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无名尸身源查找工作的迫切要求,颅骨面貌复原技术越来越引起刑事技术部门的重视。笔者主要从事刑事记忆画像工作,曾多次利用计算机为无名尸进行颅像面貌复原,积累了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刑事模拟画像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技术,由美术造型学、心理学、人类学、侦查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组成,不仅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而且具备群众性——信息来自群众,运用也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刑事案件复原的应用,促进该技术的发展。方法利用数字算法、滤波、几何运算等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复原处理。结果对案件的隐含、残缺、微弱信息,模糊图像、变形物证复原及特征显现。结论刑事数字图像复原技术在刑事技术领域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徐娟 《河北法学》2023,(2):102-117
随着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不同场景中的用户画像技术根据不同的用户信息抽象出标签化的用户模型。用户画像技术让数据具有了价值,凸显了大数据时代人的“数字属性”,也型塑了数字时代的公民数字身份。然而,用户画像技术在给人类带来舒适、便利和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限制公民自主权、侵犯公民知情权、隐私权、平等权及对人的过度监控等方面的人权保护困境。鉴于数字时代人权侵犯方式的技术化和自动化,立足用户画像中人权保护的法治化进程,需要与时俱进更新人权保护理念,从构建个人赋权、平台责任与国家监管的权益平衡机制、构筑用户画像中的人权协同保护体系、保证用户画像中的数据公正和第三方身份的技术监督四个方面,探索用户画像中的新型人权保护策略,加强和促进用户画像中的人权保护。这无疑是数字时代人权保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刑事记忆画像浅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刑事记忆画像的定义:刑事记忆画像是根据目击者在案件的发生过程中或者发生前后所看到的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的真实回忆所描绘的结果,利用素描或者计算机人像组合的方法,将目击者的语言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成为可视的形象,使群众能够直观辨认。刑事记忆画像的功能:目前,国内的刑事记忆画像技术主要是为案件的侦查提供方向。侦查员利用画像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按图索骥”,以像找人。刑事记忆画像的要求: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并将其典型化、特征化。只有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进行刻画,才能突出其个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工…  相似文献   

6.
袁中标 《政法学刊》2003,20(6):65-66
相貌侦查是指刑事侦查部门从事模拟画像及颅骨复原等专业技术的人员专门绘制嫌疑人或塑造死者肖像用于通缉疑犯、查找死者身份的专门侦查工作。这种技术员再创造的能力需要侦查人员的丰富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黄楚群 《法制与社会》2012,(25):297-298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领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的增多,在刑侦领域,利用模糊视频进行刑侦画像,成为模拟画像的一个崭新课题.文章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模拟画像技术对模糊视频进行处理,为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线索依据.  相似文献   

8.
刑事模拟画像就是将目击者或当事人大脑中存在的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可供他人辨认的图像信息。它不同于其它刑事技术的特点在于:离不开目击者或当事人(以下统称见证人)的积极配合。保护见证人的记忆,掌握对见证人的询问技巧,对开展刑事模拟画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摹拟画像技术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在1000多年前,古人已运用画像的方法缉拿罪犯。由于摹拟画像需要手工制作,因而这项技术发展非常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合成方法制作摹拟画像,才使这项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应用,形成了计算机摹拟画像技术,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掌握使用,使这项技术得到了普及。正确地运用摹拟画像技术,可以为侦查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在侦查破案中发挥重要作用。寻找目击证人寻找目击证人是制作摹拟画像的必要条件,这项工作在任何案件侦查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上说,进行摹拟画像的条件是普遍存在的。案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必然与周围的人有过接触。我们所以有时找不到目击证人,只能说明案犯正在实施犯罪的过程可能没有人看到,然而这并不表明其在实施犯罪前或实施犯罪后都没有人看到,只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条件  相似文献   

10.
犯罪现场是每一起案件侦查的起点,也是每一个侦查人员都要研究的课题。现场复原(重现)的重要性在于现场勘查中,对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过程、作案方式、物证价值提出的假设或出现矛盾的地方,根据现场情况对犯罪现场进行复原(重现),从而对现场物证的客观性、调查信息的真实性、案件性质的准确性、作案过程的连续性进行验证,为侦破案件提供更多的信息。1三维动画现场复原(重现)的概念犯罪现场复原(重现)是指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中,依法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分析犯罪行为,在思维和实物模型中去构建或模拟犯罪现场,重新认识犯罪行为得出新的侦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人头颅面三维容貌复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国内、外目前的头颅复原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浅谈模拟画像的绘画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辉 《刑事技术》2005,(5):44-46
模拟画像是指根据目击者或当事人描述的形象特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己的理解与经验,采用绘画的方法,再现出模拟对象类似的具体形象的一种技术手段。这项技术古已有之,可以说比现代运用的更加广泛,因为当时还没产生照相技术,不可能有照片,再现案犯形象、通缉案犯,只能通过画像手段。只不过,当时的绘画还没有发展到与结构学、解剖学和体积学等学科相关,画像人员只是运用中国画的线描的形式来完成画像,他们只能做到对对象表面上的轮廓线进行描绘,而不能做到对对象的结构与体积的表现。外轮廓线固然重要,而结构与体积的表现,特别是脸部的结构与…  相似文献   

