准当作一个普通的观点,没有上升到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十分不够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综观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部观点和方法,可以将其基本立场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历史、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彻底唯物主义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的复出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重新开始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正是在邓小平的努力斗争和正确指导下,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前进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得以提出和形成。这一过程大致如下:(一) 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斗争——反对“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长达20年的“左”倾错误,象一面沉重的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