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航 《当代思潮》2012,(4):126-128
龙潜水,虎匿林,藏獒不躲不避,它威严自尊神圣不可侵犯,鬼神犹有不艮;它独具纯阳之性神情难以捉摸,透着神秘莫测的力量与奇特的能量场,让人敬而爱之。它形象奇异龙韵狮吼、不巧饰不张狂、尽忠尽职不离不弃、富于奉献与牺牲精神,它用宝贵的生命与一生的忠诚演绎了深沉无言的爱。  相似文献   

2.
张有才 《求索》2012,(3):101-103
黑格尔认为,爱是自然形式的伦理,是两个人在彼此身上得到承认并发现自己,与对方合为一体,这就要求爱慕者双方抛弃自我独立性;而婚姻则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这给当代中国社会的爱情婚姻的启示在于,爱是一种牺牲和舍弃,爱只有在抛舍中才能取回自身,而婚姻不应该为激情所破坏,应用婚姻伦理的、精神的方面来消除那些不稳定的感觉和任性以维护婚姻的稳定。因此,爱从步入婚姻的那一刻起就不应再是任性之爱,而应升华为伦理性之爱,并最终积淀为亲情之爱,"爱"只有在爱情、婚姻与家庭中不断运动和升华才能圆满自身。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饱含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决维护祖国尊严。我们怎能忘记,拉萨发生的"3.14"打砸烧抢严重暴力事件;我们怎能忘记,一贯宣扬民主客观的西方媒体,刻意歪曲事实,诋毁中国名誉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4.
《礼记》丧祭之礼所意涵的"追养继孝"思想可概括为"丧孝"、"祭孝"两层要义。"丧孝"即"服丧尽孝",核心要领就是"事死如生",它意在强调一种"生"与"死"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不仅在于送丧仪式场景之如父母生时那般惟妙惟肖(形式统一性),更在于对双亲的诚敬之情始终不改(内在统一性);"祭孝"即"祭祖尽孝",孝子通过诚心斋戒全身心投入祭祀仪式之中,借助想象力量与逝者产生超时空的情感互动,以此来祭奠祖先,追思往事,内心铭记祖辈德行与教诲,并努力践行使之成为薪火相传的精神信念。这种通过丧祭之礼所呈现出来的"追养继孝"思想有着更深层次的寓意,它深刻体现着儒家在礼学精神、伦理教化、终极关怀等方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以爱的名义     
山东,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而"仁、义、礼、智、信"应是其要义所在,"仁"为其首。何谓"仁"?孔子曰:"仁者,爱人。"于是,以爱的名义,我们就看到了今日齐鲁大地扶残助残的崭新气象;以爱的名义,我们就读到了无数个为残疾人服务的感人故事;以爱的名义,我们就正在无限地接近于"仁"。  相似文献   

6.
姜秀花 《中国妇运》2014,(11):43-43
姜彩霞20余年义无反顾照顾瘫痪丈夫的故事,平凡而感人。说它平凡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并不稀奇;说它感人是因为它是一个缩影,映衬着中华民族崇尚的和合之美和乐生精神,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女性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勇担重任的精神品质。即便是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她们依然可以用爱和担当缔造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个体对国家、民族之爱和文化认同的情感表达,更是国家、民族的先进政治和优秀文化对个体内在情感、价值理性深层激发之后的自觉之爱。但是,有一种"爱国",它过于偏重情感而忽视理性约束和制约作用,属于直观的非理性民粹式爱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体的狭隘化、行为的极端化、情绪的媒体化。当代青年在表达爱国情感时,容易沦为非理性民粹式爱国的主体。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解决好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矛盾的问题,用理性主义对非理性民粹式爱国行为进行约束和提升,使之成为理性爱国,从而使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正是什么让爱因斯坦做出超越古今的科学发现?是什么让布鲁诺活活被烧死也不改口?又是什么让陈寅恪毕生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之坚守?一言以蔽之,是对真理的坚持,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一代大哲罗素也自认为"追求真知"是支配他一生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感情之一。与利益无涉,也无关文化差异,"爱真理"似乎是一切知识分子独有的精神追求,乃至于德国哲学名宿费希特自豪地宣称: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这一文化精神的实现以"和而不同"为价值原则,以"知行合一"为实践路径,以"礼"、"义"之用为实践规范.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这一文化精神实现的核心机理.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的"初心",就是当年他在浙江提出的红船精神的延伸。"红船精神"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精神追求和实践价值。红船精神是党的初心的首次表述,红船精神是我们党一路走来的精神之源,我们要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  相似文献   

