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松松 《乡音》2012,(1):50-50
一位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没有去找事,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跟他父母要钱,想去美国游学,朋友来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望着他苍苍的白发说:"你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好,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我妹婿是美国人,从小就想做水手,向往外  相似文献   

2.
朋友之间     
<正>朋友的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经过长期交往形成的,要靠时间的推移来检验。朋友能够对你推心置腹,言无不尽;你尽可以对他敞开心扉,尽情倾诉。"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相似文献   

3.
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以后,当时张治中先生对于去与留思想上有些矛盾,经过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一再挽留,尤其是周恩来说“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了”,并将张老的夫人和孩子由上海通过党组织秘密接到了北平。张老被周恩来的真情所感动,终于决定留在了北平。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又与他多次谈话,说:“以你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身份和国民党的关系,加上国民党的将领之中也有很多是你的部属和学生,你留在北平一定会发挥作用的。目前大西北和西南一些地方还没有解放,新疆的守军还是你的部属,如果你说些话,去做些工作,肯定会起…  相似文献   

4.
赵畅 《政策瞭望》2012,(2):56-56
《国语.鲁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季文子虽然官居鲁国宰相,但他的妻子儿女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也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的宰相,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来喂。难道你不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关怀     
元耳 《就业与保障》2007,(11):23-23
朋友办有一家小型公司,生意倒也红火。可在一个月前碰到他时,朋友却是一脸的愁云。朋友说:"公司的订单太多了,这件事让我晚上睡不好觉。"我感到很是奇怪,按理说订单多是一件好事,别的企业还愁接不到订单呢。可朋友却叹着气说:"虽然订单太多但公司却因生产量有限接不了,不接订单又会影响公司以后与对方的业务。""那你就让职工加班啊,这样对企业  相似文献   

6.
在通许县城乡,一则县人大代表、孙营乡党委书记王世方与老上访户蒋振邦交朋友的故事,被群众传为佳话。蒋振邦本人每每谈及此事,总是竖起大拇指:"王书记真不愧是咱的贴心人,咱再不给乡里出难题啦!"蒋振邦是孙营乡蒋家村人,今年59岁,高中毕业,曾先后多次到市、省、北京告过状。乡、村干部提起他就挠头。去年初的一天,新上任不久的县人大代表、乡党委书记王世方骑车下村检查工作刚回到乡政府大院,一位乡干部又比手势又使眼色地对他说:"王书记,蒋振邦来了,说要找你,这人很难缠,你是不是避一避?"王世方说:"蒋振邦常年告状,一是说明他有问题要反映,二是说明他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今天我一定要见见他,交一交这位难缠的朋友。"随后,他把蒋振邦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很客气地让座、倒茶、递烟。王世方如此客气,使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蒋振邦反倒拘谨了,他一五一十地把村里财务不清、干部办事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四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四年也是44岁啊!”他想了想,瞬间领悟了,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的船突遇风浪翻了,他们所有的财产和梦想也随之坠入了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遇变故的人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就去问他。那人对他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  相似文献   

8.
《新约马太福音》中说:“感谢你的对手。”他们给我们动力与鼓舞,他们是镜子,是灯火。对手是一面锃亮的镜子,他毫不留情地照出你的不足。当你无所事事、懈怠放松时,他雪亮的光给你警醒与鞭策。《喻世恒言》中有一个故事,有一王姓少年自小棋艺高绝,被乡邻誉为神童。他也整日游走  相似文献   

9.
施爱的幸福     
东亥 《中国减灾》2011,(5X):19-19
<正>朋友来电话说,来看看我吧,想你了。我说既然是你想我了,那为什么不亲自来看我呢?你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有的是大把空闲时间。他呵呵地笑,说忙着照顾老父亲呢,他那病,须臾离不开人的。朋友才四十多岁,却已经"退休"五年了,当年他放弃了大公司部门经理的职位和七八万元的年薪,他  相似文献   

10.
法国电影《我最好的朋友》中,古董商人弗兰克就是一位自认为有很多朋友的人。 故事开场时,弗兰克为了买到一件古董而去参加一个葬礼,回来后百感交集,因为他发现算上逝者的遗孀,参加葬礼的只有7个人。可是当他把这个信息告诉共进晚餐的工作伙伴时,一个心直口快的人说:参加你葬礼的人不会比这多!  相似文献   

