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念和简单的文化多元主义思路。中国当代文化的根本问题是多元杂处却不能融合交汇的问题,中国缺的不是多元文化,而是在文化多元之上的普遍共识——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共识。建立在全球化、市场化、世俗化基础上的以大众为文化主体的,在多元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共识”,才是真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廖小琴 《求索》2011,(12):57-59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必然导致文化的扩张和文化全球化,出现文化的多元格局。多元文化并存同时也是文化的交汇、交流与交锋并存。各民族文化为了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为了巩固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和维护相应的政治制度,势必会通过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和文化的功能等途径来拒斥异质文化的渗透与扩张。但文化共存共荣的规律要求文化发展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谐发展。这是当前文化发展彰显出的多元时代特质,也是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我们须把握这一新趋势,加强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导引,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产生以来就被打上多元表征的印记,因为与文化有关的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都是多元的。从远古到今天,由于实践的多样、生活的多彩、交往的多元等,造成文化边界、文化内涵和文化叙事不断地变化,人们对文化含义的认识也在社会实践中曲折延宕。反映文化静态表征、动态表征、能量表征、差异表征的"创造说"、"本质说"、"交往说"、"人化说",都是试图揭示文化内涵的叙事形式,这些说法是一定层面上和一定视角下的学术见地,为我们研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这一术语在西方20世纪20年代已然出现,而多元文化教育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大致历经三个阶段,即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四川民族教育具有如下启示: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尊重民族文化,实施多元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民族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白澳政策时期、同化融合政策时期以及现今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时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开始施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并通过建立多元文化机构、实行多元文化教育、设立多元文化媒体等措施来推进这项政策。然而,由于对传统价值观和主流民族文化的冲击,触及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核心问题,多元文化主义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在界定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发挥多元文化主义的优势,调适多元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才能解决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2,(8):95-96
田发银在《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物质生活繁荣的是主流文化的萎缩和多元文化的兴盛。文化多元成了这个时代的基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文化多元时代境遇必然遭致现代人价值观的迷惘与困惑。价值观教育的历史使命是整合与通约多元,并用开放性、包容性和统摄性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来导引和形塑现代人的多元价值观,以期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对人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匡正和重建。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基础到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各种文化之间差别的存在,使得“承认差别”成了新的世纪非常重要的跨文化研究原则。在当今后现代消解中心、多元文化并存,互动认知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的情况下,比较文学从“异”出发的研究正切合了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前教育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未受到足够重视。这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是解决我国民族教育问题的科学理论。"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展共识,在这一理论中,多元文化教育与一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教育:传承多元民族文化的一种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以传承多元民族文化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倡导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我国民族多元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特殊性,借助多元文化课程使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发展与民族文化主导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京武 《求索》2008,(10):61-63
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主导多元的文化特性,在多元文化发展进程中,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导,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体系,自觉建构一种被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文化模式,以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和社会凝聚作用,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在一些西方国家,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少数群体在文化发展、政治权利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因之出现的族群文化冲突已成为"世界各地政治暴力最常见的根源,而且没有减缓的迹象。"①与此同时,在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传统中,普遍主义的人权理论忽视了少数群体的差异权利诉求,难以有效应对少数群体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运动应运而生。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文化浸染过程,它强调既培养自我意识,又要增强对"他文化"的敏感和深刻认知,形成多元文化综合分析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课堂,要尊重和弘扬各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营造相互配合、协作学习的友好氛围,完善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和教育策略,这是增进民族团结,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化都是以民族文化形态而存在的,因而也必定是多元而差异的,而现代国家内含着一体化特征和整合性原则。因此在现代多民族主权国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的传承与国家一体化整合之间的紧张,有可能引发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威胁到国家安全。中国也面临着"中华文化一体化建设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困境,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理论,通过"一体多元"的方案,中国是可以走出这种困境的。  相似文献   

14.
张永刚 《思想战线》2013,39(1):113-117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与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存在巨大的相容性,体现在:后现代形成的多元文化观念拓展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空间;后现代增强了文化资本也增大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写作动力;后现代改变了文学传播方式,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创作新环境。看到这种相容性带来的机遇,可以更好地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实现合而不同、多元共通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西宁市,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总体和谐,但宗教信仰的差异、民族文化认知的偏差、历史事件的影响、人口流动与居住格局的变迁等仍然是影响族际良性互动的因素。因此,要建设一个多元文化共存与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多民族城市,需要民间层面和政府层面的共同努力。在民间层面,不同民族要在正确认知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与互动;在政府层面,政府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的理解与宽容。  相似文献   

16.
张鹏海 《前沿》2011,(22):139-141
针对"嘉绒"藏区的民族体育舞蹈"铠甲舞"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介绍了其起源和历史变迁,在广泛查阅现有历史文献、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其文化背景进行了挖掘和研究,深入探讨了"铠甲舞"的多元文化特征,着重从多区域文化、多民族文化、"巫""武""舞"相结合的多元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事实证明,"铠甲舞"能够保留至今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应归功于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的多元文化融入,其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主义在形成之初就和少数民族追求公正平等的权利密不可分。当前很多学者将多元文化主义仅看成是少数民族权利理论,而没有从多民族国家构建的视角来理解和认知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关系,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具体维度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因此本文从事实、理论、政策及意识形态四个维度,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内容、价值意义与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将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置于多民族国家构建之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背景下执政党文化方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不同文化之间密切交往,多元文化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中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如何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如何处理现代国家中一元与多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各国执政党在文化战略上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的学习难免会形成文化上的冲突,具体到民族学生母语基础上的汉语学习而言,文化冲突源于民族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以及民族学生的文化心理等方面,因此民族学生第二语言教育中文化冲突的化解可以从多元文化观念建立、寻求文化共性、学生的汉语兴趣培养、教师跨文化素养提高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周德新 《前沿》2011,(19):192-195
农村文化目前存在多元混乱的现象,农民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同时,一些非主流文化比如宗教文化、宗族文化、博彩文化、封建迷信文化等也在农村流行。文化多元与混乱局面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文化整合是改变农村文化多元混乱现状,建设文化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我们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文化作为整合农村多元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