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重郎 《台声》2011,(5):42-45
1981年初,在邓大姐(邓颖超)的倡议下,中共中央党校开办了党校有史以来第一期台籍干部培训班。当时台湾班学员共25名,来自全国15个省市,学员中何标担任支部书记,董克担任副书记,我担任学习委员。与此同时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筹备小组也宣告成立,台湾班中的董克和我成为筹备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2.
卢彦 《台声》2001,(5):41-42
本想了解一位学者离休后的普通生活,聊起来,我们的话题竟在海峡两岸之间畅快地游弋。   陈弘先生是台湾省人,年轻时就读于台湾北部的一所中学,那段经历和感受,让他足足铭记了几十年。   学校里,日本学生占了大半。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台湾学生受尽日本人的压迫和欺凌,陈弘与同学们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1946年,陈弘考取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招考升学内地大学公费生,到上海复旦大学读经济系。 1948年暑假他回过台北,以后便是漫长的别离。别离自然是苦涩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楚,伴随他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对家乡…  相似文献   

3.
李登辉变装:穿上和服,手握日本军刀。这是李登辉为自己创办的“李登辉学校”新设的“辉!李塾”网站拍摄宣传定装照,他还无耻地说,自己中学时期参加剑道比赛,在日本军中也是如此,日本名字叫岩里正男。日本在台湾推行了50年的奴化教育,造就了李登辉这个毫无民族感的怪胎。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从李登辉的爷爷李财生起,李家就因顺从而受到日本人的照顾。他的小店铺,被殖民当局特许经营鸦片,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则直接充当了日本人的打手、帮凶,整整当了16年的日本刑警,李登辉的哥哥参加日本军队,在马尼拉被盟军打死,李登辉本人应招在日本参军、…  相似文献   

4.
他祖籍宁波.出生上海,幼年离沪随父母到台湾,是一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他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建筑研究所、台湾政大企管研究所,钟情于建筑业;他在不经意间来到了大陆西部,组建企业,开发房产,创办学校,被授予“河津市荣誉市民”的称号;他心系农民工,来到上海探索职业教育跨地区合作办学模式,为的是要让农民工有一技之长;他,就是被誉为第一个到大陆西部河津投资的台商吴朝辉先生。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25日,是著名台湾作家赖和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缅怀他的光辉一生,学习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传续他的文学遗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赖和原名赖河,字懒云,1894年生于台湾彰化。翌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他从童年开始,就目睹耳闻日本殖民者的凶残暴虐,台湾人民的壮烈斗争。1907年,拜黄其(?)先生为师,熟习汉文,饱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日后用中文写作打下坚实基  相似文献   

6.
到浙江台越纺织品公司采访是在一个下午,我们到达廖芳滨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和几位台湾来的朋友聊天。在等待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们谈的并不是生意方面的事,反而是一些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廖董事长恐怕原来并非是生意人出生,这一点在我对廖董事长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廖先生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在结束了学业之后,他回到台湾并且在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发先生的公司工作。之后,他弃商从教,在台湾大学执教了一段时间。廖先生说,在他执教的那段时间里,他…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7)
正林思平,原名卢道龙,台湾嘉义县大林镇人,1917年7月出生,祖籍福建。他自幼聪明好学,富有正义感。受父祖辈的影响,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根在福建,是日本人霸占了台湾,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台湾公学校毕业后他考入台湾嘉义中学,是该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这件事当时在台湾曾引起过轰动,因为那时,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7)
正杨太山,原名杨朝宗,1919年出生于台湾屏东县一个大户人家,排行第二。台湾公学校毕业后即赴日本读书。当时,日本对大陆和台湾赴日求学的学生很歧视,考大学只给有限的名额,因此,中国学生即使成绩再好也与日本学生不一样,升学受到限制。杨朝宗对日本歧视中国学生的做法非常反感,他不甘心在日本人面前做二等公民,那时,他就萌生了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0,(16)
正林栋:他从太行山里走来林栋,原名林良德,1923年出生在台湾台南县台南府新化镇,原籍福建龙溪。林栋的祖父当年只身迁移到台湾,在新化开了一家杂货店,因经营有方,生意做得不错,传到林栋父亲这一代,家境算是小康人家。林栋有弟兄姐妹7个,他排行老二。林栋上的小学是公学校。日据时期,实行区别教育,  相似文献   

10.
薛洋 《两岸关系》2007,(1):43-45
公学校历史科的设立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让与”日本。日本窃据台湾后,面对岛内汹涌澎湃的抗日浪潮,日本驻台殖民政府意识到培养亲日新一代的急迫性,而教育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故日本总督府于1898年在台设立“公学校”,招收台湾学童接受初等教育,同时设立“小学校”接收在台的日本学童。“公学校”的课程是专门针对台湾人设计的,和“小学校”以及所谓“内地”(指日本)的学校都有所不同。历史科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学生必修的最基本科目之一,却在“日据”时期台湾的“公学校”  相似文献   

