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面对的治理环境越来越复杂,为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进行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政策创新就显得很有必要.当前,中央向地方放权、地方政府间竞争、社会公众的需求以及政府行为理论发展变化几个方面所产生的力量形成动力机制.为了使动力机制协调运作.确保其中每一部分力量作用的正确方向,我们有必要提高政策创新过程的政策监督力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公众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构建政策创新激励与宽容机制,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区域联合政策创新.批判地借鉴和吸收"新公共管理"理念,正确处理政策创新和政策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自贸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法律保障体系是促进自贸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该体系的构建需以认识自贸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为前提,以全面掌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立法现状为基础。自贸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是系统工程,中央层面需有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基本立法的顶层设计;地方层面,一方面需完善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立法以根据省情作出宏观指导,另一方面应完善自贸区政府信息资源的专门立法,以更有针对性地推进自贸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相似文献   

3.
压力式问责是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在推进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手段,也是地方压力式治理最直接和具体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细致化的责任分解、立体式的责任监督、强有力的问责过程以及联动性的问责结果.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这种问责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这并不符合现代政府问责机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行政问责制度,是现代法治政府强化责任、改善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制度与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行政问责制度的应有功能,应从提高干部队伍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加快行政问责法制建设、加强“异体”监督问责、拓宽行政问责范围以及健全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等方面,着力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现象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普遍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执行中,政府间权责关系变迁、公共政策执行监控不力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地方环保部门的双重受限等构成环境政策执行梗阻的根源。需要进一步整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合理分配财权事权;推进公共治理模式变迁,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建立新型政绩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执行监控体系,健全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6.
跨区域环境治理需要地方政府间的密切协作,同时也离不开具有更高权威的主体的介入。作为我国的跨区域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保督察局应当在跨区域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功能缺位,长期以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在跨区域环境治理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我国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在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功能定位。基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实践,通过对“污染影响跨区域”和“污染源跨区域”两大类我国目前主要的跨区域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应当担任“监督者”而非“管理者”的角色。充分借鉴中央环保督察的制度框架,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应当通过构建跨区域环境问题的信息和线索收集机制、督促整改机制和问责启动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涉跨区域环境问题执法的有效监督,从而发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的跨区域环境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作为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政治文明和公民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质是促使公共信息资源使用权向社会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公开信息的动力和阻力并存,共同作用于政府,构成了一个以政府为受力点,动力和阻力相互博弈的力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力场转换,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强化社会监督,抑制政府的自利倾向,实现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均衡博弈。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在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和广大民众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下,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取得明显进展,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但同时也暴露出信息公开主动性不够、信息公开互动性较差、公开与否确定性存疑以及信息公开协调性不足等问题。针对现有问题,转变思想观念、打破部门壁垒、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监督问责是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风险治理的关键环节,有利于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多元协同危机治理、防止行政应急权力滥用.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规范体系有待完善、风险预防功能存在障碍、合理有效的追责问责机制缺位、信息公开系统运行封闭动力不足、政府信息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完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然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僵化格局,但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却存在着行为失范的问题:把追求本级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作为首要目标;经济行为短视,保护主义盛行;"灵活"地对待中央政策.这种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制度性约束的缺乏;自身利益是各地方政府的出发点.因此,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强中央权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加强各方的信息沟通,实现博弈结果的最优化;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加强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11.
加速发展县域电子政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新山西的重要途径。由于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度和参与度较低,使得我省县(区)电子政务发展相对滞后。为加快发展县域电子政务,政府一定要统一认识。加强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信息化人才;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县域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不断高涨,诞生了以"最多跑一次""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较为典型的改革模式,得到中央的认可并在全国推广。但同时也要看到,地方自主行为空间的增大和上级对于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指标从单纯的注重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与改革创新并重的转变,使得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策略发生明显变化,相伴而生的就是"政绩式改革"问题日渐凸显。"政绩式改革"的存在,使得地方治理易于陷入政府工作重心发生偏离、治理资源出现错配或无效配置、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真正干实事的干部难以获得晋升等问题。而增强顶层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居民满意度在地方官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帮助地方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理性的改革观和维持地方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治理"政绩式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财政扶持政策是当前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的企业进行财政支持虽然为企业提供了资金便利,也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但其带来的财政收支虚增等问题和危害也不容忽视。应对之策,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进干部考核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督查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定位;明确招商责任,加强跟踪落实;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14.
评估主体是整个“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体系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评估质量和水平。“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涉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公众、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方主体切身利益,推进评估主体间的协调是确保“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有效性的基本原则之一。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分析视角,形成基于权威型利益相关者、客观型利益相关者及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的评估主体体系,探讨其利益诉求与表达,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主体确定、制定标准及实施评估活动的协调机制,确保各类评估主体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活动中得到协调,优势充分发挥,功能得到耦合,不断提升评估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重大疫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防控化解工作,为维护人民健康福祉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70多年来,党和国家积累了有关防控重大疫情的丰富经验,即必须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核心位置,必须形成对重大疫情的科学认知,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卫生相关制度和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深化国际合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安全挑战,党和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已彰显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以史为鉴,当前必须进一步推进舆论引导机制、疫情上报机制、卫生保障机制、监督问责机制和协同参与机制的发展完善,以确保党和国家防控重大疫情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朱祥  胡敏 《宁夏党校学报》2008,10(6):114-116
横向政府间的竞争关系是我国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内容。居民流动性、政府间协调机制、法制环境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对我国横向政府间的竞争都产生影响。建立个人发展指数作为全新的政绩考核指标将指引我国政府间的竞争迈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问责评估是对问责工作的一次“体检”,也是提高问责工作精准性的重要抓手。围绕问责工作开展的“投入-过程-结果”维度,将过程性评估和要素性评估相结合,从问责信息、问责制度、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程序、问责内容、问责结果等层面,构建一套以精准性为导向的问责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进行赋值,增强问责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张雪霖 《求实》2020,(3):31-41,M0004
微信群内的信息沟通与传播具有打破时空边界限制、入群成员共同虚拟在场以及群聊信息具有及时、公开、共享性等新特征。在被广泛用于我国政府系统后,政务微信群成为政治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实现了对我国政务系统的无缝隙覆盖,也已成为推动政务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常规性手段。相较于正式的文件、会议、电话等传统的政治传播媒介,政务微信群深刻地改变了政务办公的逻辑与机制,重塑了政府内部的政治沟通体系。具体表现为:重塑了上下级之间的部署与督导考核体系;建立了分散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联动治理体系;再造了横向同级政府组织之间的竞争体系。  相似文献   

19.
提升政府行政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防止、避免和纠正行政决策的失误,已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建设还比较薄弱,行政决策的法治理念模糊、法定程序虚化、法律责任缺失、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缺失等影响着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因此,树立行政法治意识,加快行政决策的立法进程,完善决策前的听证制度,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将行政决策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