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方远 《台声》2022,(22):108-109
<正>6月20日,大陆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因病逝世于北京,把“一条大河波浪宽”“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留给了他所挚爱的土地和人民。消息传到台湾,媒体也有做报道,也让笔者忆起他那首《我的祖国》在台湾政治夹缝中被传唱的过往并带着兴趣去寻找乔先生与台湾社会的一些联结。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7)
正驻点台湾,最喜下乡,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把酒话桑麻"。农民朋友对土地那种深沉情感、对农作那颗至诚之心,对产品改良那份执着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也一直尽我所能,将台湾的"三农"故事传播出去。农业曾是台湾的命脉,是岛内经济起飞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台湾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工商业发达的台湾社会,到底还有多少农民?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我曾经采访过草根诗人詹澈先生,他那个时候是农民联盟常务理事。他介绍说,狭义地说,台湾的农民大概分三种:第一种是专业农民,也是  相似文献   

3.
杨瀚 《现代领导》2009,(4):39-40
春节前我到台湾访问,与台湾的朋友在谈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杨虎城的态度与处置方法时,有朋友说:“蒋介石对杨虎城是很宽容的,让他出国就是了,是杨虎城非要回国才遭逮捕的。”事实是这样吗?非也!  相似文献   

4.
石咏琦 《台声》2011,(11):45-45
最近接到一个电话,发话人是台湾来的老友建平,他说这次主要是到石家庄和天津视察业务,在京停留短促不能见面很遗憾,但要通个电话彼此关心问候。电话末了,他很兴奋的告诉我说,经过诸般努力他终于考上厦门大学的博士班。我替他高兴。不久之后,我又有一个台湾企业家朋友拥有大陆博士学位了。  相似文献   

5.
瞿雄章 《台声》2002,(12):43-44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作家,放着赚钱的题材不写,甘冒不被出版或出版后赔本的风险,写一部与流行的“畅销书”无缘的书,这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他图的又是什么?金秋10月的一天,当我从原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启幕手中接过散发书香的长篇小说《台湾少年》时,我真的感动了,从心底里祝贺他终于出版了这本不同寻常的新书。我与郑教授一同坐在省府5号省台盟会议室促膝长谈,伴随着他指尖飘散的屡屡烟云,我仿佛看到了一段被尘封了60余年的历史,心中的疑问终得解答。1938年,一批充满稚气且爱国、爱乡的台湾少年…  相似文献   

6.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7.
易靖茗 《台声》2014,(2):56-58
<正>"想不到刘艺是台胞,我特别喜欢他的书法。尤其是他的今草,气韵生动、笔墨酣畅,既富古道热肠,又有现代气息;既热情奔放,又厚重隽永。"一位观众站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刘艺的作品前,充满激情地对身边朋友说;"哇,梁国扬不是全国台联党组书记吗?想不到他也擅长书法,而且写得真不错哟。他肯定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员吧。我熟悉他的,但他可能不认识我呵。"一位台胞看到梁国扬的书法作品,情不自禁地说;这是1月5日至12日,在北京台湾会馆,全国台联举行的"中国梦·台胞情"全国台联系统书画精品展上,观众们由衷发出的赞叹。这次书画展是全国台联成立30多年来首次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充分反映了广大定居大陆台胞和台联系统工作人员热爱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秉承弘扬继承理念,积极表达爱国热情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最近《两岸关系》杂志社的编辑告诉我,台湾朋友很想知道祖国大陆有关传销的政策。我曾担任过司法部律师司司长,国家商标局常务副局长、现在公平交易局工作,在台湾有很多朋友,我乐意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首先,我还是介绍一下公平交易局吧!台湾有“公平交易委员会”,祖国大陆有公平交易局。我们这个局是国  相似文献   

9.
吕正惠 《台声》2014,(5):38-39
<正>4月10日,参与"太阳花学运"的学生们走出台湾"立法院",持续24天的"占领"算是宣告落幕。这期间,我在重庆大学客座,周边朋友、学生多多少少有点茫然不解,希望我能作些说明。人不在台湾,没有机会就近观察,这倒并非是我一直不愿发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10多年来,我已不看台湾的报纸、电视、网络,我不想浪费时间。最近与几批朋友畅叙旧谊,闲聊之际多少也涉及台湾的人和事。听说网络上大陆年轻人对"太阳花学运"反对服贸协  相似文献   

10.
到浙江台越纺织品公司采访是在一个下午,我们到达廖芳滨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和几位台湾来的朋友聊天。在等待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们谈的并不是生意方面的事,反而是一些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廖董事长恐怕原来并非是生意人出生,这一点在我对廖董事长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廖先生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在结束了学业之后,他回到台湾并且在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发先生的公司工作。之后,他弃商从教,在台湾大学执教了一段时间。廖先生说,在他执教的那段时间里,他…  相似文献   

