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国宝是哪里人,历来说法不一,除屏南县外,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古田县人,理由是甘国宝出生时,古田和屏南是一个县,他25岁那年,屏南才从古田北部诸乡分置,而他7岁时,就迁居古田长岭村。另一种说法是福州人,理由是他17岁就搬迁到福州三坊七巷的文儒坊,并在那里中武举接着中武进士的。这两种说法不能说都没道理。我想,是否可以这么说,甘国宝生在屏南,长在古田,成才在福州。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是著名的爱国作家,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每到一地,必对该地的风味小吃、美味佳肴饱尝而后快。1936年他来到福州,福州所有的著名的地方特产小吃几乎都被他  相似文献   

3.
穿行古驿道     
那是前几年的事了,跟驴友从宦溪一路前行,终点是连江县的贵安汤岭村。这是一条宋嘉祜三年(1058年)由怀安知县樊纪募资建造的福州北驿道,即大北岭古驿道。遥想当年,不论是进京赶考的书生、到福州城做生意的商人,还是农人樵犬、兵卒猎手,都曾在这条古道上留下脚印。他们南来北往、脚步匆促的情景,早己成为往事。  相似文献   

4.
厦门随想     
不久前去了厦门。老慕跑厦门的次数是比较多的。到福建,福州可以不去,厦门是不能不到的。厦门留给我的印象一直很好。就在十几年前,如果说福州还是个大县城的模样,那时的厦门就非常摩登,使得上海人觉得特别亲近。在老慕眼里,厦门还闪烁着中国近代文明的点点星光。这不仅是指鼓浪屿的座座洋楼,  相似文献   

5.
郑岚 《台声》2009,(1):66-67
在福州郊区通往闽南的路上,有一个台胞近八年耕耘的农业休闲庄园——福建福州旗山爱玉研究中心。大家慕名前去,为的是看望在此创业的台胞简先生和他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东扩序曲     
无论是咀嚼千年古城神韵,还是领略昨日都市风采;无论是充满沧桑怀旧,还是瞩目今日榕城变迁;无论是忆想当年旧貌.还是俯瞰眼下楼市林立……来过榕城的人们不禁感慨万千“福州真美”!  相似文献   

7.
安梓 《文明大观》2001,(9):18-19
背景:1985年伊始,日商土冢本幸司随着日本经济界代表团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多次对中国进行投资环境的考察,北京、上海、大连、福州和厦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几经选择、谈判,1986年6月,他与当时的福州市建工局洽谈,创建了日方出资76%的福州榕东活动房有限公司,由此开始了他在中国整个投资事业的发端。在这家公司.这位日本人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措:他多次向福州市委提出请求,“请派一位共产党书记来‘榕东’!”  相似文献   

8.
雷云,福建省第十届政协委员,自然、率真,他直言不讳自己出生于农村,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白米饭。现在他是福建光明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恩施市梭布垭石林景区有限公司、福建省正大拍卖有限公司和福州东南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问他身家有多少,他幽默地说已能吃上白米饭了。  相似文献   

9.
邓海清,是上海海关现场业务二处的“老海关”。今年59岁,是一位默默无闻干好事,勤勤恳恳为群众的热心人。老邓是个业余木匠,在他干海关工作40年的生涯中,无论是他认识的还是别人介绍来的,也不管是海关的还是关外的,他总是有求必应。帮忙搞装修,少说也有数十户人家。老邓又是个义务理发师,在他所在的街道里弄,只要是休息日,或者里弄组织“学雷锋”活动,他的身影就活跃在为民服务的摊位上,这些年究竟为多少人义务理发,在同一个人身上理过几次发,都是难以计数。  相似文献   

10.
李达章 《台声》2011,(4):66-68
陈舜臣是我的舅舅,按说应该比较了解。但每当被问及他的祖籍时,我始终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很是纠结。他出生在日本,生活在日本,而我的阿公阿嬷是从台湾去的日本。说台湾籍,也对。但用他的话说,“如果继续追溯的话,应该说是福建的福州”,  相似文献   

