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作为国家建立的特殊救济制度,主要针对因刑事损害遭受严重损失但又无法获得有效民事救济的刑事被害人提供必要物质保障。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具有法理学和司法实务上的重要制度价值,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与保障。要通过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程序等方面的完备立法,进一步有效保障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所谓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指因犯罪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在其不能从加害人处或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补偿时,由国家依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给予被害人补偿的制度。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我国于2004年也逐步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然而,由于并未明确被害人的救助范围和救助条件等内容,我国的刑事被害入救助制度并不健全。从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社会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进而分析如何在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太保 《学理论》2010,(29):146-147
由国家对刑事被害人予以救助,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政策和社会公共政策保护被害人权利的普遍趋势。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我国应立足本国实践,借鉴国外经验,对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对象、范围、资金来源、救助机构等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刘小珍 《学理论》2015,(2):84-85
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司法水平的高低。顺德司法救助工作在涉法涉诉救助、刑事被害人救助、执行救助领域顺利开展,司法救助体系初步形成。未来顺德还应该扩大司法救助对象和范围;充盈司法救助基金;延伸司法救助的具体内涵;完善司法救助工作机制,最终形成有顺德特色的司法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剖析国外具有典型性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该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调查法系统分析国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和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武俊 《民主》2007,(1):16-16
据新华社2007年1月7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近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司法和谐”理念,并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努力创建和谐的诉讼秩序,着力维护和谐的司法环境。首席大法官首次提出“司法和谐”理念,表明缔造和谐的司法环境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司法机关的努力方向。另据媒体1月8日报道,最高法院正在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笔者认为,探索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也是最高法院倡导和践行“司法和谐”理念的具体表现。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结构庞大、内容繁多的宏…  相似文献   

7.
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是指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而无法从犯罪人或其他途径获得赔偿时,依法由国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社会制度.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我国刑事被害人很难从犯罪人那里获得赔偿,亦不能获得国家的有效补偿,遭受经济与精神上的双重煎熬.基于被害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宪法基础,我国有些地方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了先行探索,这种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性质而言,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是国家救助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定位于由公、检、法等部门代表国家对被害人予以经济救助.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有:及时补偿原则、赔偿为主与补偿为辅原则、重点补偿原则等.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具体内容包括:补偿对象、补偿条件、补偿数额、补偿程序、补偿金的来源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加强被害人权利的确认与保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刑事司法人权保障的重要趋势.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应合理吸纳联合国司法准则中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内容,构建恢复性司法,完善被害人赔偿权和援助权的保障机制,建立国家补偿制度,以全面有效地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被害人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法律在被害人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立了包括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被害人补偿、被害人援助等较为完备的被害人保护制度。我国对被害人保护的研究和关注起步较晚,被害人保护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日本在被害人保护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通过完善立法、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和实施被害人救助工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被害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刘洪磊 《学理论》2010,(19):154-154,157
刑事和解制度在英美及欧洲大陆国家已广泛适用,其具有刑罚所无法达到的社会效果。寻求被害人、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向保护是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目前的司法实践,直接适用刑罚已不能完全适应处理刑事案件的需要。故在刑事政策和刑事制度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其犯罪特征,用非刑罚的方法,调和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关系,调和被破坏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现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定。当前,这一规定仍存在以下弊端:民法和刑法适用上的冲突造成被害人权利救济渠道狭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实际上等同于证人,对被害人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缺乏明确规定,被害人的民事赔偿难以实现。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的路径选择是:被害人的民事赔偿应当完全按照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定操作,完善起诉阶段被害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陈述意见权,确立刑事和解规定,建立刑事精神赔偿程序和被害人国家补偿程序。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的主体之一,其所占地位与所起的作用很特殊,在自诉刑事案件中处在控告人的地位.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害通常通过自己行使诉讼权利而得到责任追究与权益恢复,一般被害人所受损害相应较小,不存在社会救助问题。而在公诉案件中,是由国家公诉机关来承担指控犯罪、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义务与权利的。此时从指控犯罪、主张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角度看,被害人处在从属的地位。对被害人造成的精神、身体的伤害相应更大,使得被害人的生活由正常而为窘迫困顿,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难以为继。从司法实践来看,仅通过由刑事诉讼行为的完成达到权益救济与权利恢复尚不足以使得被害人的生存环境得到基本改善。故此当考虑设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以解决此类问题。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建立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提供了心理或者经济上的援助。这一制度并非从来就有的,它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而逐步发展演变而来,先后经历了私诉时期、公诉垄断时期、现代公诉时期等阶段才逐步引起国家和法学界的重视,特别是随着被害人学的建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真正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重视,这一制度的完善对社会的进步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祖合 《学理论》2012,(10):113-114,172
刑事和解制度因具有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抚慰被害人心理、促进社会和谐之独特价值而大受理论界和实务界"追捧";刑事和解适用引起的个人利益价值观与社会公共利益价值观的冲突、报应正义与恢复正义的冲突以及刑事和解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也成为刑事和解制度发展遇到的障碍。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存在之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刑事和解制度合理性,并结合我国当前刑事和解现状,略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司法体制改革新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力于职权配置、队伍管理、司法保障等三个方面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继续稳步推进。死刑案件核准权上收、"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试点启动等一系列重大改革频频出台。  相似文献   

17.
武梅 《学理论》2012,(20):88-89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适用"赔钱减刑"引发了社会各界很大地争议。有人认为,金钱的介入挑战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潜藏着司法腐败的危险;也有人认为",赔钱减刑"能够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符合刑罚轻缓化趋势。对该政策的具体落实,应从立法上加以完善,树立"以人为本"的量刑理念;明确适用条件和范围;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陈彬 《瞭望》2008,(19)
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不宜贸然推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犯罪者因经济困难或者被判刑甚至被执行死刑而没有赔偿能力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刑事被害人无法获得赔偿,或者赔偿无法得到充分兑现,导致被害人及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或精神痛苦,成为诱发各种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民的财产权,而广大参与存款的群众则是形式意义上的被害人。但是,群众在参与存款之前,对这种民间的集资行为的风险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他们在投机心理和追求暴利的心理驱使下,仍然积极参与,因此,对于此后的风险和损失,参与存款人应该自己承担,这是一种被害人承诺的行为,参与存款公民不能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被害人。明确了以上两点,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参与人的损失,只能是犯罪人赔偿,不能采用国家救助和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20.
保辜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刑事司法制度,体现着儒家注重教化和宽缓慎刑思想。该制度使被害人和加害人自愿恢复和好,消除了因复仇或治疗费可能再度升级的矛盾,不仅对提高诉讼效率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对我国探讨刑事和解问题也具有理论和实践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