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强化法制意识 ,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 ,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 ,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这一治国方略已庄严地写入我国宪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 ,都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在行政法制建设日趋完善、广大群众法律观念逐渐增强的今天 ,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 ,随时都有被诉为被告 ,并被判撤销行政行为 ,甚至给予赔偿的可能。因此 ,依法行政应该成为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但是 ,目前政…  相似文献   

2.
莫于川 《人民论坛》2011,(10):17-20
当前,我国推进依法行政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通过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来加强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从而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形下,大力推动法文化革新和制度创新,帮助行政公务人员牢固树立现代法治观念,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成为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推进依法行政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通过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来加强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从而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形下,大力推动法文化革新和制度创新,帮助行政公务人员牢固树立现代法治观念,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成为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义。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党和政府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公平正义被视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各项重大决策的出发点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在现实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途径有多种,而依法行政则是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因为依法行政是法治精神的应有之义,依法行政蕴含着促进公平正义的内在特质,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互动关联,政府通过行政立法确认公平正义,通过行政执法实现公平正义,通过行政程序规范和行政救济保障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场引人注目的官司。原告:周口市郸城县城关镇政府;被告:周口市政府。2006年8月28日这一天,郸城县城关镇政府因土地使用权争议状告周口市政府的官司如期开庭,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这样的官司在国内尚属首次。行政机关下级应该服从上级,这是行政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可是现在,下级政府告上级政府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而郸城县城关镇政府敢于诉诸法律解决它与上级政府争议的行为,确实表现出相当的政治勇气。正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彭宗超说:“不管这个案子结果如何,这个事件本身就预示着我们的基层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有了了不起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最重要的内容,这一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如何理解依法行政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的封建专制的历史很长,因此社会成员甚至一部分立法者的头脑中,以行政为中心、行政权力无限、政府天然正确等观念根深蒂固。这些观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习惯做法,对于依法治国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正式实施的价格法在给政府权力以恰当的调整和控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对于今后的立法和执法都具有深  相似文献   

7.
2003年,政府加快了依法行政的步伐,国务院先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5件法律议案,制定公布了28件行政法规。"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如今,对此的认同越来越强烈地体现在政府行政过程中。不争的事实是,依法行政不仅提高了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还提升了在民众心目中的强势地位,谁在这方面做得好、做到了位,谁的工作就主动,就会受到群众的欢迎和爱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已成为各级政府的行政指南。  相似文献   

8.
孙迎春 《北京观察》2016,(12):36-37
正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以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探索路径,而推行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全面提升政府整体治理能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  相似文献   

9.
近日拜读《从县长出庭看依法行政》一文,该文提及在一起涉及行政许可的行政诉讼案件中,作为被告代表人的江苏省海安县县长亲自出庭,与作为原告的该县居民面对面接受庭审。据透露,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已成为该县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此主张,笔者不敢苟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的规定,可见行政首长不亲自出庭而委托政府的其他人员乃至非政府的人员出庭应诉,并不违法;其次,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表面上看似乎可以反映出其对行政诉讼案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是依法行政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监督方式之一。随着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被告行政主体败诉的情况已成常态,而对败诉被告适用容错问责机制的效果却无法达到该制度设计之初的本意,这就容易造成对被告或其他行政主体的威慑力不足甚至空缺,仅对被告适用内部的问责机制已不能适应依法行政的现实要求。因此,对被告适用容错问责机制必须要制度明确、结果公开,要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社会公众监督,让容错问责机制产生一定的威慑力,以此来增强行政主体的公信力和民众对其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信服度。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既反映出法律制度的完善,更是推动一种理念的转变,向社会释放出依法行政的坚定信心。在颁布实施23年后,行政诉讼法迎来了首次修改,而修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克服行政诉讼立案难这一顽疾"。行政诉讼面临‘三难’,最突出的就是立案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时表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产生纠纷,行政机关不愿当被告,法  相似文献   

12.
破解政府执行力短板之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任何一个政府来说,执行力就是生命力;对于不同地区的政府来说。执行力就是竞争力。而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则是党的执政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可见,提高政府执行力,兹事体大。那么,面对政府执行力难题,该如何破解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思路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3.
几位人大代表谈如何有效监督政府时说,应该使政府权力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这个观点非常新颖,耐人寻味。的确,只有当权力成为一种负担、一种责任、一副千斤重担,而不是荣耀、地位、身份、金钱的象征时,官员才会有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才能立党为公而不是立党为私,执政为民而不是执政为己。而达到这种效果和境界则需要监督的有效。监督是鞭策政府依法行政、阳光行政的“催化剂”,是敦促官员勤奋工作的“清醒剂”、“兴奋剂”。央视记者敬一丹坦言,《焦点访谈》2003年对问题的揭露和曝光比上年度减少了近30%。因为阻力…  相似文献   

14.
王晶冉 《前沿》2007,(4):144-146
依法行政是法治理念对现代政府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而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保障。但我国目前在行政监督方面却存在着事前“漏监督”,事中“虚监督”及事后“软监督”等问题。本文仅以行政机关的角度出发,从行政监督的流程入手,探讨如何构建全程行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依法行政,用法制的要求来规范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真正做到“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急迫的课题。近年来,围绕把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市的核心来抓,我市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方面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措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从深化认识抓起,注重在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上下功夫首先是深化领导的依法行政意识。实行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市政府首先从自己做起,市政府一班人带头学法,用法,对一些与行政管理联系较…  相似文献   

16.
依法行政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行政涉及许多实际问题:主要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探索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等。最终归结为如何建设法治政府的问题,而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所在是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2月25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发表重要讲话。李鹏指出,依法治国是从人治到法治的伟大变革,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是执法。"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他说,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轨道。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行政,要用公仆的赤诚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浮夸作风。凡是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行为,都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防止滥用职权。  相似文献   

18.
民告官,这个在封建时代被视为“自找罪受”的“叛逆”举动,在今天的法治社会中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当政府成为被告时,庭审中却常常是只见“民”不见“官”。如何破解“告官不见官”的难题?浙江省一些地方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9.
陈洪波 《政策》2008,(10):42-44
2008年5月12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国务院继2004年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后,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而作出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国务院为进一步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所专门发布的第一个决定,它表明了国务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坚定决心。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决定》,对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和保障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闹大"是民众社会抗争的常见策略,而"化小"则是地方政府与之博弈的常用方法,是由非制度化公众参与引发的策略性政府回应。二者虽然在形式上是对抗博弈,但实质上是合作博弈,最终可能演化为官民之间心照不宣的安排。"闹大"与"化小"是转型期公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治理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的社会治理能力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在网络时代,政务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公众"闹大"的惯用工具,而地方政府回应中的利益补偿则是"化小"的重要手段。从博弈本质看,"网络闹大"主要围绕问题展开,是权力约束条件下民众对政策议程设置权的争夺;"舆情化小"则主要围绕网络舆情的降温展开,是地方政府在能力约束下对治理压力的规避。从博弈过程看,民众如何将舆论发展为网络舆情进而吸引政府注意力、地方政府如何应对来自舆论和上级的双重压力、"双弱"格局下民众和地方政府如何实现妥协与合作构成了政务网络舆情回应中官民博弈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