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济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二世曾在此建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县.如今,境内文物古迹遗址和旅游景点遍布: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黄河小浪底融黄河三峡、小浪底水库和西霞院水利枢纽工程于一线,烟波浩渺,壮丽秀美,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这里有集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和温泉疗养于一体的五龙口景区;济渎庙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在这片美丽的山川土地上,"愚公移山"、"黄帝祭天"、"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中华民族的历史童话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其中,"愚公移山"更是升华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2.
《人大建设》2013,(4):58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1461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1988年撤县建市,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47个扩权县(市)和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这里是夏朝的建都地、中国钧瓷的唯一产地和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荣获并保持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5,(23)
<正>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这里古为交通要冲,因历史上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夏属豫州之域,汉初置都,元代设府,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誉。全市辖八县一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是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5,(21)
<正>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这里古为交通要冲,因历史上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夏属豫州之域,汉初置郡,元代设府,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誉。全市辖八县一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是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竞争力金融服务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相似文献   

5.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据传,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1900多年,道教在这里也就延续了1900余年。天师府,亦名“太真人府”也叫“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的地方,不仅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和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办公衙门”,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对海外道徒授的宫观。天师府位于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上清千年古镇,是我国现存的封建王朝大府第之一,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被誉予“道教祖庭”名扬海内外,被列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8)
正无为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自隋朝皇元年始设无城镇,已有1400余年历史。唐武德三年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县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七年废开城、扶阳县,改巢州为巢县,无为镇属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置无为军,领  相似文献   

7.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卫河之畔,古称黎阳,西汉置县。这里物阜源丰,阡陌生金,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小麦原种生产基地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40万亩以上,连续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浚县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郧阳地区境内,北通秦岭,南接巴山,东连襄樊,西靠十堰,面临浩瀚无际的丹江水库,背依风光如画的神农架林区,方圆八百华里。早在周康王时,这里就是宗教活动场所。秦汉以后郡县,皆以武当为名,东汉末期道教诞生以后武当山更被尊为道教仙山。千余年间,历代皇帝封上加封,被尊为“五岳之冠”,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之誉。武当山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里高峰栉比,层  相似文献   

9.
<正> "凤翥龙蟠耸碧峰,剡溪缭绕旧虞封。低徊野渡秦时日,出没斜阳舜庙钟"。这是古人称赞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的上虞而作。在历史的巨轮迈步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股以"争做文明上虞人、共建文明上虞城"为主题的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热潮正在娥江两岸普遍兴起,上虞这座有着2200余年置县历史的古城因此而拥有了更为强劲的活力之源,这颗浙东唐诗之路上的璀灿明珠也因此拥有了一个更为文明的城市之魂。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21,(4)
正吕洞宾(799—?),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亦称吕真人、吕祖,据说是河中永乐县(今属山西芮城)人。中国道教史上地位显赫的人物,千百年来数不清的传说,使他成了妇孺皆知的神仙。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  相似文献   

11.
<正>宁海历史悠久,自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建县,已有1700余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0座古戏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戏剧"宁海平调"、民俗"宁海+里红妆婚俗"、民间美术"宁波泥全彩漆"、民俗"前童元宵行会"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前童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许家山村、龙宫村是宁波市仅有的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许家山、龙宫、清潭、西岙、东岙、梅枝田、力洋等7个村先后入选第一、  相似文献   

12.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这晨地理位置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千峰叠翠,万壑奔流,身临其境,如在画中;这里土苗儿女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这里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有全国最大的千年古银杏树,有被国际生物界称为奇迹的珙桐群落;这里农副产品种多质优,有被誉为"柑桔王"的"宣恩早"蜜桔,有全国四大名腿之一的宣恩火腿,还有湖北四大特色水果之一的"贡水白柚"…… 改革开放以来,宣恩举全县之力,聚万民之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洞开山门,走出深闺,在大山中一步步崛起,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面对新世纪,宣恩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特色立县、水电强县、民营富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力挺进。  相似文献   

13.
岩岩竞秀     
正茶叶是福建的一张名片。我庆幸自己是福建人,缘分让我在2005年筹备创办了《海峡茶道》(现改《茶道》)杂志,也因此有幸爱上了武夷岩茶,现在想来这还真是件幸福的烦恼。武夷山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300多种,而在民国时期,著名的茶叶专家林馥泉搜集到的慧苑岩茶树花名都有:素心兰、瓜子金、正太阳等830余名。要喝懂每个品种,真是极为困难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吴美香  周加林 《今日浙江》2009,(20):F0002-F0002,I0001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设县的25年里,景宁实现了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排位的迅速提升;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景宁畲族文化绚丽多姿;作为农村小水电之乡,景宁已建成小水电站151座;作为香菇之乡,景宁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景宁还被冠以“茶叶之乡”、“生态之乡”、“廊桥之乡”等美誉。  相似文献   

15.
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东麓,座落着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山区古镇,它就是被称为"楚天明星"的谷城县石花镇。在这个6万多人口的古镇上,荟萃了全国、省、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110人。他们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他们似群星闪烁,辉映着石花大地。  相似文献   

16.
"以武而鸣于天下",史有"首善之县"之称的武鸣历史悠久,是壮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国壮语以武鸣壮话为标准音,壮族文化源远流长,每年举办的"三月三"歌圩活动已成为武鸣县的民族文化品牌。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风土人情、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发展条件,让武鸣成为广西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等。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紫阳县公安局连续8年保持命案全破;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占破案总数的45.2%;两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46名;2012年在"三大战役"中破案追逃36起。2012年以来,陕西省紫阳县公安局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工作理念,紧抓"采集、录入、应用"三大环节,突出"建设投入、运行管理、实战效能"三个重点,切实将信息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色,汉水风光,漫步紫阳,群山披绿,眼前片片茶海苍翠欲滴,工厂内,阵阵茶香沁人心脾,茶林中,漫山茶农穿梭如织,市场上,络绎不绝的人流展示着茶市的兴旺……采茶忙、制茶忙、卖茶忙,好一派欣欣向荣的茶景象!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的紫阳县,近年来,将茶产业做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首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外展开的"品牌"强势推进,使得"紫阳富硒茶"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紫阳富硒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产业化效益实现快速增长,茶叶综合收入较"十五"末分别增长了98.2%、300%、500%,2011年达6.3亿元以上!10万茶农因茶致富。  相似文献   

19.
龙虎山纪游     
我国东南的江西省贵溪县有一座富有神奇色彩的龙虎山。这里景色秀丽,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一千八百年前汉末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创建道教的胜迹,而且还发现不少已有两千年历史的神秘岩墓。从江西去福建的铁路过龙虎山侧,在车上可见群山之上被喻为龙与虎的两峰对峙着;龙山蜿蜓蜷曲,虎山挺拔崛起,山势如龙腾虎跃而得名龙虎山。据史书记载,当年张道陵(张天师,三四——一五六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最後才选定雄奇的龙虎山修炼神丹三十六年,创建道教,从学者上千人。以後他带弟子去四川,而第四代天师继位後,又回到龙虎山,直到第六十三代。在历代王朝的支持下,道教得到迅速发展,从唐代(六一八——九○七年)以来先後在此建起七十  相似文献   

20.
正"这里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党委、政府战胜恶劣环境,推动当地发展的气魄。"第一次来到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广州日报》记者林秀珩如此感慨。今年10月下旬,大化将迎30周年县庆。9月3-6日,"县庆30年喜看新变化"——粤桂媒体走进大化采访活动举行,来自广东、广西两地的50家主流媒体、60余名记者走进大化,感受大化30年的变迁。资源之变:七百弄成为致富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