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女勇士》是美籍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之一,其蕴含了性别创伤、历史创伤、种族创伤和文化创伤的书写.借助创伤记忆理论,对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创伤书写再分类,从创伤的代际传递、创伤和身份危机及创伤和文学创作三方面分析可见,主人公的创伤来源于上一代人创伤经历的传递和作为华人在美国社会身份认同的焦虑,而文学创作则成为主人公...  相似文献   

2.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的"白虎山学道"一章中,"改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迥异的异国女勇士形像,批判和鞭挞了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作品取得的成功与作者运用对传统文化的"改写"手法密切相关。本文从"改写"的表现、"改写"的原因及"改写"的艺术价值等方面,对作品"改写"手法的运用予以客观的研究剖析。笔者认为,不论是作者"有意识改写"还是"无意识改写","改写"的意义与价值不容低估。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策略,更是具有双重文化背景的美国华裔界定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张燕 《工会论坛》2014,(3):163-164
华裔英语作家汤亭亭所创作的《女勇士》不但风靡美国文坛,也在中国文学界得到了充分认可。《女勇士》这部文学作品通过大范围大数量的借用中国文学典故、神话传说、传统习俗等,不但让中国文化图腾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也使得美国文化内涵在中国得到一定宣扬,对促进中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在《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中,她成功地运用了"黑人试图用绸翼飞行"这一古老神话传说并赋予其现代寓意.本文试图对《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飞翔"的意象作出分析,找出这一神话意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深刻意义黑人对自我价值的和对民族文化的探询.  相似文献   

5.
文化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象的翻译是诗歌翻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文中以古诗英译涉及到的几个文化意象为例,探讨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即文化意象的移植、文化意象的浅化、文化意象的替代与文化意象的省译。  相似文献   

6.
美国主流霸权文化中存在的华人刻板形象严重阻碍了华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把抗衡主流话语中对“华人形象”的规约性描述作为其写作的重要构成。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作品中成功地建构了融合男女性格优势的女勇士形象和富有男子气概的金山英雄形象,彻底地解构了歧视性的华人刻板形象,使华人第一次以英雄形象进入美国主流文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文化心象理论"来诠释毛泽东诗词中的水意象,通过对二个英译本的比较,讨论水意象能否被完整对译的问题,认为毛泽东诗词中丰富的水意象还有待在进一步的文化交流中得到更完整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从《全唐诗》中找出有关秦川意象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秦川意象和帝京文化联系密切.文中从"秦川"的地理所指、"秦川"意象的概念界定、唐诗的分期以及它所蕴含的帝京文化意蕴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能够窥探出帝京意象在初唐表现为宏大、雄伟的帝都描写、盛唐流露出对帝京繁华热闹的热情歌颂、中唐暗含着对大唐绝对权威的调侃、晚唐则隐隐听到大唐王朝上空飘荡的一缕衰世之音.  相似文献   

9.
到了宋代,"扇"意象成为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无论通过"扇"为女性代言,还是借女性"团扇"之悲写不遇之情,还是直言"扇"写词人自己的惜别、怀旧或是寄寓之情,总笼罩着一层颇为感伤的情感色彩.这与"扇"意象本身的文化积淀及宋词总体的情感基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扇"意象在宋词中得到更深更远的发展,充满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天志"、"明鬼"思想也反映出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又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主流电影工业——好莱坞,已经同美国的形象、文化、价值观念形成某种直接联系,成为美国的代名词。源自美国的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及其委托的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通过输出本国文化,在国际社会塑造本国正面形象、影响外国公众,进而产生文化认同和获取经济利益。好莱坞电影参与美国的公共外交,忠实地执行美国的对外文化扩张战略,是其"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并阐述的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圣经文化原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运用圣经故事作铺垫,隐含着圣经中的人物和经历。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原型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材料在菲茨杰拉德笔下是作为原型出现的。作者运用原型作为某些意象、人物形象、叙述模式的象征,用圣经文化的方式描绘出一个关于美国文化的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传记性长篇作品《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改写中国传统故事,追叙母亲回忆等手段展现了20世纪传统中国女性和美国早期华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身份焦虑,但该作品对东方女性的形象书写和建构在评论界一直颇具争议.以以中国为中心的跨国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女勇士》,并结合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和...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化学是俄罗斯语言学发展的前沿学科,语言世界图景是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语言文化意象是含载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化单位,相当于语言世界图景。语言文化意象的差异造成文化交际障碍。本文试图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通过对俄语词"баня"的语言文化学阐释,揭示其文化属性、民族心理和民族个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感官刺激、意象建构、具身带入是美国好莱坞电影“视觉殖民”意识形态的三种典型运作逻辑。在电影“视觉框架”下,文化的商品属性掩盖了美国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为对观众心理与精神的控制,呈现出眼见为实的“视觉殖民”现象。在意识形态与电影剧情叙述的张力之间,美国意识形态得到了好莱坞电影技术的辩证维护,并借由好莱坞成熟的技术和推销模式,实现了潜移默化地向观众推销的目的。因此,深刻揭露和批判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的运作逻辑,有助于认清美国文化霸权的本质,切实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地体现原作的文化意象,传递其文化内涵。文中探讨了《红楼梦》的英译本的一些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及意蕴,揭示了翻译中文化意象因处理不当而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文化意象的策略,以达到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的传达问题本质上是文本间文化意蕴的吸收与转化,在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达又受到影视翻译自身的一些特点所制约。文中结合芬兰学者Andrew Chesterman提出的翻译伦理的五大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以及承诺的伦理,在影视翻译中对文化意象的处理力求做到语言层面的归化和文化层面的异化相结合,既兼顾形式也确保内容的传达。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诗人叶芝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诗歌创作获得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现代文坛上举足轻重的英语诗人。本文以其抒情诗作为细读的范围,以"舞蹈"意象为依托深入探究叶芝的精神世界;并将叶芝诗作中的"舞蹈"意象作为组合意象、总体意象、主题意象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9.
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地体现原作的文化意象,传递其文化内涵。文中探讨了《红楼梦》的英译本的一些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及意蕴,揭示了翻译中文化意象因处理不当而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文化意象的策略,以达到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主旨和灵魂,而修辞则是被运用来传达和表现意象,从而使得诗歌变得完美的主要手法。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诗人艾米莉.狄更森的诗歌就是以其意象美而著称。在狄更森的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特别是大量比喻的运用,不仅美化诗歌的意象,更提升了诗歌的意境。《我喜欢看它拍击许多英里》就是其中运用比喻性意象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