11.
传统熟人社会中的道德主要是一种调节、维系私人间关系的道德,这种道德侧重于从积极的角度要求行为者为特定的对象去"做"点什么,以帮助、成就、满足对方,即它主要措意于处于特定私人关系中之人们彼此之间的"义务"。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我们需要强化调节陌生人之间关系以确立基本公共生活秩序的公德意识和素养。公德首先并主要从消极的角度来规范、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其所主要措意的,是对人们不受别人干扰之"权利"的尊重。调节私人间关系的道德可以通过正面示范来建设,而强调"不能够做什么"的公德意识只能更多地依赖于树立"反面教材"来培育。公德所要确立的是公共生活之基本秩序的底线,而真正有生机有活力、能增进公共福祉的公共生活,则依赖于社会成员更积极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2.
每逢节假日,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出现不文明行为,总会在国内引来热议。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意识到在公共场所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中国式陋习”之病。不过讨论这类不文明行为时,有一种观点我一直不以为然,就是动辄将其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公共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读书人从小在私塾中诵读四书五经,而一般民众则通过家庭教育和宗族村庄的各种公共活动,形成自己的公共意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这个论断是准确的。“礼”并不仅指礼仪,它还包括宗教、法律、道德、文化、风俗等一切价值与规范。  相似文献   

13.
吕岱  ;王成伟 《重庆行政》2014,(3):101-103
正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巴渝山水孕育出了质朴浓烈而又瑰丽多姿的文化艺术作品。集中体现古代巴人龙蛇崇拜和尚战精神的《巴渝舞》,可以看作是今天在重庆地区广泛流传的"龙舞"的最早的血脉起源。铜梁龙舞以其浓烈的个性、夸张的表现和发自内心的审美体验,而成为传承巴渝文化艺术精神的"心灵象征"和精品之作。徐复观先生言:"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三大支柱。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人间的性格,是现  相似文献   

14.
关学是宋明理学中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学术流派。尽管在关学的流变传承中学者们的学术观点屡有变化,但在学术思想和学风方面却体现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和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关学的精神特质表现为:"经世致用,笃行践履"的务实精神;"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和合精神;"学古力行,笃志好礼"的道德实践精神;"关注生民,以天下为念"的爱国精神;刚毅不屈,不畏艰苦的进取精神。关学的精神特质是鲜活的,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上海支部生活》2007,(8):47-47
艰苦奋斗、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对前两者比较熟悉,而对士兵委员会却知之不多。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之际,我们整理了士兵委员会的一些资料,以加深认识它的重要意义,发挥它对今天民主监督制度建设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蔡建军 《前进》2014,(5):59-60
<正>"雾霾"成为"两会"最热的词汇之一,人们深受其害,总盼着把它消灭干净。殊不知,"精神雾霾",如果不及时驱除,危害更大。作为"高危职业"的党员领导干部,防止"精神雾霾",既是"防病"之策,更是政治韬略。应该看到,一些官员之所以滑向违法犯罪的泥潭,大都是忽视了心灵滋养与思想改造,以致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精神雾霾"。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  相似文献   

17.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开篇和奠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精神动力。我们要牢记这一永恒的思想丰碑,将弘扬"红船精神"与新的时代要求相契合、与新的实践目标相适应,继续发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制度根柢;继续强化"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牢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仰之基;继续秉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荀子上承儒家传统孝道思想而结合自己思想中的性恶论、礼论、乐论等基本理论架构,形成了与孔、孟皆能契接得上而又自成体系的孝道观。以"人道有辨"力图缓解性恶论与孝观念之间的内在张力。因其特重礼乐而有礼以养欲、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的孝道观。因其特重"统类"内在思理而有"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的从义从道、通权达变的孝道观。荀子的孝道观对于我们弘扬优秀的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耍龙灯     
《台声》2015,(4)
<正>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宋代吴自牧著的《梦粱录》中记载: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仅供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  相似文献   

20.
儒家礼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礼育是以礼制、礼仪、礼义为主要内容的关于礼的教育与培养的一种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 ,它与作为封建制度代名词的“礼教”有着重大区别 ,也较德育宽泛 ,有其特定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儒家礼育对我国传统礼文化的形成和礼义之邦地位的确立 ,起了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儒家礼育思想 ,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