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美国青少年群体有多元化的文化认同、消极的政治认同和分裂的身份认同。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体现在这一群体在社会生活许多具体方面出现的文化冲突;消极的政治认同主要体现在远离政治传媒与消极的选举参与;分裂的身份认同是指美国本土青少年与移民青少年具有不同的身份意识,大量移民及其后裔同化滞后。美国主流社会强调美国文化和美国意识,政治活动更多考虑青少年参与,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救助,在青少年事务相关领域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是积极的处于乐观的状态,但也存在反向认同、逆向认同等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发现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网络视域下加强大...  相似文献   

3.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提出了全面推进经济统战、文化统战、和谐统战的"三大统战"工作部署。梧州市是一个有着"古苍梧文化"、"古广信文化"、"龙母文化"以及"百年商埠"美誉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因此,应注意发挥文化认同作用,推动梧州文化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核心在于认同:因为认同,得以传承和积淀,得以传播和发展,才会经得起磨难和考验,颠扑不破、愈挫愈坚。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企业认同。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深刻剖析企业与企业认同的矛盾,明确构筑认同文化的指导思想,重点把握文化、企业、员工细节,确立形成企业文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规模大、结构多元,群体内部所凝结的特质具有三重维度,一是自高等教育发展以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共性,二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时代性,三是群体成员的个体性。针对三重特质,通过周期性调研,提高意识形态认同工作的精准性;统筹分类,构建多层次引导机制;理论带动认同,强化思想引领;利用政策优势,全面惠及党外知识分子;打造数字统战平台,高效传递信息;落实课程思政,业务与意识形态认同相统一;增强统战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认同,提升队伍政治能力,才能团结更广泛的力量,真正保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民族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国家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政治认同。从民族凝聚力提升到国家凝聚力,就是要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达到政治认同。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强化政治认同,就要注重文化认同的力量,因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日益紧密,其中政治文化是联结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中介。要获得较为持久的政治认同,需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寻找政治认同的现实因素,这些现实因素主要有文化经济、共同利益、价值观认同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社会相对高端、拔尖的人才,承担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十分重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中心工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了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状,探究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保障机制,努力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积极探索和努力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改善民生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之间通过利益构筑了一种和谐互动、良性循环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改善民生有助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为改善民生引领方向。从两者辩证关系的视角出发,对文化民生概念进行多维度透视,可以发现文化民生概念之所以产生于今天,是因为它同时具备了逻辑、历史与现实三大前提条件:民生概念本身的宽泛性特征为文化民生的产生提供了生发可能与生长空间;中国社会民生实践是一种从物质性民生向非物质性民生、从单一性民生向总体性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文化民生正是这种实践的历史结果与表现;彰显文化的民生追求,补足民生的文化短板,以及维护人民的文化安全。三者共同构成了文化民生产生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是多元的和动态的,忽视少数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选择权将导致强制同化或者强制反同化,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国家认同感的维系。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构建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都必须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选择权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建立海外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的重大决策。当前,海外侨情出现若干新特征、新问题,海外统战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华侨华人总数激增,分布状况有很大变化;华侨华人的文化素质、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大幅度提升;华侨华人与祖国的各方面联系空前密切。根据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呈现出的新特征,需要全面调整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整体思路,推进海外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用海内外同胞认同的同根文化凝聚人心,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是新形势下海外统战工作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文化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成为当今文化市场的两大主体,精英文化的不断扩大正在日益刺激着主流文化的平稳发展。以文化生态学视角探讨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关系,就是既要坚持主流文化的主线地位不动摇,又要大力扩展精英文化结构,最终达到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转型与全球化的广泛覆盖,新生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受到一定的冲击和解构:对主流文化认同的弱化、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减弱与对西方文化认同的加强,使他们在新旧价值体系间摇摆、迷茫.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西化生活方式的潜入和追捧实用主义.教育者必须思考并革新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统战工作是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华侨华人总数激增,分布状况有很大变化;华侨华人的文化素质、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大幅度提升;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各方面联系空前密切。海外侨情的新特征、新问题,加大了海外统战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海外统战工作必须适应变化,调整思路,有效发挥同根文化的感召力,凝聚人心、增强认同、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6.
提升体现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代表国家文化力量的主流文:化。其着重点包括:增进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满足大众文化普遍需求的协调统一;强化主流文化原创性和共享性的紧密结合;实现主流文化民族精神与世界眼光的辩证统一;增强主流文化市场吸引力与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盘王祭祀的历史和当下意义表明:盘王祭祀是构建瑶族文化认同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瑶族文化认同在建构过程中要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认同增进政治共识是构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时代命题。根祖文化的内核是传统中国“家国同构”下落叶归根、寻根问祖的生命关怀、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以根祖文化为抓手增进认同,就是通过思维逻辑的一体化、伦理精神的同质化和价值导向的主流化,为统一战线各界成员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善恶观等涂上基本相同的“底色”,并把这种一致的认同感转化为助推社会发展、维系社会和谐、保障社会安全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后世博时代,上海处在历史赋予重要使命的发展阶段。处在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十二五”时期。从理论上厘清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国际趋势,有助于了解上海实现国际化大都市总体目标的发展走向。从实践上探究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认同的基本现状,分析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城市政策、城市形象五个基本要素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上海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实现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文化的同质化,表现形式是文化的高度相关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文化认同其核心就是价值观的认同,文化认同的选择性特征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得到彰显。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对传统文化认同进行重构和再造,以期达成新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