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防 《法制与社会》2013,(26):200-201
如何有效应对涉警网络舆情,是公安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通过陕西"房姐"事件的梳理,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形成规律,以及公安机关在舆情应对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和优化处置模式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薛承飞 《法制与社会》2013,(31):149-149,153
提高涉警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和水平,牢牢掌握舆论引导话语权和主动权,直接关系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公安机关形象,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围绕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产生原因,结合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刘力皲  邓瑶 《法制与社会》2014,(22):135-137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公民利用网络平台表达意见、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逐渐加强,随之而来网络涉警舆情及舆情危机也越来越多。为有效防控和化解舆情危机,湖南长沙市公安机关陆续采取了建立公安门户网站、增强网络信息发布、严密网上监控、强化涉警舆情预警机制等措施,但仍不尽人意。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营造警、媒友好关系,来确保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负面涉警舆情在网上形成、传播、蔓延,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影响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公安队伍的建设,引发涉警舆情危机。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主要具有突发性、聚焦性、破坏性、难控性、偏差性的特点;其内部根源主要在于部分公安人员在执法执勤过程中存在问题、在舆情危机处置上应对不力,外部根源在于危机的产生是网络舆论传播的必然结果、公安机关的执法环境不容乐观、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机构性话语"产生理解上的偏差;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预防涉警舆情危机发生所引入的理念、遵循的原则和建立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马国兰 《法制与社会》2012,(12):164-167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社会变迁步伐加快,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媒体化的传媒时代,各种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的影响愈来愈大。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涉警网络舆情作为一种可以影响大众思维、推动公安工作前进的巨大社会力量,越来越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视,因此,研究如何推动涉警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和化解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芮琪 《法制与社会》2012,(10):282-284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网络涉警舆论与公众获取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安机关公信危机.同时,知情权作为我国公众的一项具有宪法性的权利应被公安机关相关信息公开制度所保障.本文通过对实证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探究公众接受信息因素、公安机关信息公开制度、网络涉舆论特点,来探究公安机关公信危机的原因,为保障公众知情权、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提出时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前涉警案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容易引起网民"群体极化"现象。如不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极易导致网络舆论混乱,这将对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与建立和谐警民关系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对此公安机关应引起足够重视。涉警案件容易发生"群体极化"现象与公安机关自身和网民群体两方面因素有关。要减少网民"群体极化"现象,公安机关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网民理性思考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期发生的网络涉警舆情的案件和国内著名学者的观点研究总结,对网络舆情、网络涉警舆情和网络语境下涉警舆情引导分析研究得出看法。并以长沙市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得出引导网络语境下涉警舆情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更为便捷,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网络舆情问题逐渐呈现。文章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从涉警网络舆情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工作的影响;从监测对象、监测的技术手段和监测的组织流程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涉警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的基本内容,并针对监测机制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为公安部门正确应对网络舆情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医院的安全稳定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安全稳定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警医联动机制处置医患矛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公安机关角度出发,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提出了警医联动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促进我国当前警医联动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确保医院、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劲青 《政法学刊》2011,28(2):86-89
随着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涉警舆情也大量增加,既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公安行政与执法带来了新挑战。应吸取凤凰"9·4案件"教训,警察应顺势而为,掌握涉警舆情应对主动权,以塑造警察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政法学刊》2017,(4):122-128
公安执法中涉及的经济纠纷有两大类,一是因物权引起的纠纷,又分为物权归属清楚的纠纷和物权归属有争议的纠纷;二是因债权引起的纠纷,又分为涉债务人财物的纠纷和涉第三人财物的纠纷。纠纷的类型不同,公安机关处置时采取的措施应有区别。我国应构建公民自力救济制度,因物权、债权等原权利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边界。公安机关处置经济纠纷,主要应采取行政调解、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对纠纷关系明确、具有急迫性的纠纷,也可以采用强制性手段辅助人民法院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世界警察》2023,(11):12-12
公安机关针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始终紧盯不放,在持续开展多轮次打击行动,坚决铲除诈骗窝点、依法缉捕涉诈人员的基础上,近日,云南普洱公安机关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边境警务执法合作,抓获2349名中国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并移交我方。这是开展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以来,单次移交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网上在逃人员111名。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云南公安机关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不断加强边境警务合作,持续通报最新研判的诈骗窝点和人员线索,并于近日密集开展抓捕行动,一大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北省保康县公安局狠抓反腐倡廉和队伍建设,在全局深入开展队伍“零发案”争创活动,并紧紧依靠群众,建立健全了以特邀警风警纪监督员、涉警信访信息员、兼职警务督察员为主体的干部队伍监督管理体系,使全县公安机关的违纪违法案件数量和被投诉的数量连年下降。近三年来  相似文献   

15.
组建公路巡逻民警队是逐步实现一警多能,提高公安机关处置治安、刑事案件快速反应能力的重大举措,是公安工作的一项新改革。笔者对湛江的巡逻民警队进行了调查,认为巡逻民警队有强大的战斗力,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相似文献   

16.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宣传公安工作、树立警察良好形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少数媒体关于涉警信息的大肆炒作和负面报道却严重影响了警察形象塑造。公安机关在进行警务危机公关时,对媒体要因势利导,既要主动应对、有效沟通,又要建立预警机制和长效机制,从而塑造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知网(CNKI)自2009年以来收录的189篇期刊为研究对象,在国内涉警舆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Excel、Citespace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涉警舆情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现研究不足,为相关研究指明方向,促进涉警舆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及时追赃挽损的压力驱使公安机关积极冻结涉案资金。公安机关的积极冻结带来双重问题:一是资金冻结扩大化;二是冻结资金处置无力化。前者源于公安机关资金冻结条件的宽泛性、冻结措施的扩张性与冻结权力的自控性;后者表现为公安机关的保守解冻与谨慎返还,以及冻结资金既不能解冻返还又不能随案移送司法机关处置的疲于续冻。公安机关既要积极冻结涉案资金,又要有效处置冻结资金。两者遵循不同的运行机制,需要采取阶段化的制度构造。在效率机制驱动下的资金冻结阶段,公安机关应当积极冻结涉案资金,但刑事司法需要通过制度优化限制冻结扩大化;在利益衡平机制驱动下的冻结资金处置阶段,刑事司法应当在相关条件、程序、救济措施等方面,优化公安机关对冻结资金的解冻、返还制度。当然,对于公安机关依旧不能解冻返还也不能随案移送司法机关处置的冻结资金,刑事司法或许可以通过改造后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进行公正、公平的处置。  相似文献   

19.
在处置涉检网络舆情工作中,丰县检察院从强化自身建设入手,提高认识,完善机制,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念,克服“瞒、慢、蛮”的工作弊端,做好涉检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发现和引导处置工作,成功疏导了3起可能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进一步提高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网络频见一线民警因现场执法中控制带离技术的不规范案例,既使民警本身和当事人受到伤害,也容易引发涉警舆论风波。本工作室对治安、刑侦、派出所、交警、巡特警的一线战友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350份有效问卷,汇总得出:一是暴力抗法问题突出,受访者曾遭遇暴力抗法的比例高达84%;二是受伤情况普遍存在,导致轻微伤的比例高达25.6%;三是对抗特征明显,约90%的冲突类警情处置和抓捕行动都是从站立开始到地面结束。为此,本文从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控工作室研究巴西柔术并对其控制技术引入警察防卫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