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的坐姿、打字习惯、使用电脑工作的程度等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之中,为你后背带来疼痛病症。本期的《中国女性》就教你一组司以缓解后背之病、让身体轻松而快乐的塑身操。  相似文献   

2.
就像寻找对你有益的习惯一样,寻找妨碍你的习惯同样重要。这7种习惯大多数都可能会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你难以察觉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学习幸福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跟欲望的满足。第二个层次,文明跟艺术、文化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精神的、宗教的,完全超过物质生活意义的那一种层次。发现人生不完美,这个时候才能快乐。你要追求最完美,那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要你尽力就好了,尽力之后就可以无恨,无憾,无悔。为什么这些伟大的人都喜欢散步?因为散步可以养成一种从容的态度,你就可以珍惜自己,去思考。我们要让自己的心象水一样的柔软,不管盛在什么形状的容器里面都可以,碰到很热的状况它就变成蒸汽,碰到很冷的情况就结成冰。“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要有红尘的怀抱”,这样子你才可以时时有一颗平常的心来看待世界,才可以时时保持着单纯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实践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李泽厚关注到了广义层面的实践,但在其哲学和美学中,他仍然坚持把实践狭义地界定为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不同意把实践范畴扩大化。这是由当时的历史语境和其哲学美学的元问题所共同决定的。与以往哲学和美学不同,李泽厚哲学和美学的元问题分别是"人类如何可能"和"美何以可能",即追问人类和美的根源。只有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才能在哲学层面回答这两个根源。其之前、之后的实践都不能回答美的根源。且其之后的种种实践形态,根源仍在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理解了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逻辑优先,也就能很好地理解中国当代其他美学思想与李泽厚实践美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是一种历史性的规定。在历时性方面 ,它表明某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物质生产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 ;在共时性方面 ,它反映了某种艺术形式的性质与物质生产的性质互不适应的关系。这个命题也意味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平衡关系的可能 ,具体的平衡与否取决于两者性质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体是一个微妙的、不同物质的组合体,它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各种物质的平衡。无论哪一种物质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这个有机体出现障碍。而人的一切营养均来源于食物,而且有些有毒物质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入口。因此.这里提醒几种少吃为妙的食物。  相似文献   

7.
婴雄 《协商论坛》2006,(10):43-45
广义而言,“土地”并不局限于物质层面。“我确定我就是那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而你是我的猎物是我嘴里的羔羊”,仿佛变成了这个转型时代的背景音乐。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传播载体,没有有形的文化载体,就不可能把优良的精神文化进行有效承载和传递。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发展繁荣,必须在载体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化的物质载体,使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理想信念等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出来,以具体的实在形象打动人、感染人,从而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到某个地方参观游览,除了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之外,事先了解目的地的人文地理概况、交通方案以及行程攻略,会令你有备而行,  相似文献   

10.
刘庚 《前沿》2005,(5):32-34
物质和意识都具有接受并释放能量的功能。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意识之间、意识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客观、普遍而永恒的。“反映”是物质间、意识间、意识与物质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叶子 《公民导刊》2011,(10):55-55
前不久,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来渝签售其新书《你幸福了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幸福”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追求。”“幸福”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鄂璠 《小康》2010,(2):92-94
历届世博会都非常重视物质遗产,建造一个地标,可以供大家在世博会结束之后瞻仰,同时物质的地标也代表了…种时代的精神和创新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正一、城市文化的具体含义城市文化是指具有城市特征的文化模式,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结合而成的复杂整体,及其在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活动中的反映。城市文化也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格局、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人居环境等物质空间环境;二是非物质的城市风俗、习惯等,以及作为每个城市成员所形成的一些能力和习惯。吴良镛先生认为,可以将城市文化分解为下列层面:物质层面:属于城市文化的表层,  相似文献   

14.
习惯了对遇到的朋友问一声“你吃饭了没有”,那是过去大集体年代的客气。那时候吃成了大问题,别说酒肉,就是青菜米饭也都是许多人的梦想。因此“,你吃饭了没有”就是中国特色的问候语。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你上网了没有”,“你聊天了没有”是网虫们的问侯;“你的手机带多少像素”则是先锋的消费者所关心的。至于“你离婚了吗”从另类的角度说是可以理解了,在这标新立异的年头,离婚竟成了某些人赶时髦的东西,好像有本事的人才配提离婚一样。近日,看到一个日本大公司在中国总代理商主办的内刊,上面有一条…  相似文献   

15.
有这么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在漫漫人生路上,如果金钱作了你的“仆人”,它可忠心地为你服务,使你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厚,使你获得幸福;但当它作了你的“主人”,主宰了你,它就可能夺去你的一切,使你在一瞬间从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变成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甚至将你推入可怕的地狱。金钱作为“仆人”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保证。有了钱,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才有所保障,如果连吃饭都保证不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6.
正下班以后你打开手机地图,大数据会根据当前的时间和定位信息,以及你日常的路线习惯,自动推荐给你回家的路线,尽量避开了当前的拥堵路段,帮你选择最方便的交通方式;也许系统直接帮你叫了租车服务,准时到位,大数据知道你这个点儿是要下班回家的。你可能感到生活极其便利,可总觉得有些不对。因为你经常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他们了解你的个人信  相似文献   

17.
张振林 《前沿》2002,(12):50-52
社会物质再生产过程以“消费”为主导。承认社会物质再生产过程的消费主导性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坚持社会物质再生产过程的消费主导性 ,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对搞活企业和实现消费者主权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生之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比如你吃东西吃得很好,但科学家的分析是,你只有15厘米的满足感,即从舌尖到喉咙。你看,有钱的人也许永远是最忙碌的人,时间的确是金钱,可是,时间也是生命啊。  相似文献   

19.
物质与精神是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生活:另一个方面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需要的,但是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相似文献   

20.
张娟 《求索》2011,(12):210-212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物质理性的特征。它包涵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至上,一是趋时求新。物质至上就是用物质的标准取代道德和情感的标准,导向实用主义;趋时求新表现在现代市民小说上就是从写作对象到叙事策略都不断求新求异,表现在文学生产过程上,就是商业化追求。物质理性价值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正确认识物质理性价值观,有利于当下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