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琳 《中国减灾》2013,(1):10-14
在国际减灾活动中,陕西省宝鸡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防灾减灾大政方针,坚持走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之路,开创了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减灾工作的新局面,相继被我国政府和联合国相关机构授予“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和“国际减灾与灾害管理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多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使我们对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有了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是推进社区减灾发展的根本途径;制定规划、编制预案、突出宣传,是开展社区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营造氛围、形成体系、优化措施,是落实社区减灾任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防灾减灾不是“防灾”“减灾”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均衡的二等分,而是一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意义的系统概念。它们结合在一起使用,与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中“减轻灾害风险”相似。在防灾减灾工作中,“防灾”是灾害发生之前的各种备灾活动,“减灾”是限制致灾因子的不利影响|“防灾”是灾前措施,“减灾”是最终目的。防灾减灾在灾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灾害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防灾减灾。因此,防灾减灾在中国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怎样使农民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农村备灾,是关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的大事。中国红十字总会从2001年至今推广的“农村社区备灾”项目无疑是可借鉴学习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同时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近年来,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理清新时期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思路,落实国家防灾减灾规划,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总体目标,进一步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加强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为实现新时期天津市防灾减灾工作综合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天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综合减灾是国际主流的防灾减灾模式,是防灾减灾实践必然的发展趋势。为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防灾减灾的指示和要求,实现云南省综合防灾减灾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顺应防灾减灾领域的变革趋势,云南省减灾委办公室拟在推进云南省综合减灾工作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吉林省通化市抓备灾、减灾和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防灾减灾工作上台阶加强新灾应急保障工作落实。强化灾害应急资金管理,规范发放程序。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和防汛准  相似文献   

8.
3月28日,云南省省委书记秦光荣主持召开省委防灾减灾工作专题会议,听取减灾备灾工作情况,分析当前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斌 《中国减灾》2013,(4):63-6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一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11.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中,宝鸡市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深切地感悟到:只有调动和运用各种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坚持不懈地向公众普及推广和传授综合减灾与公共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切实做到灾前有效预防、灾发沉着应对、灾中正确施救、灾后科学恢复,把灾害造成的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宝鸡市综合减灾与公共安全科教培训中心建设项目,于2006年酝酿策划,2007年首次批准立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列入了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3,(7):6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中国减灾》杂志是由民政部主管、国家减灾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期刊,创刊于1991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半月刊。上半月刊面向民政系统和有关涉灾部门,下半月刊面向社区、学校和家庭,发行量已突破12万份。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8日,云南省省委书记秦光荣主持召开省委防灾减灾工作专题会议,听取减灾备灾工作情况,分析当前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省委副书记仇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建方,副省长尹建业出席会议。省民政厅、地震局、国土资源厅的负责人汇报了减灾备灾工作情况,省政府副秘书长杨斌汇报了"云南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3,(1):62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中国减灾》杂志是由民政部主管、国家减灾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期刊,创刊于1991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半月刊。上半月刊面向民政系统和有关涉灾部门,下半月刊面向社区、学校和家庭,发行量已突破12万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3,(2):62-6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火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17.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1):18-23
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理清新时期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思路,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并在政策创制、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冬春救助、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灾害信息员培训、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近日,本刊记者就天津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专访了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金海龙.  相似文献   

18.
正综合减灾是国际主流的防灾减灾模式,是防灾减灾实践必然的发展趋势。为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防灾减灾的指示和要求,实现云南省综合防灾减灾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顺应防灾减灾领域的变革趋势,云南省减灾委办公室拟在推进云南省综合减灾工作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推进综合减灾的必要性、紧迫性一、云南灾情、省情。云南是多山的高原省份,山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4%。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云南  相似文献   

19.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金秋季节,沉浸在“双创”气氛中的宝鸡市民,又迎来了10月11日第17个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宝鸡市政府副市长、市国际减灾委主任戴征社当天发表了“国际减灾日”寄语:减灾从学校开始。他要求全市各级政府都要进一步加强对防灾减灾和救灾备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