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唾液中乙醇含量检测试剂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唾液和血液中乙醇含量相关性的实验结果,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测唾液中乙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本方法利用酶学原理,将一定量乙醇氧化酶(ALO)和过氧化物酶以及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固定于试剂条上,当样本中含有乙醇时,酶学反应使底物TMB显色,通过比对反应的不同颜色,对样本中乙醇质量浓度进行半定量。结果用本方法检测300个自愿者的唾液,和用GC/MS法对照检测志愿者唾液中的乙醇含量,定量结果基本一致。本产品检测过程仅需2min,其检测的阈值为0.1mg/mL,敏感度为96.5%,特异性为91%,准确性为94.7%。结论采用酶学方法制备的乙醇含量检测试剂条,通过显色反应对唾液中的乙醇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其特点为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合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2.
人血中乙醇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乙醇在0~600μl/100ml人血中浓度范围内的含量测定,具有简便、快速、检材用量少的特点,已成功地应用于多起案件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同时测定血清中甲醇、乙醇、正丙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改变气相色谱条件,以异戊醇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一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血清直接进行检测。并通过待测组分与内标物的响应值比进行定量。结果GC/FID法检测血清中的甲醇、乙醇、正丙醇含量,得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乙醇浓度从1~100mg/100ml。的线性关系式为Y=0.4145X+0.0232(R2=0.9974)、浓度从100~1000mg/100mL的线性关系式为Y=0.4511X+0.0746(R2=0.9911),甲醇浓度从l-200mg/100mL的线性关系式为Y=0.2778X+0.0493(R2=0.998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通过检测正丙醇还可以推断腐败血样自身产生的乙醇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化酶促反应使试纸与含有乙醇的液体接触后显色,根据颜色的不同确定被测液体中的乙醇含量,依此研制出酶促试纸条。通过志愿者实验,同时收集血液和唾液, 比较酶促试纸条测定唾液中乙醇含量与顶空气相色谱检测血醇和唾醇的结果。考察酶促试纸条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缓冲液浓度至0.6mol/L和减少乙醇氧化酶的量改进酶促试纸条,使相同乙醇浓度的酸碱两种唾液间的差异显著缩小。所研制的酶促试纸条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在 Porapak S 柱上测定人血中乙醇及其代谢物乙醛、乙酸。全血中乙酸在酸性条件下直接加入甲醇酯化成乙酸甲酯,改善了乙酸的挥发性和色谱行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应用本法测定两例正常人饮酒后血中乙醇、乙醛、乙酸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乙醇浓度在酒后90分钟最高,而血液乙醛、乙酸浓度高峰则与人的乙醇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酒后驾车血液呼气中乙醇检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回顾了乙醇中毒检测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对此领域内的一些先驱及其主要贡献略加介绍,并对血-气乙醇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作了说明。血液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酶法、气相色谱法,呼气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欧洲血液检测方法进行地比较早,且较深入,北美则对呼气检测方法有比较透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腐败血液中乙醇的顶空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腐败后产生的乙醇及其他物质并探讨腐败血液中乙醇的检测及计算方法。方法以正常人空白血液制作腐败血样,采用1,4-二氧六环为内标物,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血中乙醇在0.0625~1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各质量浓度组的变异系数(CV%)〈2%,血中乙醇的最低检出限为1μg/mL(S/N≥3)。腐败血样所产生乙醇与正丙醇的比例大致为25:1。结论检验方法简便、准确。为法医毒化检验相关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血液乙醇同源化合物分析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饮料申除含多量乙醇外,还含有微量甲醇、杂醇等乙醇同源化合物,且具有和乙醇类似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均参与肝ADH代谢,并与乙醇存在条件性竞争抑制。利用其代谢特性,在某些复杂醉酒驾车案件的法医学调查中,可根据血液中乙醇同源化合物的定量检测结果,结合对应血液乙醇质量浓度,帮助核实或推算饮酒者申诉的饮酒时间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同一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液中乙醇含量的不同检测系统进行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中乙醇的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交通事故乙醇鉴定的样品120例。分别用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乙醇的含量。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两种方法间分析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相关性,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重视分析不同方法不同仪器间结果的比对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交通事故中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进行法医学分析。