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社区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文明的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棗城市社区犯罪。本文界定了城市社区犯罪的概念,从城市社区人口与犯罪、城市社区环境与犯罪、城市社区文化与犯罪、城市社区组织结构与犯罪、城市社区社会控制与犯罪五个方面研究城市社区与犯罪的关系,以期为控制和预防城市社区犯罪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个体仇视、报复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的恶性犯罪,具有犯罪成员的个体性和低层次性、犯罪起因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手段的极端性、犯罪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及犯罪后果的恐怖性等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是该类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弱势群体为该类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人格缺陷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的漏洞为该类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应建构由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的宏观预防与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在给城市的经济、教育、就业等注入活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都市社区大量涌现。城市生活中,社区既是人们交流、活动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同时也是矛盾和犯罪的集中区域。公安机关为有效治理社区犯罪,构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创新社区警务改革,完善社区犯罪防控制度。以犯罪热点分析及驱动因子为基础的研究,有助于辅助公安机关在宏观上合理掌控犯罪规律,科学配置警力,提高社区警务实战效能。  相似文献   

4.
“虚拟”社区是实体社区的数字化存在,具有与真实社区同源异体的特征。“虚拟”社区因承载功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类型。“虚拟”社区蕴藏有犯罪防控所需的文化认同、情报信息、组织动员等资源性价值,也具有情报搜集、组织动员、警情通报、邻里守望等功能价值。提高“虚拟”社区犯罪防控价值的认识,搭建“虚拟”社区犯罪防控应用平台,创新“虚拟”社区犯罪防控新技术,培养“虚拟”社区犯罪防控力量,建构双向互动的工作模式,是“虚拟”社区犯罪防控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堪忧。文章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基础上,从预防与矫正的角度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应采取的模式。建议制定《社区矫正法》,设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专章;成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机构;组建专业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队伍,建立有效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是社区发展的普遍趋势。建立基于社区信息化的犯罪防控机制有利于拓宽犯罪防控的信息来源和探索犯罪防控的社会资源利用模式,创新新时期犯罪防控方法。新型犯罪防控机制建构必须针对信息化社区服务管理智能化、社区资源数字化、社区组织网络化、社区参与虚拟化、"虚拟"社区真实化的基本特征,建构社区治安信息服务中心、社区与警务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推动虚拟社区在犯罪防控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有效利用建筑环境,来减弱人们对犯罪引发的恐惧感及降低犯罪发生的概率,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CPTED理论为新疆社区警务反恐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导方法。通过对CPTED理论的应用,一是在新疆社区警务反恐工作中加大社区自然监督范围,提高社区自然监督效率;二是划定社区责任区域,增强居民的领域感;三是增强社区入口控制,加固社区重点目标;四是推行地方保养策略,维护社区居住环境;五是丰富社区人文环境,增强居民社区意识等手段,最终达到减少暴恐活动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犯罪根据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企业家犯罪和民营企业家犯罪两类。企业家犯罪具有很强的"生态性",即其特征和表现与所处社会生态环境高度相关。"抑商情结"是两类企业家犯罪差别的精神基础;两类企业在社会资源分配体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是其企业家犯罪差别的物质基础;两类企业家与企业本身的利益关系不同是其犯罪差别的动力基础;两类企业家的不同属性是其犯罪差别的个体性基础;而刑法干预在经济领域的泛化则是两类企业家犯罪差别的法律基础。为企业家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应对企业家犯罪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目的是社区矫正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关于社区矫正的目的存在着综合论、剥夺犯罪能力论、改造论、行刑目的论、三元目的论等观点。不同的社区矫正工作者,依据不同的观点和学说,对社区矫正的目的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社区矫正的浅表层次目的是以报应主义为基础,实现刑罚目的的惩罚性;中层次目的是预防犯罪,通过对矫正对象的矫正,实现矫正对象心理与行为的改变,成为回归社会的守法公民;深层次目的是实现恢复性司法所要求实现的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缅陆地边境线山水相连,农耕互邻,丰富的边境贸易伴随着边境地区易发、多发的边民犯罪问题。云南临沧市边民犯罪呈现出走私类犯罪呈下降态势;毒品类犯罪急剧下降并出现拐点,将会转变呈现反弹;妨害国边境管理类犯罪创历史新高,且规避法律惩处明显;“三非”类案件不断下降将有反弹风险;跨境赌博类犯罪上升趋势得到逆转,持续低位波动。根据边民犯罪的特点和成因,从国家安全、经济文化、边民需求、跨境民族历史渊源等各方面提出边民犯罪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疆地区的青少年在犯罪类型特征与趋势上表现为以侵财型犯罪、涉性犯罪为主的特点;在犯罪总体特征与趋势上表现为低龄化、少女犯罪日益突出的特点。北疆地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是青少年犯罪的经济诱因;社会联系纽带弱化是青少年犯罪的人文诱因;公民道德建设的缺失是青少年犯罪的精神诱因;社区预防和矫正机制与司法运作衔接不畅是青少年犯罪的制度诱因。  相似文献   

12.
