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炬20余名“群贪”被绳之以法了,这是泸州最大的一次“群贪”事件,“群贪”中,有公司级领导,有公司下属分公司经理、厂长、会计、出纳,有处长、车间主任乃至手握权力的“平头”。这伙贪官虽然编织了复杂的关系网,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泸州市和纳溪区检察干警的反贪利  相似文献   

2.
声音     
《廉政瞭望》2011,(5):4-3
纪检监察机关既要当“啄木鸟”,“吃虫子”、“红牌”拿下,也要当“预警员”,及时“黄牌”警告、“吹哨”叫停。——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省纪委九届七次全会上表示。要最大限度教育领导干部不犯错误  相似文献   

3.
李巍 《党建》2010,(9):26-26
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一些贪官都戴着各种“红帽子”:“十佳公仆”、“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等。他们既贪钱、又贪誉,既受贿、又受名,既要物质的、又要精神的。笔者认为,要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尤其要警惕这类贪官。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3)
<正>满洲里市公益联合会党支部是一群爱的使者,他们活跃在街道社区,积极筹措公益资金,开展助老、助医、助学、助残等帮扶解困工作。他们点燃文明火炬,传播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是一群爱的使者,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辛勤传播,他们活跃在街道社区,点燃文明火炬,传播公益服务理念,积极筹措公益资金,开展助老、助医、助学、助残等帮扶解困工作——满洲里市公益联合会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当好排头兵。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海南省某单位最近组织领导干部到监狱里参观,让官员们亲身“体验”一下贪官们在囹圄中生活。据说,官员们看了之后触动很大,回去后纷纷表示要洁身自好,不敢再腐败。说实话,我对这一招的效果乐观不起来。想一想这几年,每年被判刑的贪官多达万人以上,处死刑的也有数百人,连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高官都给毙了,但一些贪官们该贪照贪,该捞照捞,指望官员们到监狱里走一趟就不敢再贪,也实在小看贪官们的胆量了。贪官凭什么胆子忒大,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腐败的严重后果?非也,他们胆大妄为的根子在于我们监督上的疲软和执纪上的松弛。贪官们腐败…  相似文献   

6.
拒绝"庸官"     
庸官与贪官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两群人,很多官员就是从平庸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有些庸官的危害可能更甚于贪官。因此,必须像治贪那样治“庸”。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划入“庸”的范畴“,庸”根据其严重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哪些层次,对于不同程度的“庸”该如何处罚?这些应当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惟其如此,官员才会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7.
社会上有些贪官贪得无厌,蚕食鲸吞国家资财,甚至甘冒“殃必及身”的风险。《老子》云:“罪莫大于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是一个很豁达的人物,他把罪恶之源归纳为“世俗之欲”,把祸患产生归纳为贪而“不知足”。世界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认为;“贪心,就好比一个套结,会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都封闭了。”这个比喻十分形象逼真。因此,《天下粮仓》中的二品粮道总督苗宗书要掉脑袋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我一生的前程毁在一个‘贪’字上了,这个‘字’真该千刀万剐。”人,生而有欲。但是,欲望一旦超过了理智、道德,超过了法…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肇庆市委原副书记、市委政法委原书记黄平方深请“官商绑交”之道,用手里的权换商人手里的钱,而且嗜赌如命,被称为“四贪干部”——“贪官”、“贪权”、“贪钱”、“贪赌”。  相似文献   

9.
石勇 《廉政瞭望》2011,(5):32-33
“红眼病”转“贪病” 自小家境贫寒的李章国,2000年担任南京化建集团总经理(副厅级),不到3年又升任化建集团董事长。平心而论,李童国并非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后来在忏悔书中曾这样写道:“上世纪90年代末,即使有人送点香烟也推推搡搡,组建产业集团的后期,有人送几百元的购物券也遮遮掩掩。”  相似文献   

10.
沁彬 《先锋队》2011,(4):62-62
“贪”在词典里足个贬义词,指“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它与生活中贪婪、贪心、贪财、贪色、贪得无厌、贪赃枉法等不好的事情都密不可分。从健康角度看,“贪”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多位权威专家指出,“贪”就意味着过度,贪吃、贪睡、贪杯、贪玩,甚至贪看、贪动等生活习惯,都对健康有着意想不到的危害。常青道“知足常乐”,要想留住健康,就要远离“贫”字。  相似文献   

