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传承》2016,(11)
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对高校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和德育效果带来了严峻挑战,媒介素养教育时不我待。高校应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理论水平,开展媒介素养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合理利用媒体工具,理性认知媒体信息,提高媒介素养,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媒介融合时代,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需要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舆情矫正方式建设、舆情应对策略建设、传播艺术思维建设,媒体监管部门需为主流媒体提供舆情引导空间。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平台日益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引导和主流价值观传播的主阵地,社会个体的媒介使用行为与其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通过一项针对珠三角地区6855位青年的问卷调查,研究青年互联网平台使用对其意识形态传播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主流媒体接触在青年互联网平台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态度之间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青年互联网平台使用频率越高,对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态度和接触主流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年接触主流媒体频率越高,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态度越积极。并且,根据不同类型平台的中介效应量,区分了“渠道型”“载体型”和“共同作用型”三种传播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主流媒体对青年意识形态的引导策略:在渠道型模式下主流媒体应保持专业媒体内容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载体型和共同作用型模式下可与平台加强新媒体内容策划,提升青年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仪式感。  相似文献   

4.
方亭 《中国青年研究》2012,(1):68-71,16
日本动漫文化作为中国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国已然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其传播平台主要包括动漫下载论坛、在线网站、讨论帖吧等;传播特征表现为即时性、廉价性、广泛性和交互性。日本动漫的新媒体传播成就以动漫文化产品、衍生产品、游戏产品、主题乐园为核心的优势文化产业。对日本动漫新媒体传播应在网络侵权、青少年伦理观念以及媒介素养的培育、民族文化的世界化等方面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亟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提升官方舆论场统合媒体舆论场与民众舆论场的能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自媒体平台监管,提升国民文化道德素养,营造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考察共青团的微博微信,论述了共青团利用新媒体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即应用社会化媒体策划主题活动,调动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对青少年群体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回应、有效引导;把握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建设"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组建共青团"网军"队伍;借助新媒体推出青少年典型等等。然后对共青团利用新媒体培育青少年价值观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反思,发现其社会化运作不足;共青团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时,角色定位错误;共青团主要依靠体制内动员,群众动员不足。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二是以青年需求为本位;三是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旧价值观的交织与碰撞,必然会出现各类道德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价值观的引导,提高公众道德水平。要引导社会公众从公共道德、市场伦理和权利道德三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使社会公众形成良好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短视频APP的井喷式增长使其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的新宠,短视频信息传播的快速化、参与主体的全民化、传播内容的个性化、输出信息的多元化使其迅速成为青少年娱乐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满足了青少年释放和表达自我的要求、自由平等的诉求、关注认可的渴求、求新求异的追求。因此"短视频热"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交往价值观。为消解"短视频热"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学校应对师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利用短视频提升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家长要培育交往价值观,指导和约束并举;青少年自身应增强审美能力,树立道德自觉意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应做到雅俗共赏,用价值观引领算法机制。  相似文献   

9.
潘娟 《重庆行政》2014,(4):87-89
正新媒体的发展、媒体格局的变革以及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发展,使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给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新形势下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已成为加强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和媒介素养含义的基础上,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内涵,归纳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现状,最后从宏观-环境与制度、中观-媒介素养基石、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媒体呈现出碎片化、生活化、融合化等特征,极大拓展了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深度和广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融入新媒体环境,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要加强群体教育,提升媒介素养;强化主导思维,拓展教育功能;加强媒体监管,控制舆论导向;利用碎片时间,加强权威引导,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创造力关系到国家发展,也关系到青少年成长。对于青少年来说,新媒体的数字化、大容量、易搜索、匿名性、交互性及互动性,在带来发展的挑战的同时,必然会对其创造力的培养带来有益的信息环境。新媒体整体上的异质性对青少年形成了强烈吸引,从发散性思维的四个维度去看,新媒体的兴起给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关乎国家发展,更是有效抵制新媒体的消极作用,推动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主动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从创造志向、创造精神、创造技能三个方面积极运用新媒体,实现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访谈研究将受访者的新媒体情感划分为热恋、依赖、平淡、无奈、厌恶五个类型,认为对新媒体功能的体验促使青年形成相应的情感,青年对新媒体的情感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改变,并进一步指出,青年新媒体情感是存在着差异的,是错综复杂的,是由新媒体与青年的关系决定的,是发展变化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生存方式,了解和掌握青年新媒体情感,才能够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服务和引导青年。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新媒体素养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新媒体素养教育也受到了国内外青少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特别关注。本文在充分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梳理了国内外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就有关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建构及现有研究不足等问题做了归纳和总结,并探讨了未来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家长,对个体、家庭乃至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分析,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有其产生的必然性.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大部分在外界环境的诱惑下产生,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和盲目性,只有从感化他们的内心,措施得当,并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合作,才能预防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在面对公共事件特别是涉警突发事件时,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应该努力做到转变思维,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从传统的应对模式转变到积极主动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树立和维护警方的整体形象上来。本文概括性的说明了新时期媒体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强调了涉警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积极应对媒体的重要意义,同时重点指出了警察应对媒体的建设性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俊 《青年论坛》2009,(4):12-18
网络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色情和网络制作;青少年网络成瘾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青少年网络成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它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人际交往的异化、抽象思维的退化,还导致青少年产生人格障碍。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取加强网络监管、网德建设、信息防范、网站建设,以及净化网络参与途径等措施去预防和控制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去克服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7.
刘辉  王越 《青年论坛》2014,(1):6-11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持续加深,也给人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发展带来尖锐挑战。对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青少年来说,新媒体素养教育已是迫在眉睫。我国新媒体素养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严重滞后于蓬勃发展的各种新媒体,但也有不少有价值的实践。从已有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我国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几种模式,并将其与国外成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相比较,对于构建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策略和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维稳处突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公安机关在开展处突工作的同时,能否科学有效地引导新闻舆论,对于突发事件最终的处置结果乃至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轰动全国的"重庆周克华案",就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的舆论引导策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必须做到现场新闻管理、主动披露信息、统一发布口径、及时反击谣言、充分告知公众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ALEX CHAN 《当代中国》2007,16(53):547-559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yulun daoxiang) became the buzzword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media policy from the 1990s. I illustrate this idea through borrowing the concept of agenda-setting from media studies. Partly, its introduction was a response to the crisis of the propaganda model in the mid-1980s. Recognizing its declining ability to control what people think, the party state shifted its focus from political ideology to social agenda. The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is indirect, flexible and subtle in nature. It allows the state-controlled media to address people's daily concerns. Also, it realizes that responsiveness to public opinion is the key to guiding that opinion effectively. The media need to guide public opinion ‘correctly’, so as to promote political unity, social stability, and boost morale. An argument is advanced that the party state seeks to accomplish attention management through agenda-setting.  相似文献   

20.
张波 《青年论坛》2014,(2):52-55
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深刻的内涵也涉及到了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育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家族”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自然聚合,凝聚起一个“同姓人”的组织群体.传统家族传统中的家规伦理精神,所涉及的不仅是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还有相对应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并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族文化能让青少年认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它所强调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