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积极创新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包括工会等人民团体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治理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创新社会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工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行政化、机关化现象,与职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这些论述为工会组织指明了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路径和方法。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是履行维权职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是服务职工,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重要举措;是增强组织覆盖面和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影响力。依托职工服务中心,打造好工会服务职工的工作品牌,是工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工会组织影响力和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实现有为工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委领导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前提,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作用,正确认识党委领导所面临的三方面挑战.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党委领导社会治理的根基,通过服务型政党建设创新党委领导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行政学院是培训公务员、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库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主阵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行政学院在公务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核心就是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联动协同的工作格局,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构建起社区自治、居民共同参与、不同群体深度融合的局面,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圳在社区治理改革中要敢于创新,大胆试新,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和排头兵、尖兵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统领与推动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以基层社区治理体制的创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写入了《决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理体系格局的又一次重大创新,立体化的治理格局不断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立体化水域治安防控体系的完善提出了重视市级枢纽作用、强化社会治理体制建设;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协同化治理方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实现更高的社会治理效能的价值导向。而目前立体化水域治安防控体系仍存在治理意识淡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治理基础薄弱、技术支撑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当前各地水上机关的工作实际,可以从转变治理理念、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加强群防群治、积极构建治理机制,增强基层基础、切实提升治理能力,提升防控技术、加大治理的科技支持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是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努力方向。工会作为重要的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框架下面临着改革的紧迫性。工会组织必须通过改革与创新,将自身打造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治理主体,以保持和增强工会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工作着力点,带领职工群众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4,(10):16-18
<正>近年来,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坐标,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道路。一、为了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群众工作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群众工作理论是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群众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属性是一致的,社会治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创新是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理性选择。针对目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面临的政府管制模式制约、公民社会力量微弱、公民治理能力低下等障碍,应当通过推进行政改革,发挥政府作为治理主体的主导性作用;拓展公民社会参与路径;提升基层民众社会治理能力;建立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衔接运作机制等途径,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危机治理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许多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也变得十分复杂,其内容与方式方法都与平时有很大不同。这些要素及其结构的改变,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危机治理中的社会稳定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与和谐功能等。在危机治理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必须借鉴有益的经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习覃 《瞭望》2020,(17):56-57
近年来,地处湖北西南部的宣恩县,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完善党建为统领、自治为目标、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的一统三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宣恩县充分发挥这一实用型、便民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发挥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党建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治理角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优势与缺陷,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得出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社会治理的四个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的作用;二是重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三是大力培育第三方检测、认证等其他第三部门力量;四是注重利用新闻媒体的监督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组织逐渐获得了蓬勃发展,社会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我们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仍不成熟,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更是实现社区自治与共治的关键抓手和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其方向引领和"动力引擎"作用;坚持多元共治,激励各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工作;坚持科技赋能,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的全方位支撑;坚持法治保障,使社区治理更为有序高效。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6)
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高职院校共青团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在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适应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实现自身转型。在分析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转型的现实背景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融入社会管理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社会治理是执政党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这就决定着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初步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但也要看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仍然面临着理念、体制、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必须汲取基层探索的实践经验,坚持走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关键,以制度为保障,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各领域全过程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工会组织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主体,也是职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组织者。近年来,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利用自身组织优势,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制度执行情况欠佳、手段和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自身发展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等问题。为此,工会组织可以通过明确定位、增强组织代表性及建立干部考核激励制度等手段进一步发挥好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全部工作及其凝聚力、创造力的基础,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工会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切实成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增强基层工作活力。  相似文献   

19.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是实现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现实需求。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进行社会治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民生诉求和维护公众利益。将民生问题提高到政治高度,从民生政治的视域解决当前社会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政治视域下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意在:以转变治理理念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目标,以治理制度变革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核心,以治理资源整合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基础,以基本公共服务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重点,以民权法治化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政策转化是衔接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的桥梁与纽带。地方政府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转化对创新行动的牵引、固化和扩展功能。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只有把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总结好,通过政策产出的形式转化好,才能在区域和全国层面形成良好的积聚和带动效应,最终为推进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当前,与实践层面上的改革和创新举措大量涌现相比,社会治理领域的政策跟进和转化能力不足,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改革的社会成效,也制约了制度供给的效能。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之主体结构、关系网络、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的考察,要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转化能力,必须充分吸纳政策转化的主体力量,持续优化政策创新的行动结构,不断激发政策创新的深层动力,积极完善政策创新的配套保障,努力构建科学的政策学习机制,注重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地区横向整合,进而科学地把握政策转化时机,不断提升政策产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