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增群是农一师十三团十三连的一名女职工。2000年,十三团全面实行两费自理,承包土地需要先交自理金,当时连队有人积极承包,也有人观望。黄增群夫妻俩一商量,就承包了连队一块土质条件不好、又没有人愿意包的200亩棉田。她家的亲戚知道后,都说她:"你别  相似文献   

2.
2002年底,农五师八十三团十三连新农工李修广从会计手中接过承包兑现款时激动地说:“今年能获得这样的好收成,我感谢连队,更感谢团工会啊!” 此事还要从2002年初说起。十三连是个新开荒单位,新农工李修广要种植的30亩地,碱大,产量低。连队考虑两种方式让李修广选择,一种按实际承包,年底按产量结算;另一种按每亩100元支付管理费,年底结算,亏盈由连队承担。李修广第一年管理棉花,一时拿不定主意,也就一直没有与连队签订任何书面形式的承包方案。到年底他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正>二师二十四团十三连职工伏国胜今年53岁,精力还算旺盛,他是1997年8月带着妻子、三个儿子从甘肃老家来到二十四团呼都格(原二十六团)的,在这片土地上泡过荒、治过碱,承包过林带、开过拖拉机,样样活都干过,从新职工变成老职工,成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刚来二十四团时,伏国胜与妻子司红萍一起分配到园六连,分管20亩林带,按照连队工作要求,要把20亩林带育上杨树苗,伏国胜由于来的  相似文献   

4.
<正>现年48岁的赵俊霞,是一师阿拉尔市十三团十五连职工。从一名团场农业一线普通女职工成长为拥有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果品保鲜库容量6000吨、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可带动150余名职工群众就业增收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她为团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出兵团儿女巾帼不让须眉,追逐梦想、奉献社会的美丽篇章。迎难而上勤劳致富勇争先2006年,十三团新建连队十五连接收移交土地1.5万余亩,连队职工人数少,承包能力不足。眼见连队近万亩土地无人承包,时任连长姚景和心急火燎地找到赵俊霞说:“小赵,现在连队土地承包确有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5.
正4月24日,在阿拉尔市禾铺商城菜市场内,十团十九连职工王春福正在销售自己饲养的肉兔,不一会儿就销售一空,点着那崭新的钞票,他脸上的笑容如菊花盛开。今年48岁的王春福,依靠养兔走上了致富路,并带动了连队职工们发展肉兔养殖,成为十团远近闻名的养兔致富能人。1989年王春福参加工作,在十团十九连承包土地种棉花。辛苦一年,挣的钱除去生活日用就剩不多,想致富成为他的一个梦想。1999年,连队要将地处沙漠前沿  相似文献   

6.
一师十二团二十八连驻地朝阳村,位于团部南口镇东部与十三团接壤,距离十二团团部15公里.该连现有常住人口 222户817人,户籍人口 293户787人,"三老"人员2人,残疾人家庭9户35人. 邱新建,男,49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助理医师.现为第一师十二团二十八连卫生员,从事卫生员工作23年来,他立足连队,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全部精力,用心用情守护着连队老百姓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阵噼哩叭啦的鞭炮声,农三师三十三团十九连一届三次职代会正式召开了,职工代表坐下来共同商讨连队的大事。“如今,只要是大事都要我们职工来参与,我们的地位一年比一年高  相似文献   

8.
她叫周静霞,是农九师一六一团十三连一名普通女工,今年33岁,上世纪90年代曾回内地打工,历尽艰辛,也没有挣到钱。1998年她得知连队职工依靠兵、师、团党委的富民政策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年47岁的胡根玉,是土生土长的军垦后代。2005年初,农六师一○三团党委一纸调令把他从团机关调到十三连任指导员。前些年,十三连经济滑坡,连年亏损,人心涣散,上访和老大难问题多。到任后,他抓党支部的建设,强化民主管理,务求实效,大力推广科学种田,3年迈出3大步,连队经济发展,职工生活富裕,党支部  相似文献   

10.
今年31岁的王丽是农五师八十二团一连的一名女职工,身兼连队女工主任。老军垦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她在八十二团这片热土上抛洒着汗水,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着富裕。她不仅以榜样的力量引导着女职工积极参加连队承包土地,而且以高尚的情怀关爱着女职工,为她们排忧解难。 王丽1971年出生在八十二团二连一位老军垦战士家中。1991年高考落榜后,她毅然选择了农工这个行当。 1998年,她随丈夫刘洪星从四连调到了一连。当时的一连是  相似文献   

