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水不争先     
正熟识我的朋友,看了这个标题,恐怕要笑我这是在为自己平日里的懒散找借口;而陌生的读者,则有可能讥我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坦诚地说,这两者我是涉嫌的。但以此开头,倒不是为了这番坦诚。戊子年的春天,一位一不小心成了企业家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要我给他写幅字,内容便是"流水不争先"。我知道,"流水不争先"惯常说的是日本一代棋手高川秀格的"平  相似文献   

2.
今年86岁的启功先生作为书法大师,一字千金,要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并非难事,然先生不屑为之。先生从不以字换钱。几年前为“北京师大”筹集资金,先生欣然“求字捐钱”,可他从不自己经手,而由学校派人专管。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启功书法作品选》里有墨竹十余幅,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有篇题为《竹》的散文,其中写道:“我觉得那竿竿挺直、最具神韵的竹子,是一枝枝大笔,在天地之间,以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6,(3)
正鉴赏群峰里面有主峰。一幅好的书法里,大概都有重点字,也可以叫做"字眼"。那么,这幅书法里,哪个字是"字眼"呢?观赏一眼就可以看出一个大字:"惊"。这个字是表现诗意的要害字。表现了当时诗家愤怒到了极点,非发泄出来不可!"青松怒向苍天发",下决心要搞一场让世人皆惊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他用丰富的墨色变化把"马"字写得出神入化,可谓"似马不是马,是字又是画,如驰又如飞,书画一奇葩。"这幅书画作品被国家主席胡锦涛收藏;他把传统的书法技巧有机地同现代书法相结合,用抽象的书法技巧大胆地把"虎"字一笔写得虎虎生威,这幅作品被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收藏。他本人曾受到李德生、田继云、洪学智、布赫、万国泉等国家领导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6,(12)
正2016年12月上旬,我应邀到随州,由老同事、老朋友李克申、胡青兰陪同,参观了淅河镇独山村、府君山村的核桃产业园。在路边,一幅巨大的标语深深地吸引了我:"不离土,不离乡,换个思路奔小康!"这幅标语新颖、独特,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这里农民奔小康有什么新奇的思路?我想探个究竟。我们环绕着低山丘陵岗地的水泥路坐车转了近两个小时,漫山遍  相似文献   

6.
月览天下     
《小康》2018,(3)
正创意2018年1月4日报道,摄影师Dan Piech创作了一幅作品不一样的摄影作品。他利用6亿像素360度全景照片呈现纽约城市美景。据悉,Dan Piech一共拍摄了189张周围建筑照片,花掉了整整160个小时拼合成了这幅作品。  相似文献   

7.
初识徐之伟     
徐之伟,热情、诚朴、笃厚。别看他40有余的年岁,握手间给人稚气未脱的感觉,可一走进集团的会客室和办公室,就使人对他刮目相看了。一走进接待室,迎面的是个玻璃屏风,画面是滚滚波涛,一艘鼓风行驶的帆船,劈波斩浪奋勇地前进。这幅由徐之伟自己设计,请工艺人员精心制作的画,标志着他带领企业职工沿着改革开放的征程义无返顾地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与玻璃屏风相对应的是一个红木雕刻,醒目的"岁寒三友",凌霜高洁的品格,坚定耐能的意志,顽强不屈的性格,象征着主人的爱好与追求。徐之伟的办公室内有两幅字:"人生苦短须努力,自强不息必得救"、"发展企业,以人为本"。第一幅是徐之伟的自勉座右铭,第二幅揭示人的因素与企业的关系。徐之伟十分重视人才的开发,近几年来培训和引进了4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其中高级职称11人。徐之伟的办公桌上有条不紊地堆着许多文  相似文献   

8.
苏星 《当代广西》2011,(18):18-20
一场饕餮的文化盛宴"大师的作品尤其值得我们欣赏,你看徐悲鸿的这一幅《双喜图》,干净雅致,显示出大师的技高一筹。而黄胄,我认为是我国画驴画得最好的一个画家,你看他这一幅《赶集归来》,那驴的尾巴好像在动,驴的身体虽然是朝着我们,但他的墨不着在一起,所以远近、前后、肥瘦看得非常清楚,这不是一般的水平……"9月3日,在南宁邕江湾美术馆"中国著名书画九十家作品展"的展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榕林正在和身边的观众交流,点评大师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认识刘野     
我是在北京的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上认识刘野的,那是1994年。当时他刚从柏林艺术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准备在北京继续发展他的艺术。我当时对他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一个留学生学成回国了。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自信和坚定。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探访一个艺术家时偶然在其家中看见一本香港佳士得中国油画拍卖的目录.上面有一幅油画作品与其他参柏的作品在趣味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在画室里带天使翅膀的裸体小男孩.清新并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我下意识地去看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刘野”这次以艺术家的身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23日,对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太平乡农民赵士财来说,这天绝对是一个黑色的星期日。清晨6时32分,从家里出来下地才干了半个小时农活的他,用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想让媳妇早点儿下地。可是,电话打通了好长时间就是没有人接听。赵士财有些纳闷,但也没太往心里去,便继续耙地。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同村的一位村民慌慌张张地跑到他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财子,你媳妇跟别人打架了,你快回家看看吧!”一下子“毛”了的赵士财放下手中的农活,快速跑回家,只见房前屋后,早已被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先他一步赶到的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分局太平…  相似文献   

