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选拔人才,自古以来就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因为"人才"是个多样性的整体,不同的人才,会有完全不同的特殊性,不可能只靠一个标准、一个分数、一次考试就进行全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政策信息     
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就要打破了摇【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日前从人事部了解到,目前,我国深化职称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真正做到职务能上能下、工资收入能高能低。据人事部介绍,人事部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当前我国深化职称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制定符合各专业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的分类管理。同时积极推行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  相似文献   

3.
人才租赁是指人才与雇主(所属单位或人才租赁机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以租赁的方式到第三方工作并接受其管理的就业形式和用人方式.本文分析了人才租赁三方关系,提出了人才租赁公司"一个平台,两个体系"的运营模式:"一个平台"即是人才租赁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服务流程和部门组合方式等;"两个体系"即是人才租赁公司的管理体系.包括人才管理体系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聂会平 《前沿》2006,(5):188-189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本文论述了人才标准的三个组成部分,即人才的道德标准、人才的准入标准和人才的检验标准以及其相互关系,为人才的培养、评价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汪炜  朱慧 《理论月刊》2010,(2):101-103
人才引进是用人单位提升组织活力的有效方式,从重视人才质量到重视人才引进质量的改变体现了人才引进工作的趋势。正确认识人才引进质量控制的涵义,分析人才引进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人才引进导向、过程、结果三个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引进人才目的实现,促进用人单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秋生 《前进》2004,(11):46-47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这对进一步创新观念,搞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祖言 《今日浙江》2014,(22):40-4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浙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和"转型阵痛"。在新常态下,浙江靠什么重塑竞争力、抢占制高点、再创新优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珍视人才、依靠人才,以人才筑优势、以人才赢未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日前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才作为最大依靠和第一资源,努力  相似文献   

8.
赵永贤 《群众》2013,(8):51-52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是我国首部关于区域人才竞争力的综合研究报告,填补了国内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的空白。通过公布人才竞争力排行,进一步量化评价区域人才工作,找出新问题,得出新判断,提出新对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继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之后,促进地方转型升级的又一新动力,将在推动我围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进程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围人才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建民 《前进》2005,(1):50-51
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为此,做好人才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科学证据,采纳标准有其独特性,需要在传统证据采纳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科学细致的规定。我国对于采纳和采信的标准时常混淆并一同判断,容易影响审查认定的质量甚至导致冤假错案,尤其对于复杂的电子证据,更加需要两步式认定,第一步的可采性判断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第二步的证明力判断。电子证据的采纳标准,可以分为关联性标准、合法性标准和形式真实性标准,三个标准相互关联又各自具有独特性。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此有一些具体规定,实践中也有取证和审查认定的方式,但是仍需要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宋育英 《政策》2003,(12):7-9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队伍建设和做好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的执政规律和对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有了全新的认识。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使"湖  相似文献   

12.
《就业与保障》2014,(7):47-50
正近年来,为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推动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泉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省上对泉州"建设民营企业聚集区,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定位,探索提出"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民营企业对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各类人才队伍的需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六个环节的具体举措,充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政策评价思想,是其政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不搞争论"又是邓小平政策评价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评价和判断各项政策"不搞争论",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由敢试敢闯、允许看、不争论、让事实说话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的思想体系,其实质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4.
吴田  荆林波 《探索与争鸣》2023,(11):144-153+195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区、各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提升人才吸引力是这项工作的关键环节。人才高地吸引力包含“条件”和“结果”两个维度,前者是指符合人才发展预期的成长环境类条件和满足人才工作及生活需求的服务保障类条件;后者是指实现高水平人才的高密度聚集和人才队伍的“提质升级”。在“三大体系”建设的目标指引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高地吸引力评价指标具体可以围绕“人才吸引条件”“人才聚集程度”“人才队伍素养”三方面展开。就现状而言,我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高地吸引力建设仍存在价值错位、梯队分布、近亲传承三组矛盾,以及地域分布、机构分布、学科分布三组极化现象。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高地吸引力,亟需进一步找准优势定位、优化资源配置、适度倾向引导。  相似文献   

15.
晓费 《上海人大月刊》2004,(10):25-25,30
以党政机关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主体.以制度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平台构建为抓手。紧扣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上海将全面推行《上海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成长环境渐趋优化,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人才结构有较大改善,人才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也必须看到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必须从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机制、人才软环境三方面切实推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人才工作决定明确指出:“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这意味着,今后考察评价党政干部的优劣、功过、是非,群众的意见将成为重要的衡量尺度。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是干部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的原则。人才工作决定强调,选拔任用党政人才,必须得到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04,(10):47-47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谏论》中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有这么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半勇敢,一个完全胆小。他将这三个人带到渊谷边,对他们说:"能跳过这条渊谷的才称得上勇敢,不然就是胆小。"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部决定在全面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基础上,从2004年到2006年的三年内,在全国开展“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20.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明确做出了要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部署。本文认为,“人才高地”表现为人才数量的高密度、人才级别的高水平、人才工作的高活力,人才产出的高效益与人才发展环境的高匹配。具体看,其条件特征是优秀人才聚集度高、创新平台多、创新制度好;过程特征是创新氛围浓、创新文化优、创新活动频繁;结果特征是创新效能强、创新成果多、创新价值高、创新贡献大。本文基于条件、过程与结果三大特征和主体、机制和环境三大要素构建了人才高地的结构模型与标准体系,包括了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以及30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地+三个特征+三大要素+五大体系”的建设路径框架,提出了加强政府主导引导、战略规划引领、市场机制调节的发展模式,提倡进行整体目标定位、区域特色互补与分层协同创新的国家战略导向;表达了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创新环境与激发科技主体活力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