11.
<正>我出生在大陆,目前在高校从事继续教育工作。我的姥爷是台湾阿美人,新中国建立前他来到大陆,由此有了我们一家。我们家就是"两岸一家,同根同源"的一例。小时候,姥爷常常给我讲台湾的历史。从他那里,我知道近300年来,台湾经历了太多磨难,自17世纪起,台湾先后遭受到来自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入侵。《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直到二战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怀胞。虽然大陆与台湾至今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当今世界的普遍共识。一个中国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原则,是共识,更是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17)
正看过这个题目,读者会以为这是要写3个人,不!是一个人,一个身在美国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吾爱尤敢是她台湾雅美的名字,陈彩霞是她在台湾时的汉语名,费太太是她后来在美国的名分。自从新冠肆虐以来,特别是美国的疫情延烧,不断攀升的那两组数字,时时让我心悸。我从来没有如此惦念过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台湾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听不到她的消息,我就会给她写一封信,能收到她的回复,  相似文献   

13.
初识台商陈如龙先生,是在去年底的一次台胞台属联欢会上.他主动“请缨”,为大家演唱,做节目主持人.我问他将演唱一首什么歌?他带有几分神秘地笑道:让我自己来说吧.接着,他便与另外一位台湾朋友一道用闽南语演唱了一首颇有 韵味的台湾歌曲.直到歌毕掌声响起,他才报出歌名——《爱拼才会赢》.一个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与九江非亲非故的台胞青年,居然跑到既非大都市,也非沿海特区的九江来,办起了一家以招商引资为宗旨,兼做国内外贸易的江西英特中介服务有限公司,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孙运璇先生逝世后,岛内外众多人士痛惜之余,都在缅怀悼念他。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孙先生有过较长时间的交往。他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长者和朋友。这些天来,我常常怀念和回忆起和孙先生交往中的一些往事。“他是一位清官”孙运璇先生曾经为台湾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赢得  相似文献   

15.
章健  王跃 《两岸关系》2003,(3):65-67
一位上海小伙东吃一小碗、西吃一小碟,他的朋友又在叫他,“小朱,快到这里来尝这种没吃过的……”,“我都快吃饱了……”。后来,小伙子对我说,“因为还不能到台湾去旅游,所以,就想在这个展会上把台湾的小吃尝个遍……”  相似文献   

16.
党文婷  严圣禾 《台声》2023,(2):75-76
<正>“深圳已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了!”临近春节,台湾青年、深圳市艾薇达烘焙培训有限公司主理人刘天庭告诉笔者自己的假期计划,“我们今年春节打算留在深圳,去一个很要好的客家朋友家里一起过年。我太太是台湾客家人,特别想体验大陆的客家风俗。”无独有偶,深圳市伟富涂装有限公司经理纪伟祥也打算和母亲一起留深过年。“春节后我就打算启动新项目,把台湾的创业团队带到深圳,专攻聚氨酯、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开发,搭建全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聪玲 《台声》2011,(6):47-47
高雄,我陪国修老师一起去台湾KISS RADIO给DJ们培训。 刚刚采访完他。那时候他正在台南演出他的《京戏启示录》。听说有这样一个大师班的授课计划,而“KISS”又有我最要好的朋友,当然也将丰富我的采访内容,于是,我就跟去了。  相似文献   

18.
汪舟  徐波 《台声》2002,(7):23-25
他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衣着朴素,学究模样。在讲台上,无论是面对几十人的小课堂,还是面对几百人上千人的大会场,他总是满怀激情地讲先秦哲学,讲中国文化,讲台湾历史,讲两岸关系;在空闲时,他喜欢约三五个朋友,点几样小菜,喝几杯白酒,依旧是满怀激情地讲先秦哲学,讲中国文化,讲台湾历史,讲两岸关系。说到得意处,他会发出一阵天真的大笑……他的学识,他的激情,他的笑声,常常感染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他就是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我聆听过他的演讲,编辑过他的文章,也和他喝过酒,算起来应是多年的朋友了。…  相似文献   

19.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02,(10):51-54
尽管立秋了,申城上海仍然暑意不减。我冒着高温,汗涔涔地来到了浦东沪东造船厂对面的一幢大楼里,专程访问期刊“创刊号”收藏家冯建忠先生。 我叩门造访的时候,冯先生正在与朋友交谈。我看见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影集,便信手打开看了看。嚯,全是他今年访问台湾时的照片。于是,我们的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地从访台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讲师、香港东方水墨画会主席徐嘉焬先生对笔者说,我们两人能够认识,是因为有缘.此言有理:徐先生热心于海峽两岸的艺术交流,而我对与海峽两岸有关的人和事抱着浓厚的兴趣,对促进两岸交流的人士更怀有敬佩之心.所以,七月九日台湾画家江明贤画展开幕前夕,当我得知是他从中牵线,促成了台湾岛内画家首次来北京举办画展的時候,即专门拜访了这位在海峽两岸文艺界穿针引线的"红娘".而他,则像一见如故的朋友,向我敞开了胸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