11.
修菁 《台声》2023,(22):57-59
<正>时钟向前推14年,台湾教师到大陆高校任教,还算是“新鲜事”,或许是工商管理专业背景给予他感受商业世界的敏锐触感,2005年,还在岛内任教的陈弘信观察到台湾社会的一些变化,“我发现兼职的医院里许多妇产科的医生纷纷转向医学美容领域,少子化带给我任教的高校影响是,我和同事们发现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招生质量都比先前有所下滑。”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4)
正赛场转为课堂,执着、情怀、激情、梦想始终给予他人生道路的无限动力,年龄不是问题,爱好始终如一,他用热血与朝气演绎着平凡人生不平凡的轨迹——"最好的成年礼是回到祖国"我父亲出生于台湾屏东,后到日本留学工作。在日本工作稳定后,他就把家人接到了日本。家里有9个兄弟姐妹,只有两个姐姐在台湾出生,  相似文献   

13.
台湾自1895年《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后,出现了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不甘当亡国奴,不断地为台湾回归祖国而努力。谢南光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早年在台湾从事民族解放运动,30年代以后,他返回大陆参加抗日战争,为光复台湾尽力。战后,他到日本当外交官,50年代初回大陆,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仍致力于台湾和大陆的统一,人们至今怀念着这位爱乡爱国的老前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道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就能预知他的未来。”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亦如此。李登辉身上的外国影子在不久前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里,李登辉对于自己处于日据时期的童年,有着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的追述。“最大的幸福是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让我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Z日本统治台湾“若从历史观点来看,或许可算是个悲哀;但若从个人自身来说,毋宁是幸福”,“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时代让我能有些体验,开启我幸福的人生”。因为父亲是日本刑警,“从小学、到中…  相似文献   

15.
梁文 《两岸关系》2001,(12):36-37
目前在台湾有许多年轻人抛掉“高堂在,不远游”的千年古训,纷纷到美国去、到欧洲去、到日本去留学……。留学中介机构因此应运而生,以骗取台湾书呆子的钱财为目的。学校证明拿不出,毕业证书五花八门招收一个学生可以收取4、5万元(新台币,下同)的代办费用,台湾每年留学人数至少在5万人以上,若每年有一半的留学生是通过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里,为了寻访被湮灭的历史,蓝博洲几乎走遍了台湾的城镇、乡村,还去了大陆很多地方,也到过香港、日本,去采集幸存者的历史证言。不久前,他带着记者来到苗栗乡下,踏访白色恐怖时代“红色”台湾青年的斗争行迹。深山之中,“十分岽古道”上一个建于1923年的老茶亭,是当年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相似文献   

17.
王晓波 《台声》2006,(10):22-23
在2000年底,日本出版了一本畅销漫画书,书名叫《台湾论》,著者是日本右翼人士小林善纪,他在书中大肆鼓吹日本军国主义,歌颂日本对台的殖民统治,称日本的殖民统治是“最有良心的统治”,甚至称抗日义勇军是“流氓”“、土匪”。《台湾论》的内容是小林善纪在台湾访问的一些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接受“皇民化”的老台湾人,如李登辉、许文龙、金美龄等人。次年初,《台湾论》的中译本在台发行,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林宪老先生的电话,说有事要来台大看我。林老已年高八旬,爬上哲学系馆三楼来看我。原来是他对《台湾论》有意见,要我把他老人家的意见发表出…  相似文献   

18.
谢旭 《台声》2001,(1):30-31
不久前,台湾老音乐家吕泉生——“台湾儿童合唱音乐之父”首次返回福建老家,在厦门短短两天逗留接触中,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坚强的爱国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一)吕先生祖籍福建诏安。他的祖辈迁台已数百年。他小时候受到日本推行的“皇民化”教育,长大后留学日本。他曾说过,在20岁以前,完全是一个与日本人无异的台湾人,可他心中仍流淌着炎黄子孙的热血,始终不变。1943年,他奔父丧回台,后因战争影响交通断绝,没能再去日本谋生,就留在台湾教书。1945年台湾光复后,吕先生担任过《台湾文学》季刊编辑,后在台湾广播电…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9)
正采访时间:2015年8月7日(星期五)上午采访地点:北京朝阳区安外外馆斜街记者札记:张老说他一般不接受采访,但因为是《台声》,因为是为台胞发声,所以很高兴,并且做了精心准备。张老的客厅里,摆满了各种照片,有他儿时在台湾的全家福,有他中年时期在日本的老照片,也有因为两岸政策逐渐放宽后他回台湾和兄弟姐妹团聚的美好时刻……采访过程中,他会不时取出一两张照片,展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0,(8)
正苏子蘅,台湾彰化人,1905年出生在一户读书人家庭。他在兄弟姐妹中最小,七八岁时父母相继离世,他是在几个兄长的呵护下长大的。几个兄长都是医生,家境还算不错,所以能送他到日本去读书。1924年,苏子蘅考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3年苏子蘅:这里通往晋察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