11.
宗合 《今日浙江》2010,(6):58-58
在2010年3月14日的全国“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12.
九月的柴湖,到处飘散着丰收的喜悦。路边,金灿灿的稻子迎风起舞;远处,几头黄牛在悠闲地吃草,好一幅惬意的田园风光画。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下,竟然掩藏着深深的贫困“。一季红苕半年粮,四季温饱无保障”,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全镇10万人中,贫困人口竟高达万人。柴湖的贫困让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寝食难安。“不为柴湖脱贫出力,就是我的失职。”3年来,他四处奔走呼吁。在他的建议下,1万柴湖移民在钟祥市境内实行“二次移民”计划顺利启动,目前已有4000多人找到了新家;在他的建议下,200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  相似文献   

13.
罗四钨 《小康》2008,(1):104-104
一天半夜,电话似凶铃响起,原来是做小白领的女友看完电影《色戒》后,又找来小说《色戒》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读,感动不已,一定要与我分享。女友不依不饶地给我讲了大半个小时,硬是用索引法把那一万来字的《色戒》解构成一个感天动地的伟大爱情。没几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金风送爽的日子里,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相隔三十二年之后,又访问了耄耋之年的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胡厥文老先丹青寓意深当我步入厥老那间明亮、典雅的客厅时,一幅水墨画吸引着我:一双兀立山崖的苍鹰,目光炯炯,环视云霄,那健翅、铁爪虽显饱经风霜,伹仍充满势欲奋飞千里之气势。中国画大师刘海粟为厥老所作这幅写意画,不禁使我联想起主人的平生经历。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曾荣获中国书法界的最高学术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在评奖现场,一幅草书长卷——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令书法大家们赞叹不已。专家们感叹地说,这幅草书一气呵成,雄浑豪迈,气势磅礴,与作者前几年清逸潇洒的书风相比,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幅长卷的作者便是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省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留学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印社社长、文学博士徐利明。2004年7月,徐利明荣获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表彰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5年岁末,徐利明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这是他的艺术人生中的又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学术大师季羡林今年已94岁高龄。还是他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期间,一个带着行李来校报到的新生看见身旁有一位淳朴得像农民的老者,以为是学校的工友。于是,他让这位老者替自己看守一下行李。老者欣然同意,认真守护这堆行李达半小时之久,尽心尽责地完成了任务。后来,在北大新生入学典礼上,这位新生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知道这则小故事,已有好几年了。今天重新提及,是因为我突发奇想:有一天,要是这位学生和季大师面对面,谈论学术问题,会是怎样一种场面呢?我记得,鲁迅先生早在1927年就提醒过青年…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节,写"福"字把我累坏了,由冬至那天开始,一直没有停过,索要"福"字者络绎不绝,累计下来大概写了三百五十多幅,光墨汁就用了四瓶! 写"福"字是一年一度的事,不能一劳永逸,因为要把年号写在上角,所以每年必须更换,符合辞岁迎新的含义,图个喜庆吉利.譬如,写四个小字"癸巳大吉",从而把"壬辰大吉"那张旧的揭下,换上今年的.我自己也要写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个小有 名气的画家。某 一天当他迎着清 晨的第一缕曙光 完成一幅新作品 时,突然想知道人们对它的评价。他把这幅 画送去了展览厅,并附上一张纸条: "请在 您认为处理欠佳之处作上记号。"几天后,他 收回画,失望地发现画上满是记号,他有些 泄气,但仍不甘心自己的努力就这样被全盘 否定。他把画再描摹了一遍放在同一个地方, 但这次附上的纸条是: "请在您喜欢的地方 作上记号。"后来,他惊讶地看到画上画满了 赞美的符号。同样一幅,结果为什么会如此 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张志 《小康》2006,(2):86-87
周士心被誉为“跨世纪翰墨一代宗师”,虽不为国内所熟悉,其艺术成就却早巳蜚声海外。她1923年生于江南永乡苏州城的书香门第,8岁时随父习画,后毕业于苏州美专,并师从吴子深和似兰昆仲等名家。26岁时,他避战乱迁居香港,干过很多职业,和国画大师张大千结下深厚友谊,画艺飞速长进。1962年,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国画,1971年后移居北美。半个多世纪里,他作画15000余幅,对中国水墨画的继往开来贡献巨大。他笔下的世界,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远山近水,晨雾暮霭,都是对这世界正面、积极、美好的感受。他说:“我的笔下,充满了和平、自由、真实、和谐、…  相似文献   

20.
正昌邑市顺达饲料有限公司员工刘宝昌,辗转保存有一幅上世纪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时期,由浙江杭州东方红丝织厂敬制的毛泽东主席的丝绸织绣像,他怀着对毛主席崇敬的心情,向我们展示了这幅珍贵的伟人像,并讲述了他保存伟人像的故事。刘宝昌是昌邑市柳疃镇闫家安村人,1958年12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