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香港《大公报》5月23日发表评论指出,台湾当局新领导人"5·20"就职演讲中的两岸政策令人失望。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仍然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势必发生变  相似文献   

2.
于斯文 《台声》2014,(5):18-18
<正>4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出席第四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的代表。俞正声指出,香港同胞和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子孙,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及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是"九二共识",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要在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方针下进行。希望两岸及香港经济界人士共同维护好这些重要的政治基础,共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5,(22)
<正>摘编自11月8日香港《文汇报》11月7日下午3时,在两岸中国人和全世界人民的注视下,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实现跨越了66年历史的两岸领导人第一次握手。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上,两岸领导人共同确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从而为未来两岸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为两岸和平发展夯实了不可撼动的基础。在会面中,习近平指出,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先有1992年的"九二共识",才有后来的1993年的"汪辜会谈",且看两岸关系史上重要的两件大事——"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的台前幕后。"两岸一中"促成"九二共识"海协会和海基会成立的主要功能就是要进行两岸事务性商谈,而两岸"两会"商谈必须要以"一个中国"为基础。所以,海协会关于两岸要确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在台湾同胞中引起反响,也使台湾当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华人及组织发起的"反台独全球联盟"于1996年3月6日在香港宣布成立。根据该组织的章程规定,该联盟的宗旨在于团结全球的反对"台独"力量,揭露"台独"分子试图分裂中国领土主权和制造两岸对立的言行,并帮助促进两岸人民之间的交流,缩小认知差距,增进共识。下面这篇文章即为该联盟的成立宣言。  相似文献   

6.
李立 《统一论坛》2012,(5):8-10
"九二共识",就是1992年11月祖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形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那么,共识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历史的真实又是什么?让我们对"九二共识"形成的前前后后作一探析。事务性商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87年底,长达30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  相似文献   

7.
宪法一中"是准确的表述与论述,有两岸主权的连接与两岸共属一中的思想。宪法共识"较"宪法一中"有所倒退,"宪法各表"较"宪法共识"又有所倒退。"宪法各表"是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对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政治论述,也是这次香港红绿两岸关系发展与创新研讨会的主要讨论议题。谢长廷及其追随者在研讨会上再次重点论述了"宪法各表"的要意与用意。谢长廷及其追随者"宪法各表"的主要论述是:两  相似文献   

8.
张过 《传承》2013,(6):42-43,57
海峡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客观条件是两岸政策的改变与相互交流需求的相互促进;两岸以先后成立的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为载体,在事务性商谈中确立了"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口头表述及函电证明,"九二共识"的存在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9.
正备受瞩目的"习洪会"与两岸和平发展论坛11月初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六点意见。大陆专家学者认为,在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两岸往来互动政治基础遭到严重破坏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以两岸同胞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强化两岸民间交流的强烈诉求为依归,克难前行,这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夯实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8,(21)
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为同胞谋福祉的能力更强、条件更多。逐步为台企台胞提供与大陆企业、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两岸携手,未来可期——"我们期待这次圆桌论坛能够提振两岸民间交流,凝聚民间大共识,为两岸关系发展可以提供除了官方共识之外的新选项。"参加论坛的香港学者、超讯国际传媒集团副总裁马超表示。马超研究港台问题多年,是《环球时报》《明报》《大公报》《文汇报》等媒体的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8,(6):79-79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讨论,后形成“九二共识”,为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商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8)
<正>4月12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安峰山就两岸关系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九二共识"是两岸联系沟通机制正常运作必要条件台湾陆委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两岸热线停摆,是因为大陆没有意愿,片面不沟通。对此,安峰山评论称,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两岸事务主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3)
正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如果蔡英文只表示理解和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不对是否接受"九二共识"进行明确表态,那么两岸关系依然充满变数。不能用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把"九二共识"说成是"求同存异"。这样概念就不一样了。1992年,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重要共识,就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两岸只能用口头的办法达成两岸同属一中协议,不涉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17)
正在台当局未承认"九二共识"的情况下,上海与台北的"双城论坛"还是登场了。两岸城市交流该不该进行?台湾其他县市能否照"双城"模式跟进?对这些问题,需辩证看待。岛内政权轮替,导致两岸交流大环境生变,当然影响到两岸城市交流。但是,城市交流不等同于两岸官方互动,台当局未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直接后果是国台办与陆委会、海协会和海基会的联系中断,而并不决定城市交流的存废。国民党执政的8年,两岸交流有"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城市交流畅通无阻,连民进党执政的县市比如高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17)
正近日,台湾曹兴诚扣响了攻击"九二共识"扳机,其在台湾《中国时报》的文章,透露了他对于"九二共识"的误解,到了扭曲地步,有必要理论一番。"九二共识"不是像曹兴诚所说的两岸各自表述,而是具有高度共识,"九二共识"的共同版得到两岸领导人直接公开的确认。2015年11月7日马英九当着习近平、全世界媒体的面表述:两岸两会在1992年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了"九二共识"。其核心要义界定了两岸关系是一个国家的内部关系,而非国际关系。如今蔡英文不仅仅是拒绝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政治共同体,凸显两岸统一性习近平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九二共识"成为两岸探索尝试构建政治共同体的前提基础,离开了这个"定海神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就不复存在,这是两岸双方展开政治交流磋商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7)
正国台办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两岸和平发展就可以得到维护。只要对两岸关系及两岸城市交流有正确认知,我们对两岸城市交流持积极、开放态度。自"5·20"以来,台湾新当局及蔡英文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及其"两岸同属一中"核心内涵,致使两岸官方联系机制停摆。尽管如此,两岸城市交流、民间交流依旧如火如荼。8月22日至23日,"2016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如期在台北举行。知名学者高希均先生致辞,台北市副市长邓家基先生、上海市市长代表沙海林先生发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13)
<正>两岸关系在台湾政党轮替后,因民进党当局始终不肯延续、接受"九二共识",而陷入"冷和"乃至"冷对抗"的僵局。如众皆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在马英九执政时,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内涵,彼此相安无事,台海和平发展也因此开大门、走大路,"两岸一家亲"的大趋势、大交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10)
<正>5月4日,国共两党新任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谈,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有其里程碑的意义。尤其今年是2005年"胡连会"十周年,且此次习近平与朱立伦会谈的时间又选在中国近代爱国民族主义滥觞的"五四"运动纪念日举行,令两岸中国人对此会谈寄予更多的厚望与期许。朱立伦在会谈中多次提及"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并强调要深化"九二共识"。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对此表达高度  相似文献   

20.
"九二共识"的内涵和实质在1992年海协、海基会商谈中就得以确立,事实不容否认。"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精髓是求同存异。20多年来,"九二共识"历经考验,为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广阔的空间。中国大陆和中国共产党以此作为海峡两岸"两会"接触和商谈、两岸政党交流、两岸经贸制度性往来的政治基础,也是台湾对外交往必须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