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是各国政治、经贸发展的需要,已经建立的协商机制和法律合作机制是开展打击跨国犯罪的基础.我们认为泰国已经签署的引渡条约存在政治犯罪不引渡、本国国民不引渡以及司法协助形式较单一等问题.未来,泰国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应当向着相互(与其他任何国家,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协助查封、扣押、冻结财产,逐步承认与执行外国的刑事判决,健全和完善信息情报交换机制以强化执法人员技术合作能力和网络信息建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国际合作 打击跨国犯罪──记联合国预防犯罪大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记联合国预防犯罪大会本刊特约记者康兴平开罗专电5月初结束的第九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国际合作以打击有组织犯罪、跨国犯罪经济犯罪、恐怖主义,枪支管制和保护环境,遏制青少年犯罪和针对妇女儿童的犯罪等10项...  相似文献   

3.
国际社会为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而制定的反洗钱法律文件,因国际反洗钱法律适用主体的有限性以及各国反洗钱法律规范内容上的差异性而收效有限。为有效预防和打击国际洗钱犯罪活动,应尽快推进反洗钱国际刑事立法的统一,加强国际间刑事司法协助,完善金融服务及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4.
翟悦 《理论与改革》2014,(3):157-159
网络犯罪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犯罪形式。随着网络在全球迅速普及,网络犯罪呈明显跨国化趋势。网络空间的全球性、虚拟性、无国界性已严重造成跨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冲突问题,通过建立一套全新的规则体系,从而协调管辖权重构的国际争议,并加强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有效地打击与控制跨国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5.
有组织犯罪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从近代中国开始我国有组织犯罪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以及再生的嬗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黑恶势力为代表的有组织犯罪不仅死灰复燃而且发展势头凶猛,严重危害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我国已建立了基本的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法律制度,但是还很不系统、不完整和不健全,远远不能满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长效治理有组织犯罪的需要。当前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以贯彻《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为契机,借鉴国内外立法的经验,通过制定专门的单行法律——《反有组织犯罪法》,完善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制度,确立扫黑除恶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坚持系统、科学、规范的原则,分别从法律术语、有组织犯罪集团及行为特征、体制机制和程序措施、预防手段、国际合作等方面健全我国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强的犯罪。如何减少和预防黑社会犯罪,各国和地区都在作不懈努力。中国内地与香港法律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模式、黑社会组织的界定、罪名的种类及行为方式的规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将两地的刑事立法进行比较和研究有助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共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7.
信息博览     
《侨园》2002,(5)
学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2500万据悉,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有2500多万人,来华留学人数也已达到6万余人。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介绍,中国申奥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持续增长,使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同国际刑警组织合作成效显著据悉,自中国从1984年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以来,中国警方积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刑警组织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互通情报信息、协调办理涉外案件及缉捕、引渡、递解犯罪嫌疑人的渠道的机制,有力地打击了跨国犯罪。此外,外派警务联络官,是中国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的重要方面,也是未来开展国际执法合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暗网已成为犯罪聚集的隐秘之地。暗网犯罪使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包括对国家军事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恐怖主义犯罪提供新的避风港、破坏国家金融秩序以及对公民人身安全产生巨大威胁等,而传统刑事司法手段打击暗网犯罪面临取证困难、侵犯他国司法主权等问题。治理暗网犯罪仅仅依靠传统刑事司法手段并不能奏效,必须建立专门的暗网犯罪监测部门以及"产—官—学"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公私部门信息共享,提高电子取证技术,同时还要积极寻求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9.
