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虎 《当代世界》2010,(7):54-55
2010年第二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债务危机外溢,效应凸显,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执政党挑战显著增多,朝野斗争激烈,欧洲“有强左弱”政党政治格局进一步巩固。围绕走出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道,主流政党问理念和政策主张的交流、交锋、交融不断加深。不少国家政党锐意求变,力争在调整中开拓创新、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和贫富分化对台湾政党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摆脱陈水扁执政的负面影响,民进党中生代尝试推动该党转型。在此背景下,从2008年5月到2012年2月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走上“中间偏左”的路线。本文综合分析台湾的社会分化结构、选举动员模式和政党选举策略,探析民进党“中间偏左”路线的形成与演变,透视当前的民进党转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2023年,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国际秩序新旧交替,量变到质变趋势日益凸显,催动世界政党政治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在部分国家,传统政党面临的挑战增多,持非传统立场的政党及新兴政党趁势崛起、影响力有所扩大。一些政党内部斗争加剧,政党之间持续较量,影响社会稳定和民众福祉。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正悄然改变政党政治的运行环境。整体来看,世界政党政治格局失序失稳、“变散乱”的一面愈发突出,同时在深度调整中面临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自1989年剧变以来,中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多党制的确立阶段,特点是中右翼政党执政,政党关系紧张,政党分化、对峙现象普遍;二是多党制的巩固阶段,特点是形成了由中左、中右翼政党主导,左翼、中左翼、中右翼、右翼阵线分明和结构稳定的政党格局;三是民粹主义政党兴起阶段,特点是标榜超越左右的民粹主义政党冲击原有政党格局,甚至成为执政党。剧变30年来,作为第三波民主化的样板,中东欧基本上完成了对西欧政党政治模式的移植,但是国情的多样性又为各国培育新的政党政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后“脱欧”时代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经历了渐进式寻求再平衡的阶段,而2022年英国政局动荡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内外政策上出现务实转向,工党则采取相对谨慎的立场应对变局,英国政治中“苏纳克—斯塔默共识”的端倪初现。当前,英欧接近、妥协、合作的态势有所加强,达成了关于北爱尔兰贸易问题的“温莎框架”协议,在政治安全合作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一政策变化仍呈现出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特征。英国对欧政策与英国政党政治变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苏纳克—斯塔默共识”的实效性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相似文献   

6.
作为东南亚典型的威权政治国家,自近代以来,泰国政党政治的发展自始至终与王室,尤其是与军人紧密相连。泰国多党民主政治的发展常常被频繁的军事政变所打断。在1932-1992年的60年间,泰国共发生了19次军事政变,其中有13次成功,6次未遂;先后有20位总理相继组建了48届政府,其中24届为军人政府,8届为以军人为主的政府,16届为文官政府;共通过了15部宪法;举行了18次大选。60年中有80%的时间处在军人的统治之下。泰国最近的一次(即第20次)军事政变发生在2006年。这次政变及其一年后于2007年12月23日举行的大选,进一步展现了泰国政党政治所固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萧虎 《当代世界》2010,(4):48-49
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政党形势总体稳定,但稳中有变、变中有乱。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社会形势恶化、选举、党争等因素持续牵动一些国家政情,激化朝野对抗和斗争。全球20余国举行的全国和地区性选举,选情普遍胶着,一些国家在野党胜选引发本国政党政治格局急遽变动并对地区政党形势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曾润梅 《台湾研究》2007,(2):1-6,43
自2007年底第七届“立委”选举始,台湾地区将正式舍弃行之多年的“复数选区单记不可让渡制”,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这势必严重冲击岛内现有的政治生态与政党格局,并形塑出新的选举竞争模式。本文试图就“单一选区两票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政党政治、选举文化以及政局运作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杜马选举后的政党政治格局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举办的“俄罗斯杜马选举后的政治格局的特点与趋势”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1 2月 1 6日在中央编译局举行 ,来自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新华社、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央编译局的2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就 2 0 0 3年 1 2月 7日俄罗斯杜马选举后的政党政治格局及其对俄罗斯今后的政局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杜马选举后俄罗斯的政党政治格局。与会者认为 ,2 0 0 3年 1 2月 7日杜马选举的结果 ,标志着俄政坛发生了巨变 ,重新勾画了这个国家的政党政治格局。根据…  相似文献   

