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商陈谈焕先生1993年有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在厦门创办“美格农艺公司”,二是把在台湾念中学的儿子接到厦门读书。时至1998年底,岁末回首,陈琰先生很为5年多前的决定欣喜──“美格农艺”正欣欣向荣;儿子陈岱明已是厦门大学国贸系大三的学生。“厦门美格农艺有限公司”位于厦门同集路边,与陈先生早在1989年就参与投资的厦门凯歌高尔夫球有限公司隔路相望,属福厦公路厦门段,“美格农艺”选址于此,陈琰先生是有深谋远虑的。其实,在祖国大陆另几个大城市,陈淡幌先生早有投资:北京有家涂料制品公司、大连有电脑和鞋业、广东有电…  相似文献   

2.
《台声》2020,(5)
正从"70后"到"90后",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在闽各行各业台湾青年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独特的战"疫"故事。他们说,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大陆市场前景值得期待。"70后"陈岱明:香草的新契机每年3月举行"植树赠苗"活动,是台资厦门美格农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格农艺)10多年来的传统。公司常务董事陈岱明告诉记者,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  相似文献   

3.
在厦门,许多台企发展超过了20年。越来越多的第二代台商接棒企业,他们与在厦门创业的第一代台商一样,同样拥有拼搏进取的精神。两代人之间的传承,让老台企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在厦门投资的台商有一个温馨的家,这就是1992年12月20日成立的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 4年多来,厦门台资协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开始的120个团体会员单位,发展成为已有342个成员的大家庭。说明“协会”在厦门台资企业中吸引力越来越大,成为台商分享欢乐、倾吐心声、  相似文献   

5.
<正>台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大陆投资创业,大多数企业家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很多台商年事已高,很多台资企业面临传承接班的问题。为培养台商二代接班人,实现台资企业传承发展,2011年全国台企联成立新世代·新青年功能委员会。6年来,青年委员会秉持交流、学习、成长、传承的宗旨,通过培训等活动,为引导台商二代成长发展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6.
2月9日上午8时30分,在厦台商盼望已久的从厦门到台湾直航的心愿终于实现了。181名台商及家属持台胞证和“金马专用单次出入境证”,乘坐金门“太武”轮经由金门乘机直航台湾回家过年。台商及家属正在等待上船。执行直航任务的﹃太武﹄轮厦门台商直航金门返台@李志宏  相似文献   

7.
台商投资在厦门黄坤胜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历史上曾是同一个区划,其地缘相近、人缘同祖、语言同系、习俗同亲。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成为国家建立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实行一系列引进外资、台资的特殊政策,并建立了三个台商投资区。厦门在被国家定为与台湾“海上直航”...  相似文献   