11.
在教授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学习到"要善于尊重他人"这一内容时,用了"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故事如下:有一天,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男生正要用砖头砸同学,立即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校长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17)
正唱罢生旦净末丑,道尽音乐歌舞文,夹着扫帚学台步,融会贯通启前程。出人头地自食力,庄奴笔耕酬知音,花开叶落心淡泊,一片枫叶满地愁。不少朋友曾问起打小在北平长大的庄奴:"你会唱京剧吗?"也有朋友问:"京剧你懂不懂?"他总是淡定地回答:"生在北平的人,岂有不懂京剧的?"是的,大凡在北平出生的人,很少有不喜欢京剧的,能懂得京剧,或者又能唱京剧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每当午后,左邻右舍胡琴伴着清唱,此起彼落;京剧在北平,真可说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娱乐与消遣了。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8,(22)
正朋友说,她的孩子大学就读心理系,肇因童年有一次,她为完成紧急的翻译,带孩子到幼儿园。午餐后,孩子钻进小小被窝,即将午寐,他睡眼挣扎紧拉朋友的手,眼皮黏沉时,兀自挣扎,"妈咪不要走……"朋友强忍泪水安抚,"你安心睡,保证你一醒来,就会看到妈咪。"朋友撒谎了。醒来,她不在,园方后来转述,她的孩子怎么伤心,又怎么地在极度的哭闹之后,转而安静不语。像是有一个空隙,在哭与不哭、闹与不闹之间,着床了,且带  相似文献   

14.
女孩问男孩:"你喜欢我喜欢到什么程度?"少年想了想,用沉静的声音说:"半夜汽笛那个程度。"少女默默地等待下文——里面肯定有什么故事。"一次,半夜突然醒来。"他开始讲述,"确切时间不清楚,大约两三点吧,也就那个时间。什么时候并不重要,总之是夜深时分,我完完全全孤单一人,身边谁也没有。好吗,请你想  相似文献   

15.
人作为社会的成员,相互间势必发生各种各样的交往关系。领导干部与普通人一样,也有人情交往,但在交往中稍有不慎,就会犯错误、栽跟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与领导干部套近乎、交“朋友”,对你吹吹拍拍,灌迷魂汤,今晚请你喝茶,明日请你郊游,这次赠你礼品,下次送你红包,让你不知不觉陷入他的圈套。其实,这种人交朋友是假,想利用你手中的权力乖乖为他效劳、为他谋取私利是真。领导干部如果放松警惕,真正交上这样的“朋友”,悲剧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从近些年来少数干部违法违纪情况看,由交往…  相似文献   

16.
朋友最近买了一辆100多万元的好车,只要有活动,哪怕只有三四百米远,也要开着它。朋友是苦中出身,现在做了老板,开了豪车,本想多听些他人的赞美。说也怪,别人似乎并没有将他的新车当回事,即使他有意识引导,别人也常常转移话题。我问朋友:“你想知道原因吗?”朋友说:“想知道。”我告诉他:“当你将好车开到那些老板们中间,人家可能出于好奇问一问性能、价格;当你将好车开到穷人中间,人家只会认为你是在炫耀,穷人是无钱买车的人,他们的生活跟你不在同一种水平线,你喜欢的东西他们未必喜欢,你追求的东西他们未必会去追求。”朋友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7.
几天前有个朋友来北京出差,告诉我这么一件事,他刚从北京站出来时,有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向他讨钱,说是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京找父亲,可钱用光了,想要我的朋友给她的孩子买点吃的。“这种事我见多了,都是假的,骗人的!”,朋友对于自己的“小气”并没有感到不安。无论是车站还是马路边,总会有人将你叫住,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希望你能够慷慨解囊。面对身边的这些“不幸”,我们该如何去做?人都是有自尊的,既然肯放下尊严向你伸手,能帮就该尽自己的所能帮一些。这既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试想如果有一天你也有了难处,周围的人对你都漠然视之,你又该…  相似文献   

18.
<国语·鲁语>中有个故事,说季文子虽官居鲁国宰相,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也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道:"你身为鲁国的宰相,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来喂,难道你不怕朝廷上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说:"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敢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7)
正驻点台湾,最喜下乡,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把酒话桑麻"。农民朋友对土地那种深沉情感、对农作那颗至诚之心,对产品改良那份执着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也一直尽我所能,将台湾的"三农"故事传播出去。农业曾是台湾的命脉,是岛内经济起飞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台湾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工商业发达的台湾社会,到底还有多少农民?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我曾经采访过草根诗人詹澈先生,他那个时候是农民联盟常务理事。他介绍说,狭义地说,台湾的农民大概分三种:第一种是专业农民,也是  相似文献   

20.
与佛无关     
一个很好的朋友,将她的一段心痛的故事说给我听,想求一个答案。似乎是很无端地,她经历了一场情变。又因为是有了婚姻的,情变复杂成婚变。恍惚间,那个她曾经的亲密爱人已然成了旁人的情哥哥。而那个款款有型的妹妹理直气壮地打来电话质问她:你还没有死啊?你的老公已经不爱你了,你干嘛还不痛快和他离婚?要一件婚姻的外衣对你有什么好处?别装高贵了,赶紧离婚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