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依然是解决动力问题,动力机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生命之所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终级推动力,公民社会的发育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本源推动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外在推动力,基层民主实践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迅速普及的互联网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技术推动力,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效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转折点.改革开放实践促使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动力日益增强,发展路径实现重大转折,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政治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民主,民主是现代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民主化道路过程中,各个国家建构了不同的民主模式,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民主化会带有自身特点。其中,纵向民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析中国民主发展的新视角,它以社会和谐与秩序为价值理念,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文章通过对纵向民主理论的阐释,试图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网络社团蓬勃兴起和发展可以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网络社团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网络社团主要有在网络论坛上形成的虚拟社区,网上俱乐部,利用网络发起的志愿者组织和公益性活动组织。这些组织有利于培育中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有利于提升中国公民的社会行动能力,有助于推动社会建设的步伐,对于改变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0,(4):54-54
赵波文在《甘肃理论学刊》上发表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未来政治发展过程中:1.民主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权力运行从权威向民主转型。国民的民主选举意识已发展到比较现代的程度,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现代的民主意识并没有在现实层面转化为积极的自治意识。  相似文献   

6.
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本原意义的确定,作为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精神生活模式所体现的政治的终极追求。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相似,我国的政治价值取向也有其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取向的民主性、法制性、参与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体制的转型催生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心理现代性变迁,进而支持和促进了中国政治的稳定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真正扎根与最终建成,将为公民政治心理优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平台,独立政治人格的塑造则为其成熟奠定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君如 《前线》2008,(4):10-13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长期保持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其中,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方面变化巨大,但是政治领域尤其是民主政治方面变化不是很大.甚至没有变化。但是自己认为我们的政治进步非常大。那么为何会产生这种分歧?因为政治评价标准非常不同。一般的西方学者评价民主政治和政治进步主要依据三条标准,一是多党竞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改革前后两个时期国家对发展战略和相关制度、政策的优先取向和倾斜性安排,以及作出和实施这些取向与倾斜的动因、条件,阐明我国在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期阶段产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差距扩大问题,与近代西方国家和当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同一进程中所出现的这个问题相比,既有普遍性,也有显著的独特性,主要是国家决策层特定的政治选择和控制的结果,并有作出和实施这种选择和控制的特殊国际背景、政治动因与社会体制、结构、阶级及传统等条件.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促进政治的巨大变革;分化政治权力结构,促进政治的现代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促进政治的制度化;建立责任内阁制,促进政治模式和权力运作方式的规范化;制定系列法律法令,促进政治权威的法理化;赋予国民政治、选举、立党与集会结社权利,促进政治的民主化;扫除恶风陋俗,促进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政治发展理论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进展迅速。外生性的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被用来解释中国现象,并逐渐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内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日益关注,不仅在数量上有显著的增加,在理论上也有相应的创新,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达尔的《多头政体》以及第三波民主化研究为范本,解析西方经典民主化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说明其在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所遭遇的挑战(对选举主义的反思),进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的发展同西方经典民主化理论两无相关,甚至超越了其已有的解释框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便发展出一种适合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新的认识视野。  相似文献   

15.
项目反应理论可以更加科学地测量权利观、权威观等复杂的政治心理概念,探析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心理机制。可能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心理包括基础价值、宏观制度感知和具体行为感知,前两者反映网络政治参与“心理型视角”的解释机制,具体行为感知反映“工具型视角”的解释机制。网民的公正感、权威感、国家认同影响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具体行为感知的影响则不显著。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更多受到“心理型视角”的要素影响。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和规范,政府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供更便捷的技术平台,还需要加强公民政治教育,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区域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建构型区域协调发展与自发型区域协调发展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建构型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以中央政府为主导,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发展政策为促发机制,通过行政权力自上而下的强力介入来促进区域合作,实现经济社会的区域性协调发展。自发型区域协调发展模式诞生于市场经济背景下资源自由流动形成的共同市场,创造性地引入契约与平等协商精神,以共同利益为前提实现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不论是建构型区域发展还是自发型区域发展,在实现区域协调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区域纠纷,但传统的以上级政府协调为主导的纠纷解决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保证和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有必要构建上级协调、平等协商、ADR机制等多元并举并存的区域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工作虽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并不尽善尽美,还存在民主推荐“失真”、推荐程序虚置、推荐责任模糊等问题。增强推荐透明度,促使推荐程序的具体化,扩大推荐的民主范围,加强对推荐活动的监督,优化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制度。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分析人类政治行为的新概念,是人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政治文化的研究拓宽了政治研究的视野,突破了单纯从政治、经济制度角度研究政治现象的框框.参与型政治文化是当今政治文化建设的主流,其对于我国建设新型政治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政治层面上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及其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发展是伴随着现代化浪潮遍及全球的一种现实趋势.作为社会全面发展过程的重要方面乃至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的实现,必须解决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要确立引导发展的价值目标,这是关于发展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对如何有效推进发展做出现实选择,这是关于发展方法的问题.文章认为,中国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的确立只能围绕怎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进行,而能够帮助和保证这个主题转化为现实的道路和模式就是应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