8.
维权护台商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厦门。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已在海峡东岸的台湾引起共鸣,越来越多的台商加大了对福建、对厦门的投资力度。如何才能确保台商在大陆、尤其是在厦门市的合法权益,成为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9.
“XO—2”是台商柯树仁先生在厦门投资的一个娱乐项目,是他开办的厦门成功娱乐有限公司创设的融迪斯科舞厅、卡拉OK、KTV为一体的一个歌舞厅的名称。它也可说是厦门特区的一个档次较高的休闲文化场所的代指,还曾经作为厦门某一个地理方位的标识。也许,柯树仁先生在厦门并非人人尽晓,但“XO—2”歌舞厅却是妇孺皆知。每当夜幕垂临,亮着璀璨夺目如宝石闪烁夜景灯的“XO—2”,总是象那强力磁场,吸纳着各界人士的脚步。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0,(17)
正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批台商"跨越"海峡,赴大陆投资兴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台商二代继承父辈衣钵,扎根大陆,他们凭借不懈努力,渐渐摆脱父辈光环,追逐自己的梦想。福建巨闽机械二代接班人、执行副总经理龚俊维来自台中,毕业于台湾修平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目前在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内经营着一家机械企业。据龚俊维介绍,这家企业由他的父亲在2007年创办,专业生产制鞋机械。公司目前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拥有100多名员工。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21日,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举行成立9周年庆祝大会。厦门副市长陈聪辉、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明鑫、省台办主任梁茂淦等到场祝贺。陈聪辉副市长在祝词中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0年来取得的成就,与台资企业的努力分不开,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厦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2月17日,由厦门台商、台湾春保钨钢集团总裁、中华两岸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廖万隆发起,300位台商联名签署的《台商宣言》,在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和廖万隆共同主持的“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保障台商权盐”研讨会上公开发表。这份《台商宣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充分反映了广大台商的强烈愿望,要求台湾当局及民意机构尽速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人文关系对台商在祖国大陆运作的影响 ,是大陆台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透过对台商企业———厦门洪氏企业的个案研究 ,具体考察和讨论海峡两岸人民传统的地缘与血缘的文化纽带和历史记忆的重建 ,如何促进台商在祖国大陆经营事业的发展 ,以及台商在祖国大陆的经济活动 ,如何影响和改变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军 《统一论坛》2008,(1):41-44
从198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厦门三德兴公司(当时是以港资身份注册)算起,台商活跃在祖国大陆的经济舞台已经25年了。时至今日,台商在祖国大陆的经营如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如何?将来的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升亮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时讯     
《两岸关系》2006,(3):66-71
地方动态陈云林、海协致电函对孙运璇先生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孙运璇先生学养深厚,对台湾经济发展贡献良多,多年来关心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努力促进两岸谈判和交流交往,令人敬重。孙运璇先生逝世后,2月15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致电俞蕙萱女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致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对孙运璇先生逝世深表哀悼。河间市各界对胡锦涛同志的厦门考察反响强烈2006年春节前夕,胡锦涛同志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工作,会见了当地投资台商代表并讲话。对此,河北省河间市台商和各界人士反响强烈。台商和各界人士一致认为,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向…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18)
正8月29日,由厦门市台联、集美区政府和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办的大陆首个"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签约仪式暨首届大陆台商台企电商转型升级推介会在厦门集美举办。来自20多个城市的台商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未来两岸直播电商产业合作之路。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全国台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黄京华、全国台联台胞部部长高伟、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章正样、福建省台联党组书记江荣全、福建省台联会长江尔雄,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毅恭出席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17.
<正>从眼镜到专业电子产品保护套,再到私人定制的手袋箱包,厦门台商谢宗龙的事业一直在升级发展。谢宗龙于1994年在台湾创立"威伯特",专业生产各类电子产品保护套及各类包装,1996年和2003年先后在美国和厦门成立公司。威伯特成立之初主做ODM、OEM代工业务,后于  相似文献   

18.
敖燕 《公民导刊》2008,(11):52-53
从198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厦门三德兴公司算起,台商活跃在祖国大陆的经济舞台已经30年了。可以这么说,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台商功不可没。然而,从统计数据看,台商与重庆交流合作领域和规模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要想扩大渝台交流合作,除依托重庆的优势,找准双方优势产业的对接点、调整引资策略外,还应在营造更加良好的法制环境上下功夫。在此,笔者结合重庆实际,对营造渝台合作双赢的法制环境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投资大陆的第一位台商颜静三德集团主席高新平1988年从台湾来厦门投资,成为最早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商。三年后,他一路考察,又在南通找到了理想的投资地,兴办了南通三德兴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用于电子及通讯设备的硅导电橡胶按键及其精密橡胶配件。首期投...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22)
<正>10月30日,2015海峡两岸汉字节在厦门海沧开幕。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为本届汉字节题词:"弘扬文化,促进交流。"汉字节以"两岸一家亲,共建新家园"为主题,由"展、研、评"三大板块活动组成,是2015海峡两岸(厦门)乐活节的重要配套活动。汉字节系列活动将从10月30日起至12月31日在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台湾台北市等两岸城区同步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