10.
“第三波”民主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西方学者建构了“民主巩固学”用于分析这些转型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根据民主巩固理论可以将“第三波”转型国家的民主巩固模式区分为四种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民主巩固模式和转型国家的民主质量和水平将转型国家的民主发展道路划分为五种型式,即顺利发展型、持续增强型、反反复复型、持续停滞型和曲折倒退型.由于不同的民主巩固模式和民主发展道路实质上都是民主巩固诸要素的集合,因此,决定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是民主条件各因素的组合与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日本和西方国家一样是政党政治,因为国会中有代表左、中、右各种社会力量的政党。当日本人向别的国家介绍日本的政治体制时,“日本是民主的政党政治”这一条是一定会提到的。然而同样是“民主政治”,它在日本的运作和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台湾的“反中”民粹主义思潮是一种由“台独”分子的“反中”政策所主导的,在部分台湾民众中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非理性、极端的排斥中国大陆的思想倾向。它具有对大陆的制度与意识形态充满偏见与反感、对大陆的对台行动与政策普遍持怀疑或反对态度、两岸关系中的一些小纠纷常常会引发台湾社会“反中”民粹情绪的爆发等三个主要意涵。经济上的相对剥夺感、身份认同的异化是“反中”民粹主义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台独”势力的煽动是其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网络新媒体助推了“反中”民粹主义的兴起与扩散。这股“反中”社会思潮不仅冲击了岛内政党政治格局,还给台湾政治生态以及两岸关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践10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已成为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一带一路”合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深刻调整、中拉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无论对双方发展还是对南南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从政策沟通、打造合作亮点、拓展朋友圈、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持续推进,使新时代中拉关系不断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普京卸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后,以新一届政府总理的身份,正式出任俄罗斯最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主席,不仅执掌国家杜马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席位和多数地方议会,而且使“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成为了事实上的执政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回顾普京执政八年来,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打造高效顺畅的权力体系,大力推进政党体制改革,促进政党发育,理顺政党格局,规范政党秩序,俄罗斯政党政治终于结束了叶利钦时期混乱无序的局面,逐步走向规范、稳定、有序。从这个意义上说,普京时期政党政治的发展奠定了俄罗斯真正意义上的多党制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英国开启了"脱欧时代",不同政治力量围绕脱欧议题展开了错综复杂的博弈,政党政治呈现了政党博弈"白热化"、政治格局"碎片化"、政治运行"无序化"的演变趋势。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固有弊端、政党沉迷选票政治的消极影响、民粹主义分裂社会的共识困境,是英国政党政治演变的深层动因。"脱欧时代",英国政党政治将面临政治认同、公众信任与国家治理等多方面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6.
1989年东欧剧变后,中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深深打上了欧盟的烙印,政党政治领域亦是如此。在入盟过程中以及入盟之后,欧盟试图通过一系列硬指标来塑造中东欧国家的政党政治格局,以期望其向着欧盟所设计的轨道行进,最终达到在政治体制上中东欧国家与欧盟老成员国趋同和融合的目的。总体上看,欧盟对中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然而,由于各国在入盟后更加强调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特性,欧盟的塑造作用在不断弱化,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差异性逐渐显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叛逆性"。  相似文献   

17.
过去一年,全球共50多个国家举行全国性选举,诸多国家政党政治呈现碎片化趋势,欧洲、拉美等地区多国政党政治出现“右摆”,多党民主政治的固有矛盾和问题有新表现,执政安全、治理能力与自身建设依然是多数政党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2013年3月查韦斯总统病逝,不仅改变了委内瑞拉国内政治进程和力量对比,也对政党政治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统一社会主义党执政难度加大,因而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举措;反对派则利用查去世遗留的政治“空间”,积极扩大政治影响力,给执政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在2015—2018年和2022年以来的两波民粹主义浪潮影响下,欧洲极右翼政党趁势崛起,并通过在政治光谱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左移”,向主流政党转型;激进左翼政党也一度壮大,但随后遭遇发展瓶颈,而左翼阵营则整体陷入力量分化和内耗之中。随着欧洲主流政党民粹化和民粹政党主流化在政治光谱两侧同时推进,该地区政党政治呈现出激进右翼和激进左翼“双峰凸起”并以前者更为突出的格局。在这种“失衡的极化”之下,欧洲的政党格局更趋碎片化,国内政治纷争和不稳定性加剧。欧洲政治极化态势在重塑地区政治光谱和政党格局的同时产生复杂的外溢效应,给中欧合作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大选后,马来西亚出现建国以来的首次政党轮替。政党政治的权力格局开始从巫统独大的单极形态转型成为多党制衡的多元形态。各主要政党沿着族群、宗教以及阶层的政治分野,呈现"两升一平一降"发展态势。从中长期来看,马来西亚的政党轮替将为中马合作开拓更广阔发展空间,但从短期来看,新政府各党派的权力博弈很可能引发政治风险,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