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英迪拉·甘地(1917~1984年)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独生女,曾两次当选印度总理,世称甘地夫人.她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且是这个行列中屈指可数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充满着神秘色彩,多年来人们对她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2.
2017年9月3日,印度政府部分改组,原商业和工业国务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出任国防部长,成为印度历史上继英迪拉·甘地之后,第二位出任该职的女性.但英迪拉·甘地当年是作为总理兼任国防部长,而西塔拉曼却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出任专职国防部长的女性.①她也是继外交部长苏诗玛·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之后,第二位进入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的女性.现年58岁的西塔拉曼被外界誉为“强悍、有效、精明的谈判高手”,一向行事低调,深受印度总理莫迪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夫人遇难后,印度的教族仇杀之火有燎原之势,使国家陷入了独立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拉吉夫·甘地就在这危难时刻接任了总理。人们在寄以厚望的同时,也不无担心:这位年轻的总理能否力挽狂澜?一年多来的事实表明,拉吉夫不但稳定了局势,而且雄心勃勃地勾画了印度走向现代化的蓝图;在国际上提高了印度的形象;他本人也在国内确立了无可争辩的领导地位。家世及个人简历拉·甘地是尼赫鲁家族中担任国大党和政府领导人的第四代人。他的曾外祖父莫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印度报刊一再说,钖克人的故乡旁遮普已变成了“宗教——政治的火药桶”。1984年旁遮普的“金庙事件”和英迪拉·甘地的被刺身亡证明,这个“火药桶”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拉吉夫·甘地担任总理以后,组成三人委员会,力图谋求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5.
拉吉夫·甘地自1984年10月31日出任印度总理至今已两年半。拉·甘地的对外政策路向如何?人们予以很大的关注。拉·甘地在1984年11月12日向全国发表首次重要政策讲话时郑重声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给我们留下了一套对外政策;英迪拉·甘地非常富有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政策;我将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以后他又经常强调要保持对外政策的“有变化的连续性”。西方观察家认为,“连续性”指的是拉·甘地将保持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有变化”则是表示他将改善和加强与西方、其中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并且努力缓和与邻国  相似文献   

6.
越南发动侵柬战争以来,为了在政治上、经济上寻求印度的支持,其领导人积极与印度发展两国关系。印度前总理英·甘地政府与越关系较为密切。拉·甘地上台后,两国仍保持较友好的关系。应黎笋邀请,拉·甘地于1986年11月27至28日正式访问了越南,这是自1954年尼赫鲁访越以来,印度总理第一次访越。现将两国关系及趋势简述如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纵观独立后50年的印度,在其经济建设过程中,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战略模式:尼赫鲁模式、甘地模式和尼赫鲁模式与甘地模式的相互协调。(一)尼赫鲁发展战略模式尼赫鲁发展战略模式也称之为马哈拉诺比斯发展模式。因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由P·C·马哈...  相似文献   

8.
甘地夫人和印度经济——兼论英迪拉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10月31日,随着新德里萨夫达扬路1号总理官邸的枪响,印度现代史上的英迪拉·甘地时代结束了。人们在褒扬这位著名政治家对国际事务的杰出贡献的同时,也寻觅着她的历史足迹,认真而又冷静地思考她的经济学,分析她的思想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84年10月31日,(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迂刺身亡(被她的两名锡克族警卫暗杀)。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接替她出任印度第五任总理。英·甘地的第二任期内(1980—84年),旁遮普邦锡克人的自决运动和阿萨姆邦阿萨姆人要求驱逐外来人的运动不断激化,愈演愈烈,升级成长期的动乱,一直是影响印度政局稳定的两颗毒瘤。旁遮普邦锡克人的自决运动始于1982年。运动的直接原因是英·甘地1980年重新上台  相似文献   

10.
魏风江教授是中国学术界研究泰戈尔学者中的代表,是中印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桥梁。他与圣雄甘地、独立运动领袖尼赫鲁相处很久,又曾与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在国际大学同学。 魏风江是浙江萧山县人。1933年,上海成立“中印学会”,向印度派遗学者和留学生。22岁的魏风江因成绩优异,经恩师潭云山向会长蔡元培推荐,于当年只身赴印度,来到距加尔各答90英里的生汀尼克坦,就读于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1937年夏季,又受泰戈尔派遗,去华而达,在甘地主持的真理学院学习近半年:回来后,继续在国际大学研究院深造。1939年,魏风江返回祖国。他在印度前后共6年。  相似文献   