高空抛物犯罪是近年来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从我国高空抛物犯罪案件刑事判决书的情况来看,当前高空抛物犯罪呈现以居民住宅为主要犯罪空间、楼层高度集中在3至7楼、犯罪人年龄属于中年时期、犯罪人男性远远多于女性、犯罪人为无业人员的比重相对较高、文化水平多为初中以下等特点。诱发高空抛物犯罪的原因既有贪图方便的个人倾向性、个人消极情绪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等个人因素,也有不适当的家庭互动、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以及社区监督作用的减弱等家庭与社会因素。预防高空抛物犯罪需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民个人素养;强化自我调节,完善心理疏导途径;完善社会控制,健全纠纷解决机制;发挥群体力量,提升社区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社区研究范式,阐释社区与犯罪、犯罪防控之间的关系,并反思传统的社区犯罪防控理念的误区与缺陷,在成都统筹城乡的背景下论述和重构社区犯罪防控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为全国反恐怖工作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法律保障。社区反恐就是以维护社区安全和群众生活稳定、解决社区治安问题和减少犯罪为根本目标,以社区群众为防范恐怖犯罪的主要力量,以基础信息摸排、情报先行、先发制敌为基本原则;以重点人管控、重点部位管理、风险评估等机制构建;打防控相结合、以防控为主,及时关注社区并以去宗教极端化为重点,构建全民反恐的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15.
控制和预防犯罪是社区警务的主要工作目标。在社区警务中开展犯罪预防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社区警务中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是三类易犯罪群体和三种易犯罪地域。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急剧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在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繁荣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社会问题。除了关乎民生的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问题外,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对治安状况和城市犯罪的严重程度极其关注。城市犯罪历来是我国社会治安形势的晴雨表,诸如:侵财犯罪居高不下;网络犯罪猛增;涉众型犯罪、暴恐犯罪社会危害严重;职务犯罪立案数持续增长,且大案要案屡创新高;城市社区边缘青少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仍然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药品犯罪和环境污染犯罪问题增长明显等。这些城市犯罪问题,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城市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需要不断更新犯罪治理理念,围绕城市犯罪中若干热点问题,创新犯罪预防和治理的机制和方法,有效遏制犯罪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建立合理有效的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首先应合理定位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的价值。本文认为,应把公益劳动作为假释类、缓刑类社区服刑人员的刑事义务。公益劳动的刑事义务以其补偿犯罪行为对社会、社区的危害及矫正犯罪人、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为合理根据。应以社区矫正公益劳动价值定位为指导,探索构建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进而实现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几个方面。构建合格的矫正环境是社区矫正工作得以实质性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江西省在社区环境上存在基层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力资源匮乏、社区功能缺失的现状;家庭环境中不完整家庭、“留守孩”家庭较多现象也给矫正带来了不利影响;教育环境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法律环境在具体的法规建设上仍是空白,社会群众的法律认识也存在误区。加强社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试学”机制等是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环境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浅议社区警务中的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和预防犯罪是社区警务的主要工作目标。在社区警务中开展犯罪预防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社区警务中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是三类易犯罪群体和三种易犯罪地域。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少年犯罪形势中,帮伙犯罪尤为突出。应当加强对少年帮伙犯罪的研究,通过向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支持、以立法形式明确教师惩戒权、整治文化环境中的暴力资讯、加强社区内娱乐场所的管理、阻断帮派对社区和校园的入侵以及转化未成年人脱离不良帮伙等措施,有效预防少年帮伙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