11.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正传》中的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鲁迅先生用这句话把阿Q“比烂比下”的丑陋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谁能料想,时至今日,“阿Q谬论”不仅没成为历史尘埃,还有了新的表现。“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比我问题严重的多的是”……在纪检部门近年来查处的案例中,不少问题官员就存在这种寡廉鲜耻的“比烂”心态。面对组织的调查,不是去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反过来抱怨组织,以别人的“大恶”来为自己的“小恶”开脱。如,有的贪官在职级上与高的“攀比”,一般干部与科级干部比,科级干部与处级干部比,处级干部与厅级干部比,厅级干部与省部级干部比,这些人比上比下,比出来的结论是“你贪我贪他贪,大家全都在贪”;有的贪官在数量上与金额大的“攀比”,贪了几十万元和几百万元的与贪了几千万元和上亿元的比,这些人比大比小,比出来的认识是“我贪的是人家的零头,根本用不着小题大作”:有的贪官在事实上与问题多的“攀比”,“我查来查去就是一点经济问题,不像人家什么问题都有”,这些人比多比少,比出来的感觉是“他人属于作恶多端,自己只是白玉微瑕”。  相似文献   

12.
《福建理论学习》2009,(9):47-47
●1日上午,寓意“国泰民安之火”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圣火火种在泰山之巅成功采集。——16日上午,第十一届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点火起跑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冶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点燃火炬传递主火炬,正式启动了以“祝福祖国、共享全运”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  相似文献   

13.
争做实践“三个代表”的表率,争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这是他们的口号!要做“党性最强、敬业奉献、永葆先进”的楷模——这是他们的宣言!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读了刊载的《“笑廉不笑贪”现象之计论》一文,感慨万分。本来嘛,“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已够可怕了,没想到,还要出个更可怕的“笑廉不笑贪”来。这倒使我想起了邵道生先生的那篇《可怕的“羡腐心态”》的文章来,他在该文中说:对腐败,谁都说它臭,谁都时它恨,谁都说它祸国,谁都——不过,若  相似文献   

15.
论"以德治国"与"以德治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不仅对我国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从以德治国高度审视以德治教的重要意义,并把“以德治国”思想贯彻落实到“以德治教”的具体工作之中。不断加强、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战线必须时刻思考和认真实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翁杰明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走访当地养殖户时,把南方集团“公司+农户”的做法称为“南方模式”。并要求在“两翼”地区推广这一模式。这一模式是个啥模样,它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学习"论     
胡锦涛总书记就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问题,向全党提出了六条要求,其中第二条,就是“坚持勤奋学习”。此前,党的十六大报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在“全民族素质明显提高”中,明确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大则利于国之前进昌盛,小则利于己之适应时代,更好地处世、立命、成事。##之所以我们要把学习提得如此之高,我想非常重要的一条在于:生活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一个状态:新东西出现太多、发展太快。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是任何人都不想遭遇到的。然而,只要不学习,不接受新东西,那就难免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你要认识你自己□蔡学仪报载:“广东第一贪”——谢鹤亭在交待他的犯罪事实时,沮丧地向检察官感叹道:“我谢鹤亭早知道今天会失去自由,一分钱都不会要,我他妈真混啊……”由此,笔者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古罗马著名的戴尔菲城神庙的一个碑名——“你要认识你自己”。法国...  相似文献   

19.
盛新娣 《探索》2003,(3):54-57
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现实的个人”。这一思想既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继承和综合,又是现实经验的全面深刻的概括和提升。它不仅对“物质”、“实践”等基本范畴在自己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给予重新定位并做出更合理的解释,而且把它们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有机地融为一体,确立了社会历史演化过程中真正存在的“实体”——现实个人;揭示了自有人类以来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内容——处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个人,不断进行着实践活动这一生生不已、运动发展的过程。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现代人的创造性特征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08,(5):1-1
奥运圣火从奥林匹亚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由胡锦涛主席亲手点燃火炬并启动了“和谐之旅”的奥运火炬全球传递。奥运圣火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高象征,传播着“和平、友谊、进步”的理念。正在全球进行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以及13亿中国人民期盼奥运、热爱和平、共建和谐的良好精神风貌。尽管在火炬传递过程中,“藏独”分裂势力进行了干扰破坏,西方一些媒体及政客蓄意诽谤诬蔑,但这都不能影响奥运火炬传递的魅力和全世界人民对北京奥运会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