11.
提起农一师三团十七连党支部一班人的“抠”,从干部到职工没有不挑大拇指的。这是因为最近3年来,该连党支部厉行节约、节本降耗,把一个连续多年职均收入不足5000元,籽棉单产一直排徊在260多公斤的后进连队,带成了三团有名的棉花单产高产连,2005年,职均收入首次突破3.3万元。提起十七连党支部的两位主管领导,连长韩晶,指导员袁爱新,没有职工不说他俩“抠门”的。更有甚者,有人竟当着他俩的面亲切地“韩老抠”、“袁老抠”地叫着。身为一连之长的韩晶,经常这样对职工说:“不是我们想抠,实在是连队的家底太薄,职工收入在三团还不是太高,连队还…  相似文献   

12.
今年40岁的余高明,是十师一八八团十三连工会主席.1993年7月,他和妻子千里迢迢,不远万里,从河南老家来到一八八团十三连,当时连队土地没有改良,条田没有规划,房屋没有改建,道路没有整修……太多太多的没有,他们家也同样有太多太多的没有,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为了改变家人的生活现状,他替别人打过土块,自己收过破烂,到建筑工地盖过房子,打过零工.那时的他,也曾有仿徨,也曾有叹息,心中常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三师四十五团十三连,有一个职工叫张波,他在连队承包了1600亩土地。2016年很多职工都减少了棉花种植规模,连队又出现了大量的弃耕地,连队领导找到张波,他二话没说就接管了800亩的弃耕地,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底气从哪里来?张波的回答很质朴,就是兵团的改革不断深化,大农机推广应用,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是兵团党委的好政策让他涨了胆,有了充足的底气。15年来,他累计向团场交售棉花1100余吨,承包连队  相似文献   

14.
一名普普通通的女职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钻劲,创造了连续12年连队棉花单产第一的好成绩,连续12年被评为团先进生产者,被大伙儿称赞为种植棉花的"卫冕冠军",她——就是农一师十三团六连职工孙红玉。  相似文献   

15.
<正>韩学兵,是一师十三团五连的一名职工党员,今年37岁。这几年,他依靠农机闯出一片致富的小天地,成为连队上有名的致富带头人。韩学兵1993年入疆,当时的家当就是从四川老家带来的几条被褥。靠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韩学兵决心依靠科技闯出一条致富新路。经过  相似文献   

16.
<正>六师一○三团二连金鑫养殖合作社的社长李如新,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连队职工。这位看上去很普通也很纯朴的汉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不仅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育肥羊圈舍,还种植了300多亩土地,成为连队的种植、养殖大户,为连队职工多元增收致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李如新从小生活在二连,工作后就在连队从事养殖,从最初的100多只羊,发展到现在1000多只羊,其中经历的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我参加了支部组织的活动后特别开心,通过这些比赛,丰富了我们的支部生活,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团场改革以来连队‘两委’发生的变化……"3月3日,手拿奖品的七师一二八团十三连女职工王巧云说。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一二八团十三连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开展了丰富的趣味活  相似文献   

18.
今年39岁的刘飞是河南省项城市付集乡刘庄人。1993年,刚满20岁的他来到农七师一二五团十九连青年排工作,在那里结识了当地姑娘李新华,1995年两人结婚后,一起来到一三O团三连承包土地。没有婚房怎么办?当时连队领导给他们分配了两间土坯房,由  相似文献   

19.
这两天,二师二十五团七连办公室门前的公示栏前,不时有职工来查看新张贴的各项公示内容。近年来,二十五团坚持加强连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不管是关系到连队发展还是职工切身利益的大小事项,只要是职工们想知道、感兴趣的事都在连队的公开栏中公开,公示栏中从连队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48岁的乔汉是农十师一八二团十一连一名普通的职工、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从河南洛阳老家来新疆并扎根边疆的中原人,从1999年4月参加工作后,他就一直在一八二团十一连承包土地,参加工作近13年来,无论从大田管理盈利百万元到致富后不忘帮扶连队的困难职工,他都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默默无闻地奋斗在农业连队第一线。2009年7月,由于他积极要求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