方法从检测方法、血液采集方法、采集时间、血液保存、尸体腐败、饮酒量与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等方面进行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的法医学分析。结果检测方法、血液采集方法、采集时间、血液保存、尸体腐败等因素直接影响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结论为保证交通执法的公正性,对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应当作法医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是分析评价机体内乙醇水平的重要证据,由于尸体内检测到乙醇可能受死后生成、乙醇扩散等因素影响,尸体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检测结果未必能反映其死亡时机体内乙醇的真实水平。鉴别尸体内乙醇是否为原始浓度是分析评价的关键。本文对乙醇在体内的分布特点、如何合理取材及死后乙醇扩散、尸体腐败产生的乙醇对乙醇质量浓度分析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死后乙醇质量浓度检测的分析评价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案例1:2016年2月某日零时许,杨某驾车在某地与赵某发生交通事故,抽取杨某静脉血,对乙醇含量进行检测。案例2:2016年2月某日7时许,某村发现一具男性尸体,提取死者心血进行乙醇含量检测。两个案例中血液均保存于抗凝管中,无血凝块,未腐败。1.2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体内乙醇含量测定结果的法医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u DQ  Pang H  Li JR 《法医学杂志》2006,22(1):I0004-I0007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及方式等几方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法医学信息,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体内乙醇含量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体内乙醇含量检测不仅是法医鉴定工作中常规检测项目,也是交通肇事案件最终的仲裁依据,其检测结果直接影响着受检人员的责任判罚。本文根据乙醇的毒理特征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就不同检材、送检时效性、尸体腐败、血液检品中不同成分和保存方式、以及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等对乙醇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利于对受检者是否饮酒及其程度做出科学、公正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检测全血中的乙醇。方法全血经硫酸铝钾沉淀蛋白,加入内标异丙醇后,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FID为检测器,用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1.4mg/m L,相关系数R=0.999 3,总分析时间不超过5min,最低检测限为0.01mg/m L,相对标准偏差(RSD)〈5%,平均回收率为92.3%;所建立的方法与顶空气相色谱(HS-GC)法比较相对偏差(RD)〈1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全血中乙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人体内乙醇含量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量饮酒已被列为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近4%的死亡与酒精相关[1]。酒精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正常行为。酒后驾车和酒后滋事已成为影响交通安全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人体内乙醇含量的检测在交通安全和法庭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乙醇检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检测方法及结果等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从事乙醇检测鉴定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内标法和外标法对血液乙醇含量检测结果,探讨外标法在法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2月间本中心符合检测要求的血液样品263例,每例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进行血液样品乙醇含量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外标法检测时间短(2.5min),用量0.5ml,而内标法检测时间长(6.5min),样品量1.0ml;外标法检测血乙醇平均浓度为89.30mg/100ml,内标法检测血乙醇平均浓度为92.37mg/100ml,P=0.001。结论外标法检测时间短(2.5min),用量少,节约检材,可作为大量待测血液样本的筛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急性乙醇中毒者体内乙醇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点,本文建立了研究急性乙醇中毒者血液乙醇动力学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为:x(t)=x_0(1-e-~(kat))-k_bt。从该数学模型可求得乙醇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消除速率常数(K_b),从而可以获得体内乙醇浓度动态变化曲线。所以,饮用乙醇饮料后的时刻乙醇浓度(x(t))均可由曲线中查得。实验研究证实,以该数学模型导出的参数与实验获得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动物实验和实际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尸体低温保存较长时间,或室温保存数天,血尿中可生成乙醇正丙醇等,乙醇量一般为正丙醇的20倍内.另一组实验考察了血、尿样品保存时乙醇的稳定性.在评价乙醇含量,判断是否生前饮酒时需考虑这些因素对乙醇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乙醇相关问题的综合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乙醇的体内过程、乙醇造成的疾病及行为异常、酒后驾车以及血液中酒精浓度的检测方法等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