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联合防治协调是推进区域环境治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方向。在政策法律的驱动下,联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可持续性堪忧。现有的制度构建无力支撑区域内政府开展实质性、深层次的联合防治协调,需要通过立法层面的协同打破影响执法成效的约束性前提条件。地方政府虽在行政立法和人大立法两个层次上开展了立法工作协同,但主要是立法信息的分享和相互征求意见,名为立法协同,实为立法程序协调。为实现从区域环境立法协调到协同立法的转变,应在方案设计上参考辅助性原则,以上级政府主导为近程,以区域内政府间的平行合作为远程,并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构建和配套制度安排,实现进程的顺利递升。  相似文献   

2.
3.
当前我国城乡基层初步形成了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政府改革和居民参与为基础的整体性治理改革和创新框架.国家整合与社会融合作为实现基层善治的未来趋势和现实要求,要求建立健全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相符合的新型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领域改革的目标,社会协同治理是改革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三社联动机制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其核心的问题包括三个主体如何产生、每个主体承担何种责任、彼此间如何联动.引入社工、培育社区组织、推行两务分离、实行社区事务工作坊是三社联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6.
7.
河长制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水环境治理制度,要突破对制度本身的简单认识以及对西方理论和模式的盲目迷恋,回归中国现实情境对其治理图景进行整体性认识。从治理整合和制度嵌入两个维度对河长制进行整体性分析:河长制通过首长负责下的跨部门协作、自上而下的地方领导分级分段包干、上级行政协调下的跨行政区协作分别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以及跨地区治理力量的协调和整合。这种治理整合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它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政理念、契合了领导挂帅、高位协调的政治传统、内生于既有环保问责制、植根于部门分工的分散管理体制以及受制于分级负责的属地治理体制等。河长制在实现治理整合的同时,受制度环境的结构化制约,也面临着内卷化危机,包括部门碎片化重新生成、河长制的选择性执行以及地区分割难以消除等。未来,河长制应该基于中国现实情境和治理需要进行完善创新,包括推进河长制法制化、建立完善跨部门协作的程序性机制、建立完善自上而下的考核、激励及督察制度、积极吸纳体制外力量参与以及建立完善基于政治民主协商的流域利益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其区域性复合性污染的特征,珠三角城市群从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联动、行政与司法的联动、政府与社会的联动、政府与市场的联动四方面对区域雾霾联防联控。联动治霾战略使珠三角在全国三大空气污染重点防治区中率先实现连续三年达标。但现阶段联动治霾中仍然存在纵向权威下政府间联动可能带来的责任泛化和缺失,以及社会参与治霾表浅化、激励联动治霾的市场机制不成熟和区域联动治霾立法供给不足等困境。强化环境行政问责、健全参与机制、完善治霾市场机制、健全协同立法,是进一步提升区域联动治霾绩效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分析范式应用于管理领域时,产生了政策网络与治理网络两种极易混淆的概念与理论。尽管两者都借用了其他理论,但是作为分析范式,政策网络是一种主要融合网络与政策理论而形成的分析范式,而治理网络则是一种主要融合网络与治理理论而形成的分析范式。作为两种治理结构,两者在历史性解释、网络构成、内容与空间上的关注焦点、网络的本质以及两者对待权力与政治方面、研究维度与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基层治理承载着党建整合的顶层设计。苏州市凭借经济发达镇的综合改革,形成了党建整合+社会整合的双重并轨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依托党建整合,引领组织、联动、责任和激励等横向工作性组织活动,推动社会治理场域内多元主体的整合式行动参与和过程性协同。基层治理双重整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治理效能,丰富了我国基层治理领域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合作型环境治理:一种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型环境治理有多种方式,本文主要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地方政府参与协商并执行环境管制;二是投资者与地方居民通过协商的形式达成一种公私合作的关系。成功的合作型环境治理意味着赋予地方权力,由它们决定需要采纳的环境治理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将国外的已有的解决方法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也高,对环境的治理越来越要求政府发挥更大作用。但是,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众多的主体综合协作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协作,构建和谐的区域性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西北区域开发主要依托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只注重经济和政治效果的传统资源指向型开发模式,造成了西北地区森林、草原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环境趋于恶化等严重后果。本文在对西北区域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西北目前特殊的区情,提出西北地区应转换开发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法律变革,这种法律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是传统法律的生态化。而这两个方面都要求或促成环境诉讼的更新。环境权的公益和私益的交融性,传统诉讼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不足决定了我们有必要在传统诉讼之外,寻求新的诉讼机制,以实现环境公平。因而建立专门的环境诉讼机制,是环境诉讼更新的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依靠其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领先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立法和监测,设立专门机构,以及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等,实现了其在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性别平等的机制化和主流化.  相似文献   

16.
多层治理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贵昌 《外交评论》2006,34(6):49-55
二十世纪90年代,多层治理理论提出了一种解释欧洲一体化的新视角。它试图超越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争论,而把理论的关注点放在欧盟政治实体的具体运转上,认为欧盟既不是国际组织也不是准联邦国家而是国家、超国家、次国家行为体共同参与、共享权力的多层治理体制。与传统的理论视角相比,多层治理理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欧盟政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以及欧盟政治的具体运转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它仍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然,也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国家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可持续执政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把建立新政权解放人民使人民站起来作为最高追求;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把创造人民群众新生活作为巩固执政地位新要求;江泽民提出兼顾新兴社会阶层利益,赋予新时期"人民"新内容;胡锦涛强调正确权力观,揭示执政条件下"服务"新内涵。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一系列政治报告,都非常重视民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民主建设与环境治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民主对环境治理的作用取决于许多因素。民主通过选举、审议和参与,表达了公众对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的意见,从而影响到环境治理的效果。要研究民主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需要重视公众的环境意识、民主制度真实效果和民主制度的运行机制对环境的作用,同时,也需要重视司法制度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上市传统公司治理目标遭遇了可持续发展难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负面问题。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上市公司在追求股东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充分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但其却未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上市公司治理目标的重构要基于可持续发展,在其治理政策中实现营利与社会责任的协调,而营利与社会责任目标的协调要依靠法律与市场机制、公司自身的共同作用。这也将导致公司治理模式不再固定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所在项目与其他三家兄弟单位相邻和本项目为陆地、海上两个区域的特点,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港珠澳大桥桥梁项目部工会,精心实施了区域联动的新尝试,并已取得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