11.
英迪拉·甘地一九六六年元月就任印度共和国第三任总理,同时也就是执政的国大党的领袖。从一九六六年元月至一九八四年十月遇刺身亡,除一九七七年三月至一九八○年元月的两年又十个月的时间在野外,她一共掌握印度国家最高权力和国大党的最高领导权达十六年之久。这十六年既是她不断巩固自己对国家的集权统治的十六年,也是她不断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12.
印度独立前,经济不发达,对外贸易相当落后。自1947年独立到现在已有三十八年之久,从1951~52年度实行计划经济至今也有三十四年的历史。其间,经过尼赫鲁、夏斯特里、英·甘地、德赛、查兰·辛格、英·甘地和拉·甘地几届政府的更替,印度经济不断增长,对外贸易也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研究印度对外贸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进一步发展中印两国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和经济贸易往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甘地、拉.甘地时期,印美经贸关系主要体现为印度“一相情愿”对美国经济援助的单相思;而贫困的印度却无法能在经济贸易、投资上吊起美国的胃口。对美国而言,它也乐于利用经济这张王牌,时时处处对印度威逼利诱,企图把印度拉上美国的全球战略之中。当然,在拉.甘地有限推行市场化经济改革时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印美经贸合作逐步升温。  相似文献   

14.
论尼赫鲁与甘地之间的历史交往①彭树智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反映了一个中国青年学者研究视角中的南亚两位伟人———甘地与尼赫鲁之间密切的历史交往。甘地和尼赫鲁都是国外学者经常提到的“奇里斯玛”型的有超凡魅力的领导人物。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说法,“奇里斯...  相似文献   

15.
论尼赫鲁—甘地关系的实质及意义尚劝余1919—1947年,是印度奋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并取得民族独立的时代。尼赫鲁和甘地是这一时期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两位最主要的领导人,他们在民族民主斗争历程中合作共事。并肩战斗达1/4世纪之久。尼赫鲁与甘地之间的政治合...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英·甘地遇刺逝世,其子拉吉夫·甘地接任总理。在12月举行的大选中,国大党(英迪拉派)获得压倒优势的胜利,拉·甘地正式出任总理。他执政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特别是新政府第一个预算(1985—1986年度),对经济政策作了许多重大的调整。一个有七亿三千多万人口的亚洲大国发生重大的变化,自然为世人所瞩目。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长鲍德里奇访问印度时说,印度正在开始一场“经济大变革”。外国一家报纸也评论说,“过去几个月里,印度走上了独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印度总理拉·甘地面对国内的经济萧条,管理体制混乱等实际,毅然作出了加速经济改革的决定,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遗憾的是拉·甘地壮志未酬,饮弹身亡,使印度的经济改革受到大挫。1991年6月,以纳拉辛哈·拉奥为首的国大党政府再次登台,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迫于西方金融机构的压力,接过拉·甘地经济改革的接力棒,重新推动改革。其改革幅度比拉·甘地大,步子也比拉·甘地快。应当承认,印度两届国大党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从而使印度经济走出了低  相似文献   

18.
1991年5月26日,印度南部小镇的一声炸响结束了年轻有为的印度政治家拉吉夫·甘地的生命,从而给尼赫鲁家族对印度40年的统治划上了一个句号。在党派斗争激烈的政治危机中,作为国大党折衷领导人的纳拉辛哈·拉奥继任了印度总理。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新政府打破了尼赫鲁经济发展模式的思想禁锢,抛弃了这一模式束缚手脚的教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的改革,外贸体制改革便是自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外贸体制改革的举措 (一)适应新形势,改变旧观念,培养新型的国际贸易人才印度独立后所执行的内向型外贸政策,保护主义甚为严重,其目的是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由于国内市场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高墙的严格保护,工业生产技术日趋落后,效  相似文献   

19.
亚洲4月1日今天是中国和印度建交35周年纪念日,赵紫阳总理于3月30日致电拉·甘地总理说:“中国和印度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情深谊长。印度是最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中印建交在两国关系的史册上揭开了新的篇章。已故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为发展中印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已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当代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高兴地看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中国和印度是亚洲和世界的大国,中印友好既符合两国人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传统观念仍占据重要地位的南亚地区,个别女性叱吒风云的现象十分突出,无论是担任印度总理长达15年的英迪拉·甘地夫人,还是驰骋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政坛的班达拉奈克夫人、库马拉通加夫人和贝·布托夫人,都以其传奇式的经历、巨大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