洗钱犯罪作为一种国际性犯罪,近年来在我国日益猖獗和蔓延,而我国相关的刑事立法还不够完善、科学.因而可在全面总结我国反洗钱刑事立法现状的基础上,依照对我国具有拘束力的相关国际法律文件,结合我国的国情实际,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洗钱刑事法律规定,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机制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建议制定我国《反腐败法》法典,在国内法的宏观层面规定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机制,并在宏观层面完善我国反腐败的其他机制;建议完善反腐败犯罪的实体规范,严密法网,具体包括扩大腐败犯罪的主体范围、完善贿赂犯罪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扩大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设置更为严格的死刑量刑标准,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在法律上废除对腐败行为适用死刑;建议在程序法方面完善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的程序机制,具体包括建立刑事缺席审判机制、完善我国的引渡制度、完善腐败所得追回与赃款的分割制度、确立资产追回程序中的推定制度、建立我国反腐败的民事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1.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简称污点证人制度,其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处置制度在欧美等国家的司法实践中普遍应用,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中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应当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这对于有效的打击腐败犯罪、有组织犯罪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张娇 《学理论》2012,(23):114-115
有组织犯罪是现在社会中一种高形态的犯罪,严重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威胁着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有效地打击和预防有组织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由于有组织犯罪的成因包括很多方面,包含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和法律等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因此,从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出发,设立特定的机构,完善我国有关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制度和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灾难性问题,它也正在侵害着对外开放的中国。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从国家禁毒委员会获悉,中国政府全面积极开展的禁毒斗争,在组织禁毒宣传、完善禁毒法制、打击毒品犯罪、加强国际合作等禁毒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恐怖活动犯罪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因而仅靠一国难以有效防范和惩治。"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是国家间进行刑事合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意义重大。我国在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国际合作中适用"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时,应当处理好其与我国刑法中普遍管辖的关系,同时依法择一选择"引渡"或者起诉的方式进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内容涵盖互联网基础规范、互联网信息内容规范、互联网应用规范、互联网安全规范以及惩罚互联网犯罪等五个方面的规范。但尚存在互联网法律重点不突出、体系不完整、内容不严谨,以及互联网法律与已有法律兼容性不够等问题,需要在确立国家安全至上与国际合作并重、保护性与规制性并重、互联网法律与已有法律协调并适度超前、法律规制与自律相结合等原则的基础上,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加强互联网重点领域立法和互联网危机管理立法。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亚欧会议的主要成果 在经贸合作领域,初步就欧亚大陆在2015年前实现贸易自由化形成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并且就此制定出经贸合作的阶段性计划和政策。 在政治对话领域,亚欧会议在以多边合作的形式在打击毒品走私、有组织的跨国犯罪(包括国际恐怖主义)、核扩散以及非法移民等方面加强对话与合作。 第三届亚欧会议于10月20- 21日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与会的欧亚25国领导人就跨世纪的亚欧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亚欧合作的体制等重大议题展开讨论,并广泛交换意见,为21世纪的亚欧关系确定一个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 亚欧…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详细规定了反腐败的预防机制、定罪与执法机制、国际合作机制以及资产的追回机制,对我国反腐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国也应通过建立预防性反腐败机构,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利益冲突避免机制,做好政务公开,提高反腐工作的社会参与度等措施加强对腐败的预防;通过修订和完善刑法,完善证人制度和加大制裁力度等措施确保腐败犯罪分子受到与其所犯罪行严重性相当的制裁;通过加强金融监管,落实金融实名制和加大对洗钱与窝赃的打击力度等措施降低腐败收益;通过订立双边或多边协定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对犯罪分子的引渡工作和犯罪所得的追回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针对外逃贪官展开的追逃追赃工作中问题突出,这与我国在刑事司法合作领域的制度欠缺有关。"开平案"的成功为我国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思路:在借鉴美国刑事合作方面的经验,并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他国际条约的要求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内补充和加强我国刑事司法相关内容和立法;另一方面对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此完善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体系。保持对外的一致性,使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有组织犯罪亦日趋严重,对国际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分析全球化对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影响,总结此类犯罪的特征,进而采用国内国际两种防控手段,有效预防和控制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27日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决定”。这为国际合作反腐败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为我国遣返外逃腐败犯罪人员,追缴被非法转移国外的资产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一腐败行为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完善反腐败机制,预防、根除腐败犯罪。正确认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运作机制,对我国及时调整、改进现有反腐败法律机制,并参与国际合作打击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于预防腐败犯罪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腐败犯罪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