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桦 《台湾研究》2013,(2):6-10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军事对抗风险降低,但共同面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却有日益升高的趋势。非传统安全合作在两岸关系中的提出不仅是对两岸交流在合作领域的扩展,也试图动摇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国家中心主义立场。对比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合作涉及到两岸的共同利益,将安全价值基点从国家中心逐步转向“多重化”中心,更体现“人的安全”、“社会安全”与“全球安全”的价值取向,要求两岸之间的互动体现人类的普遍安全。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的意义在于使两岸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稳定和有序,使非合作性的两岸集体行动成为可能和现实。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29日,由《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和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出版座谈会暨比较安全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哥本  相似文献   

3.
安全理论可分为传统安全理论、半传统安全理论和非传统安全理论。非传统安全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其安全的指涉对象、主导价值方面与传统安全理论分道扬镳,反对现实主义的国家安全观和军事/政治安全观。同时,非传统安全理论在核心概念与理论逻辑等方面又各不相同,组成了一个多元化、松散性的理论聚合体。但其开放的边界、活跃的思想也正是其力量的源泉,这为今后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似文献   

4.
一、慕尼黑安全会议聚焦亚洲堀起。2012年2月3—5日,第48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召开,吸引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350余名政府要员及各方面的高级别代表,就当今国际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创办于1962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被视为世界最高规格的安全政策论坛和商讨全球综合安全政策的一个重要平台。历届会议都探讨国际总体趋势及最新、最紧迫的热点问题,因此有“国际安全形势的晴雨表”之称。  相似文献   

5.
潘正祥  李勇 《当代世界》2009,(12):63-65
胡锦涛主席2009年6月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指出,经过数年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生机活力日益焕发,维护成员国和平发展权利、促进地区安全稳定、推动互利共赢合作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欧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建设性机制之一。”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合作,使之能够长足进步的动因是什么?本文拟从地缘政治格局、非传统安全、经济利益等方面予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非传统安全议题在各国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均备受关注,非传统安全研究不仅方兴未艾,而且正在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那么,非传统安全研究是如何兴起的?它包含哪些内容?非传统安全研究演进状态如何?西方的非安全研究状况如何?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有哪些理论探索?目前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有哪些不足?如何看待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本刊特约记者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甘均先副教授专访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余潇枫教授长期从事非传统安全理论研究,著有《国际关系伦理学》《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理论、范式与思路》(合著)及《边疆安全学引论》(合著),主编有《非传统安全概论》(第二版)、《中国非传统安全蓝皮书》,译著有《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18-19日,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项目联合 举办了"变化中的东北亚地区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北京大学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来自中国、美 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以及台湾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当前东北亚地区安全面临的主 要问题、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后的东亚战略以及如何推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 泛、深入的讨论。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希雨、日本防卫厅前事务次官秋山昌广、上海合作组织 参赞哈什莫夫先生等在会上做了基调发言。中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战略处处长詹永新参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多层面的,涉及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及非传统安全等等诸多内容,一般来说指传统意义上的周边安全环境,主要指周边政治和军事安全环境。由于中国周边行为体及其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因此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现象。  相似文献   

9.
杨毅 《当代世界》2010,(2):7-10
21世纪头十年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国际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汇,各种战略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分化组合牵动着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动荡与调整。而“9·11”恐怖主义袭击和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战略意外”则加剧和加快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动荡和改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保持总体和平、局部紧张的基本态势,但是各类非传统安全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冲击着国际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里.布赞教授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政治学系琳娜.汉森副教授通力合作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一书,①经由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精心翻译已正式在中国出版。该书对中国学术界的启示,并  相似文献   

12.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非传统安全观。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非传统安全问题没有错,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也正确,但是如果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质,因为这种认识忽略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的另一方面内容,即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没有看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关注和强调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还对各种传统安全问题进行了非传统性思考,形成了一种对传统安全问题的非传统性认识。恰恰是因为后一点,总体国家安全观才不是普通的非传统安全观,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相似文献   

13.
戴明全 《工会博览》2006,(15):42-42
本刊讯(通讯员张利)日前,为配合“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建工集团工会在奥运国家会议中心工程现场,举办了以“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文艺演出。集团“安康杯”竞赛组委会主任、工会主席刘丽臣同总承包二部、项目部有关领导与外施队300余名职工一起观看了演出。  相似文献   

14.
建立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国际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当代世界》2010,(2):54-56
维护海上通道及运输线的安全,需要建立一整套促进国际合作的体制机制。世界各国只有加强相互信任与合作,才能有效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开展海上安全合作正在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推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当代世界》杂志社与各理事、理事单位、编委的合作,扩大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的影响,提升《当代世界》杂志办刊质量,2012年7月26—27日,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当代世界》杂志社与山西省外事办公室在山西省晋城市联合召开了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理事和《当代世界》杂志社理事、编委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6.
非传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间的共识。如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实现合作,实现国家间的共赢,实现国家安全的最大化已成为需要人们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国家权力或许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全球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世界总体稳定,一些地区热点问题降温,但新的热点同时升温。对话与合作依然是大国关系的主流,但大国矛盾和利益冲突明显上升。威胁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蔓延并成为新的安全隐患。国际安全中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亚洲安全面临新挑战,亚信会议肩负新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2012年,随着日韩独岛(竹岛)之争、中日钓鱼岛等领土争端的升级,以及朝鲜成功发射卫星等事件,使这一地区不断出现外交和安全紧张情势。2012年12月14—15日,由浙江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承办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与整合:东北亚和平环境建构——从文化因素与物质力  相似文献   

19.
2022年,俄乌冲突使传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世界的关注焦点;传统与非传统两类安全威胁叠加联动导致地区动荡加剧;核安全与核冲突阴影笼罩世界;大国之间新一轮军备竞赛趋于激烈;中国周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全球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安全形势更显复杂、脆弱、敏感、多变。至暗的时刻孕育新曙光,撕裂的世界期待新弥合。中国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以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力争在变局中控乱局开新局,让人们在变乱的世界中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家安全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元、全球安全治理失灵失衡问题突出,这些使得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更有必要。国家安全能力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实现总体国家安全,基于对国内外战略资源的动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现国家安全的能力。总体来看,国家安全能力主要包括国家安全观念能力、国家安全制度能力、国家安全基础能力和国家安全动员能力等要素。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包括健全国家安全体系,重视国家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促进安全事务的全面统筹与协调以及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科技赋能。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更加迫切。虽然中国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未来还需多措并举,从观念革新、制度保障、战略动员等多方面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