13.
模拟画像是一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备的刑事技术,根据目击人所描述的犯罪嫌疑人特证,勾划出可视的形象画面,其对缩小排查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模拟画像从古至今都是破案的一个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也更加突显。制作一幅高质量的画像,必须掌握画像的刻画要素。  相似文献   

14.
犯罪心理画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闻高 《犯罪研究》2013,(6):2-15,22
犯罪心理画像是在研究罪案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透视案件痕迹物证中的心理痕迹和心理现场,在重建犯罪过程中分析未知案犯的形象和行为、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群等,从而确定作案人范围的侦查技术。考察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心理画像的实质是心理现场的重构,其逻辑线索是一种侦查推理,是关于作案人情况的假说。其归纳式心理画像和演绎式心理画像可结合起来,用其长处,避其短处。在借鉴现场分析、心理侦查、行为证据分析、地理画像等方法的基础上,我国应建立犯罪行为人性状和特征的数据库,完善相应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心理画像技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04,21(3):76-79
模拟画像是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相貌视觉形象刻画的技术手段。模拟画像应成为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一项基本的规范性内容。模拟画像技术要求勘查现场的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勘查重点有:(一)寻找、发现目击犯罪嫌疑人的受害人和其他证人;(二)访问、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的感知过程;(三)提取、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的记忆;(四)对目击者的调查访问要讲究技巧。模拟画像在侦查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一)相貌学知识非常重要;(二)必须注意目击者的个体差异对模拟画像的影响;(三)证人之间不要有互相影响的情况;(四)对重要目击者的保护;(五)必要时重新进行模拟画像;(六)划定侦查范围非常重要;(七)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不能否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6.
徐志标 《法医学杂志》2005,21(4):308-309
侦查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受毁损的无名尸体,此时寻找尸源无疑是一项首要的任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面貌复原已经由传统的二维描绘、三维雕塑向计算机颅骨面貌复原、计算机模拟组合像描绘等方面推进[1]。然而,由于作者可结合办案经验、自身绘画素养以及对人面貌的直觉进行描绘,因此传统画像具有电脑无法达到的优点[2,3],笔者近年来多次受邀对受毁损的无名尸体进行面貌复原,结合检案实践谈点体会。1受毁损尸体成因及分类尸体受毁损有自然形成、意外事故形成、人为因素形成等三种类型:自然形成的情况有尸体腐败、尸体干燥(干尸)、…  相似文献   

17.
阿碧 《检察风云》2011,(9):60-62
近期热播的课战片《黎明之前》涉及了不少高科技的侦破技术,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寻找“八局”(剧中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内部卧底的过程中,行动队长李伯涵请美国专家根据该卧底的行为,进行了一次案犯心理画像,  相似文献   

18.
张欣 《刑事技术》1998,(4):29-29
陈述记忆画像是通过目击证人对案犯面貌形象的回忆刻划,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这项技术的运用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笔者在办案过程中体会到陈述记忆画像的制作虽有难度,但关键在制作画像过程中体会目击证人的心理。 1 目击证人的记忆是画像的首要条件 记忆是视觉、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因素的综合,目击证人的记忆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的记忆,另一种是无意识的记忆,在进行画像工作时必须要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分析目击证人记忆的由来及形成过程的可靠性,科学地反映出罪犯的真实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浅析摹拟画像在侦破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丽 《刑事技术》2003,(4):44-46
摹拟画像是根据受害人或目击证人的回忆,口头描述罪犯或嫌疑人面貌特征,通过操作人员整理后用手工绘画的方法再现其像貌。史料记载:我国西周时期,奴隶制专政的国家机关已采用摹拟画像这一方法缉拿罪犯,时称“画容图形”。现在摹拟画像在刑事侦察工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刑事技术的发展和要求运用的更加广泛、更为科学,作者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略谈对摹拟画像的粗浅认识。1摹拟画像在案件侦破中的成功运用1998年12月9日晚,某镇一名女学生在回家途中被歹徒劫持强奸,由于该镇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量大,单纯的摸排工作收效甚微。一星…  相似文献   

20.
付翠 《政法学刊》2009,26(2):88-92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作为一项特殊的刑事侦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领域,并在侦查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侦查讯问阶段可以帮助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准确评估并为讯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可以帮助讯问人员准确了解嫌疑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并进行针对性的审讯等,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影响犯罪心理画像准确性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