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博识文萃     
职工下岗后的劳动关系 有哪些变化 职工下岗后,与原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会发生一些变化,具体来说有哪些变化呢?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介绍,一方面,职工脱离工作岗位后,将被停发工资、奖金等,只能享受规定的基本生活费。《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第八条规定: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报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可以对职工实行有限期的放假。职工放假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 另一方面,下岗职工仍是原用人单位的职工,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并没有解除,双方之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仍然存在。职工下岗,用人单位仍应与其签订劳  相似文献   

2.
金仁 《求贤》2011,(12):35-36
天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从2006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强化仲裁调解、提高执法水平、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依法调解仲裁,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懈努力。先后被评为部“2008—2010年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市“文明服务窗口”、“模范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和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从今年5月起调整了全青最低工脊标准,并进一步公开解读相关政策,以防止新政策被个别用人单位“打折”。黑龙江青劳动和社会,果障厅劳动工资处处长盖小兵表示,包吃住不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借口,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通过补贴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应算是绐劳动者提供的福利待遇,而不应算怍支付工资。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劳动者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作出了以下规定:①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是对以往劳动法律制度的突破。劳动法的实施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依法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理念。用人单位要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留住人才,就必须尊重劳动者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尊重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权利,依法“共决”规章制度;发挥工会的作用。依法协调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游伟 《党建文汇》2011,(7):36-36
《社会保险法》于2011年7月1日生效。《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对此,北京市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说,《社会保险法》实施之后,由于企业没有缴纳工伤保险导致工伤工人享受不到医疗待遇的事情有望减少。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省政府日前发布了《湖南省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1、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劳动者在依法履行劳动义务后,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2、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建设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管理工作。各级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实施监督,有权…  相似文献   

8.
<正>农八师一四七团工会结合团场工作实际,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加强工会组织源头参与,加强维权机制建设,以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全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维护工资支付机制。该团工会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合同中必须明确工资支付标准、支付项目、支付形式、支付时间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经济补偿金是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由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给劳动者的带有就业保障性质的补偿金。《劳动合同法》在第四十六条至四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将是常态。同时在劳动合同终止时,附条件支付经济补偿也被劳动合同法最新创设。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5)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切实保障职工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完善并落实工资支付规定,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落实清偿欠薪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制,依法惩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切实保障职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仪利。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执法监督,督促企业健全并落实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  相似文献   

11.
维权·保障     
<正>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具体包括哪些?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该单位的职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企业"包括国有、集体、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外籍员工等  相似文献   

12.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主体及其立法完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用人单位”范围应包括非法单位而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强迫职工劳动罪不属于单位犯罪,其主体应为自然人,即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在对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立法予以完善时,应将主体“用人单位”与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保持一致,罪状中增加“以暴力、威胁的手段强迫职工劳动”,并规定单位犯强迫职工劳动罪应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13.
领导视窗     
小幽默领导视窗(2002年第11期责任编辑王安庆云南省政府近日发出通知,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执行新的职工补偿政策,立即停止所谓“买断工龄”这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做法。据悉,这一通知明确规范了给予职工经济补偿的范围。国有企业因关闭破产,原用人单位主体消失,按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职工安置费或经济补偿;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因国有产权的转让和国有资产的全部退出,新企业的产权属于非国有,应给予职工相应的经济补偿;由用人单位提前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自谋职业的职工应给予经济补偿;企业实行经济性裁员或非经济性裁员的…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劳动者的隶属关系。企业拥有用人的自主权,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职工成为弱势群体,企业处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导地位。因此,企业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保证。根据目前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应加强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07,(3):53-53
用人单位不得非法扣押劳动者证件、档案、押金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交保证金,解除合同时不退还等现象,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8月30日出台司法解释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  相似文献   

16.
一是裁员知情权。《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相似文献   

17.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9月曾以签订和执行劳动合同等内容为重点开展了劳动法执法检查。检查发现,现在许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明显,大部分期限都在一年以内。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为了尽可能降低解雇成本,将合同期限缩短使之到期自然终止,以避免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因为按照现有劳动法的规定,只有解除劳动合同时才支付补偿金(见1月10日《法制日报》)。劳动合同短期化,会使劳动者缺乏职业稳定感,步入“下岗再就业,就业又下岗”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会造成企业职工缺乏互信,使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者怕失业…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31日,农四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历时半年,集中审理原工矿联合总厂因开除、除名、自动离职、辞职等原因引发的110件劳动争议案件,仲裁裁决66起案件劳动者胜诉。此事折射出了法律的公正性,警示企业、劳动者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规范解除劳动关系程序。在这次集中审理的引发劳动争议主要是:企业在转制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简单地以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违反《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不合法、不到位;职工档案手续和资料不完整、不完善;企业、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企业一方说了算,忽视…  相似文献   

19.
<正>某培训公司员工疫情后刚复工即被辞退,公司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求助工会法律援助。法援律师认为,公司设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而劳动合同仅签订了1年,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且试用期间公司与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保。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近日,拿到赔偿款的王某联系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表示感谢。“多亏了工会的帮助,要不然我一分钱也拿不到。  相似文献   

20.
《正气》2000,(6)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此外,当事人可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解除劳动合同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