11.
叶劲光 《台声》2006,(7):52-53
作为福州台泥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余双福,直观感觉就是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形象,名字也很有趣,双倍的幸福,他说他是双胞胎,哥哥叫余双财,一样也很有味道,真体现出前辈的一片苦心,良好的愿望,衷心的祝福。与很多台湾长大的人讲话都会感到对方有一种特别腔调,容易辨认出来,与余双福谈话,还以为他是福建或是江苏某个城市的人,难以看出他是台湾生台湾长、一位地道的台湾人。多次接触,感觉余先生处事比较低调、沉稳,不大喜欢张扬,很少谈自己的情况。他告诉我说,他在台泥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来福州前,担任台泥驻江苏的代表,去年下半年才担任福州台泥…  相似文献   

12.
世界福州人聚会──第三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追记日农美国华人刘文善先生握着系有红绸带的铁铲,在福州西湖畔小坡山,与数位海外赤子一起培植了一棵小榕树。离开时他向小树和附近的大榕树投去深情的一瞥,好像要让乡谊与榕树一样扎根在故土之上,望其长大,万年常青,...  相似文献   

13.
喜欢他的名字刘思我认识和认识我的警察不多,我把他当朋友和他把我当朋友的警察更少,在这不多与更多中有一位,我总想告诉地:我喜欢他的名字。认识他,是八年前的事了。那一年春天,不知是市公安局领导首倡,还是市文联领导主动,反正是两家都情愿,组织作家深入公安战...  相似文献   

14.
《现代领导》2009,(8):10-10
阿勒萨尼2004年6月成为卡塔尔伊斯兰银行董事会成员。2005年4月,他开始担任该银行董事会主席。与此同时,他还是Al Jazeerah Islamic公司以及QInvest的主席。QInvest是卡塔尔第一家从事伊斯兰银行投资的机构,阿勒萨尼参与组织和管理其中的若干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和房地产业务。  相似文献   

15.
在位于福州省府路上的一间会客室里,我们见到了郭成土老厅长。穿着普通衬衫,随和地招呼我们喝茶。早年和他共事过的老部下们都这样形容郭成土:务实、谨慎、随和。如果撇开厅长的光环,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10,(9):31-33
2010年6月18日至24日,由全国妇联主办,福建省妇联、上海市妇联协办的海峡两岸妇女交流活动在福州、厦门、上海举行。这是全国妇联继1993年以来三届海峡两岸妇女交流活动之后,组织的又一次两岸妇女大型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7.
把眼光聚焦于福州这片山海相牵的版图,不难发现五度为都的福州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和风骨。常言道"七遛八遛,不离福州",反映了福州人对家乡故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确,福州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孕育了福州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婚姻习俗作为福州民间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如此的五彩斑斓,一典一式间,男女间的喜乐哀怨、亲家间的礼尚往来、邻里问的插科打诨,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旧时绸缎襟衫上镶缀的彩珠,熠熠生辉,夺人眼目。  相似文献   

18.
安梓 《文明大观》2003,(10):40-41
“这位浙江的客人已经离开福州了,在电话里我只好慢慢地引导他回忆路线。”郑宝华是福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的主任,顺手拈来一个例子,向我介绍着日常他们处理投诉的过程。他和他所领导的这支队伍为维护千千万万的消费者的权益作出了业绩。  相似文献   

19.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出头露面的人是有福的,知道世人一定在瞧着他必须完成的事业,他从头到底干得挺有劲儿。然而有另外一种人更值得尊敬,他默默无闻地躲在暗地里,在漫长的辛苦的日子里无报酬地劳动,得不到光荣也得不到表扬,只有一种思想鼓舞着他的勤劳,他的工作对大众来说是有益的。随着1997年福州成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  相似文献   

20.
<正>刘永业,1909年9月生于三坊七巷名门之家,曾祖母为林则徐长女。刘氏家族是福州现代实业和电气时代的开创者。1933年,刘永业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后,回到福州参与家族实业的创办与发展,先后任公大行会计主任等。1936年,他独资创办金融业"建纪行",任经理兼福州电话公司会计主任等职。1946年,他任众兴实业公司经理兼福州电力公司董事。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